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国多发型环境犯罪主刑适用方面轻刑适用率和缓刑适用率较高,该特点反映了我国环境刑事司法对环境犯罪惩治乏力的现状。欲破解多发型环境犯罪主刑适用难以满足当前大力惩治环境犯罪需要的困局,不仅要协调好立法层面重与轻之间、司法层面严与宽之间的横向关系,而且要平衡立法扩张与司法收缩之间的纵向关系。提升我国多发型环境犯罪主刑的法定最高刑,限制其主刑之缓刑适用,这二者是破解我国多发型环境犯罪主刑适用之困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彝族聚居区传统矫正模式与社区矫正的融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彝族聚居区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就犯罪问题而言,在犯罪主体、犯罪形态、犯罪心理和犯罪控制等方面都呈现出有别于内地的个性特点,而与之相关联的犯罪矫正也在不同程度上受族群环境、传统处遇、地域差异和民间习惯法的影响。在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制度,需要考虑犯罪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内地的差异性,并结合犯罪矫正的民族个性特点,实现传统矫正模式与社区矫正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刑事政策理论的发展尤其是犯罪被害人学的发展,在人权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下,国家对犯罪被害人补偿义务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国家补偿的认识各不相同。国家与犯罪被害人之间是否存在补偿关系?如果存在,补偿关系的法理基础是什么?文章从法哲学的视角论证国家应当承担补偿义务,并论证设置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环境犯罪与经济发展二者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同时又相互制约。本文在论述环境犯罪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川后,又进一步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文章让读者能够充分的了解环境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我国相关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伴随社会变迁与发展带来了诸多矛盾,出现小区管理无序。社区制度建设滞后、社区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社区治理资本贫穷、单位记忆的延续与社区记忆的缺失造成了社区参与度低、人际信任缺失。从根本上改善老旧小区现状,为这些社区的居民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幸福的居住环境,必须推进老旧小区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推进小区出新是构建和谐小区的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制度根基有三:一是社区及功能理论,二是新派理论,即刑事实证学派社会责任理论,三是刑事理性。社区矫正的事实基础在社区,社区的教化功能是矫正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现阶段中国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组织、协调,社区参与、矫治、帮扶的矫正模式,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社区矫正自身演变的轨迹。新派理论主张通过矫正实现对犯罪的预防,在犯罪处理对策上注重将刑法刑事政策化,其与社区矫正之间是根与叶的关系,后者生发于前者。刑事理性把人当成人与使人成为人的观念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正确走向,是社区矫正的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环境污染因素犯罪司法存在刑事案件数量稀少,司法难以回应客观现实;案件分布类型分散,环境污染成多种犯罪的诱因;农民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主要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缺失;刑罚适用轻缓,实际服刑率低下等问题。具体症结外因源于行政法之牵制,包括行政环境立法和行政行为的影响;内因在于司法理念对于环境污染因素的忽视。因而司法现状之改良途径应一方面通过充实行政环境立法,衔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以妥当处置行政法与刑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强化环境优先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环境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环境犯罪本身的特殊性、复杂性;环境犯罪处罚理念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念的冲突;环境利益与认罪认罚获益之间的关系平衡问题。基于环境犯罪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程序皆与检察机关的职权密不可分,可以建立以“两山”理念为基础统筹,以“混沌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和“利益对等交换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处理三大难点问题,以“环境正义理论”和“检察教育理论”作为补充性理论处理其他问题的整体理论架构。环境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推进,需要以解决环境犯罪的特殊性问题为基础,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完善,实现环境犯罪认罪认罚从宽的精准适用。  相似文献   

10.
解读犯罪观     
犯罪观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犯罪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犯罪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助于科学地指引和规范犯罪治理的实践活动。完整的犯罪观大致包括犯罪本质观、犯罪关系观和犯罪治理观三方面内容。犯罪本质观强调以社会越轨行为作为犯罪的表现形式,以社会文化规范作为评价犯罪的标准;犯罪关系观要求通过把握犯罪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挖掘影响犯罪的基本规律;犯罪治理观主张政府等主体往往是在"运动式治罪"与日常性治理模式之间的摇摆和综合操控中,逐渐熟练掌握了犯罪治理的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作者认为, 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 发展社区经济, 改善社区环境, 繁荣社区文化, 努力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进步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政策。对于沿海地区而言,除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外,空间因素也会对其海洋环境政策产生重要影响。采用莫兰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探讨我国沿海11个地区海洋环境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海洋环境政策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环境政策总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则是较为显著的集聚现象。研究还发现,传统的回归方法并不适用于对海洋环境政策的计量分析,而空间误差模型则是最佳选择,海洋产业总GDP、海洋第三产业GDP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政策具有促进作用,相邻地区海洋环境政策的空间滞后冲击和其他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误差项对该地区的海洋环境政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背景下区域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经济背景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又相互依存的空间形式:流动空间和地方空间。文章在揭示两种空间不同逻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空间条件下城市与区域进行空间组织的新模型。在新经济背景下,提高空间组织质量、调整与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地方空间成长是空间转型时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择以北京市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中两个开放性问题进行的质性文本分析,发现社区居民对理想社区的社会表征主要包括社区环境、社区理念及社区参与三个主要维度。三类社区居民在社区环境方面的看法和要求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在社区理念与社区参与两个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论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社区参与为研究视角,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社区发展过程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制度安排。本文认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社区参与成为可能与必要;“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轨扩大了社区参与的空间;基层民主的制度创新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社区服务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社改运动与内地社区再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再造理论的影响,我国台湾地区的社改运动推进了社区制度的诱致性变迁,取得了良好的制度绩效.在这一诱致性变迁中,社区公众是推动社区制度变迁的行动主体,政府是社区制度变迁的利益诱导者.台湾地区社改运动的制度变迁路径为内地的社区建设提供了启示.当前内地的社区建设面临着制度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性以及路径偏差等制度困境,推进社区再造、构建和谐社区是突破社区建设制度困境的根本路径.社区再造必须坚持顾客导向等原则,遵循社区问题诊断与绩效评估等基本程序,促进社区治理的理念创新,推进社区形象再造、社区公民再造、社区流程再造和社区制度再造,以此实现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和繁荣了校园文化。在当前教育体制逐步改革的新形势下,学生社团日益呈现出自身的优势,在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高校学生社团在新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目前的困难及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及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人文社会和区块链5个维度考察金融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政府治理与人文社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轻微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并占有部分本应属于实体经济的资源;我国各省域金融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发展,但不同省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对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特征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质环境,运用计量地理学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65—2015年期间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主要为集聚型;虽不均衡但有向平均分布发展的趋势;已演化成以环四川盆地的高密度分布多核区域和高密度分布片区带为主导、川西和川西南呈高密度片区带状分布的格局。研究还发现:四川省生态功能类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重心迁移轨迹呈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趋势,逐渐接近四川省的几何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