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点关注城市新移民通过社会融合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重构,从而带来城乡二元结构消解,最终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过程。"城市新移民"研究思路的转变对理解我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对策意义。 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实行和坚持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在国民待遇、社会公平、公平竞争等方面差异巨大,这直接导致了“三农”问题令人担忧的现状。因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也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障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废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清除各种障碍,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果。我国的二元结构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双二元结构”特征 ,造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工业与农业的对立 ,使得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为此笔者认为 ,当前应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中 ,尽快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1)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 (2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3)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 (4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 ,给农民平等发展的机会。 (5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市域来看,哈尔滨市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为圈层结构。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市区与市辖市县之间形成了二元结构。在城镇规模结构体系上,表现为不够协调。哈尔滨市的人口分布对在土地利用效益、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都构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改善人口分布状态是哈尔滨市未来人口发展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浦东新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浦东模式"。浦东消除二元结构模式的特点:政府主导,政策优惠;城市偏向,以发展城市影响农村;点-线-面结合,推进城郊管理体制"合一";两部门分离,以消灭农村方式达到消除二元结构。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产生多方面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市民化难;动迁带来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矛盾增加;某些新政策对进一步消除城乡差距的不利影响;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发展理念,避免政府过度干涉具体社会事务;纠正政策的城市偏好,实现城乡社会均衡发展;促进人口城市化和要素城市化协调发展;提高引资质量,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形成了农民工阶层,他们和城市原有居民在身份、就业、收入、公民权利、社会保障、消费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由此形成了城市二元结构问题.城市二元结构必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加强对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在城市工业化起步和强化社会管理的曲折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实行的居住地户籍制度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质疑与不满,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成都户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是目前中国最彻底的户籍改革,得到了各方积极肯定的评价。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在税收、就业、教育、住房等制度设计上还应给予新进城的农民更多的机会,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的二元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2013年的CGSS调查数据,可分析农业户籍人口与非农业户籍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特征及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农业户籍人口与非农户籍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特征与变化,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结构不只体现在经济中,还体现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研究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3年,农业户籍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明显的体力劳动特征,而非农户籍人口中约有45%的人口处于非体力劳动阶层。亦即农业户籍持有者进入管理阶层,甚至进入非体力劳动阶层的可能性远远小于非农户籍持有者。由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掌握不同的生产性资源,城乡户籍人口社会阶层结构的差异意味着农业户籍持有者获得的生产性资源要小于非农户籍持有者。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郊区农村,由于在原有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嵌入了新的一元,产生了原住民(主要是当地农民)与外来移民(主要是流动民工)之间的新二元差别,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中特有的一种新型二元结构——复合型二元结构。这种新型二元结构一方面由于其普遍性和梯度型非连续分布的客观存在,在现时期呈现出阶段性、长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流动性、动态性、非稳定性的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往往受到忽略。因此,本文尝试用复合型二元结构概念分析城乡关系问题,揭示城乡关系变迁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福建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城市化演进的特殊性,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强化背景下、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条件下、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脱节情况下、在非市场化方式下推进城市化的;而深层原因则在于结构偏差导致的结构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极大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福建城市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偏差的协调.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带动城市化;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推动城市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分立制度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转移人口对城市房地产形成的"刚性需求"是城市房地产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政府的土地、利率、税收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房地产市场长期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价格在长期仍会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因此,抑制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途径就是转变二元经济结构,限制劳动力的偏向转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天津市外来农村人口犯罪情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大城市外 来农村人口犯罪人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诸多影响,外来农村人口犯罪的 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差距和城乡文化冲突。治理外来农村人口犯罪的根本社会政策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冲突。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只有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才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方法,吉登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结构化理论。他以行动者为逻辑起点,在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互动,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吉登斯看到了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重视结构对于行动的约束性,他提出的结构化理论为解决整体论和个体论之间的分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在把结构看做行动媒介与行动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时空概念,为研究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提供了依据,为分析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为一元、农村为另一元的城乡分隔和差异状态;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明显和城乡分隔刚性,而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是城乡差异更加明显化和城乡分隔开始弹性化;走出二元社会结构既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又有利于当前中国农业面貌的改变、工业效益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社会心理的平衡和城乡环境的改善;走出二元社会结构应该树立城乡一体的新观念,创建促进城乡一体的新制度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偏向的发展政策强化了原本就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人口流动带走了乡村大量的优质资源。该文利用1996—2011年数据,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和人口流动的协整方程,得出: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差异,而人口流动也扩大了城乡差距。因此,要构建引导城市资本、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以缩小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以及大量的利益诉求表达.个体在利益受损时在多大程度上选择制度化的诉求表达形式,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水平以及社会治理能力.因而,对于诉求表达形式的研究最终应以如何实现向制度化表达形式的转向为归宿.本文基于"2017年城市化与新移民调查"数据,在考量社会结构因素对于个体不公正经历影响的基础上,试图厘清个体在经历不公正对待时选择诉求表达形式的逻辑.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于事实上存在的多维二元结构,社会中个体在经历不公正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其二,收入、户籍、是否为流动人口、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结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于诉求表达形式的选择.其三,对于群体间冲突以及社会问题的感知增加了个体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非制度化渠道进行诉求表达的可能性.其四,对政府效能的积极评价对于制度化表达形式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认为我国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需要在充分考量社会转型特殊背景的情况下进行,而消除现实存在的多维二元结构、谋求主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不同群体的诉求表达能力、提升政府的诉求回应能力等是促进诉求表达形式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由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社会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的自我协调,并认为我国只有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能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一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建国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层面,只有从制度伦理的高度给予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国民待遇,从政治和经济意义上使农民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才能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