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洮河流域自秦代起即是城池与防御体系兴建的重要地区。本文主要以《水经注》所载为核心,结合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其分布特征、防御体系进行探析。通过考察魏晋时期洮河流域的城池及防御体系,反映当时洮河流域的水域文化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清代及民国时期,以河西走廊为主源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向祁连山北麓藏族、裕固族地区迁居,开辟出哈溪滩、马蹄寺、红湾寺等大片农区,并形成汉族人数占多数的局面.熟人交易、代牧情谊、工匠媒介、农牧互补、开垦自救等因素对移民展开起了支撑作用.移民期间,发生了"入族藏"和"随裕固"这一特殊民族现象,族别改易与民族同化相分离,凸现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和民族边界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北麓是指介于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之间的"边区"或番民区域。在历史的变迁以及演进下这一区域内逐渐形成了以藏族、汉族、蒙古族、裕固族为主体的多维民族共生的民族格局。这里不仅是藏族的放牧场,更是藏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多维民族文化互动与生存抉择的交会场。在这片场域下既隐含了藏族与他族的文化互动,还体现了国家政权与地方族群的博弈。最终在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政权的逐渐渗透下,祁连山北麓藏民完成了由"游民"向国家"编户齐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元、明时期,甘肃、青海藏族主要活动在河(州)、湟(水)、洮(河)、岷(州)及玉树、果洛地区,本文仅从政治、经济、宗教三方而论述明朝管理这一地区的基本政策及其特点。谬误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白马”藏族族源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马”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白马、木座,南坪县草地、勿角、马家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铁楼、石鸡坝等乡。约九千四百余人,其中白马乡是最大的聚居区。近年来随着民族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学者对生活在白水江、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族源和族属提出质疑而产生“氐源”说,至今悬而未决。笔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也很感兴趣,曾于一九八四年五月间前去甘肃武都的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的岔路大队等地作了实地调查。根据自已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白马”藏族并非氐族,而是藏族的一个支系。这仅仅是一管之见,旨在求教于热爱民族事业的同志。下面我们从“白马”藏族的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Amp-FLP分析技术对110份甘肃省汉族、93份藏族ApoB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建立了2个民族正常群体ApoB位点基因的遗传学参数,分析了他们在等位基因分布上的差异,并比较了他们与成都汉族之间在等位基因的数目和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甘肃汉族与成都汉、藏族之间以及藏族与成都汉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支持了将现代中国人分为北部类型、南部类型和藏彝走廊类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隆务河畔的藏族民间服饰及其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青海黄南隆务河流域的藏族服饰进行了介绍 ,认为在形制、款式、工艺上呈现的独特风格体现出藏族服饰文化独特的个性特征 ,凝聚着深沉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8.
论卓仓藏族的历史及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乐都县的南部山区居住右部分藏民,这个区域藏语叫卓仓,居民叫卓仓哇。卓仓地区是个狭长地带,有两个藏族乡,一叫中坝,一叫下营,而在其它南部乡小藏族则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状态。从历史上讲,卓仓地区还包括今平安县的巴藏沟乡和沙沟的东沟一带,方圆百余里。卓仓藏族都从事农业,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条件均与周围汉族相似。1949年解放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属封建性,也实行过土地改革。如果说存在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藏族村落都在脑山,这与他们的兼营少量牧畜业有关,以牧补农的传统习惯至今存在。卓仓藏族长期与汉族杂处,有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的一面,同时也有保持自己民族传统和素质的一面。汉语义在这个地区早已通用,民族交往中的语言问题早已解决。据说在清末民初时期,  相似文献   

9.
洮岷"花儿"是对甘肃洮岷地区所流行山歌的特定称谓。秦汉年间,大批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屯垦,中原文化与当地羌人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西秦文化,为洮岷"花儿"的产生孕育了良好的土壤;洮岷"花儿"中的情爱主题与《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主题相合辙;以赛"花儿"与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花儿会"是先秦祭社活动的延续。故而洮岷"花儿"应是在秦汉年间,大量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后,汉地民歌与当地羌族民歌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大通河、湟水流域和循化、化隆到贵德的黄河谷地。它北接甘肃的河西走廊,与丝绸古道毗连;东南直通素有“小麦加”之称的甘肃临夏,和洮河流域相连;历史上的“丝路辅道”又从这里蜿蜓穿过,将甘、青的河、湟地带连成一体。自古以来,曾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这里建立了政权,开拓了青海;回族、撒拉族为主体的青海穆斯林,同各兄弟民族的人民一道,也在这里栖息、繁衍了近千年的时间,为青海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洮岷“花儿”和河湟“少年”的对比、分析,旨在论证这样一个问题:洮岷地区的山歌叫“花儿”,河湟地区的山歌叫“少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歌形式,其区别有如“花儿”之比藏族情歌“拉伊”,“少年”之比汉族山歌“爬山调”。因此,不能将二者归结为一源之二流,更不能在此前提下开展对二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重点探讨了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及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清代前中期与后期在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数量、灌田面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前中期因政局因素更多表现为大规模与政府主导性,成果较辉煌;后期因政局动乱与民族问题而表现为兴建工程少、泉水灌溉等小规模水利设施兴起、原有水渠部分淤塞等。同时对清代本区的水利利用工具水车与水磨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政府的重视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库区移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新的“弱者”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本文立足体制转换时期这一客观背景,运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对库区移民进行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克了库区移民的生活状况,探讨了对库区移民进行社会支持的可行性对策,具有根强的现实指导价值。本文系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名称和起源探奥 洮岷“花儿”(以下简称花儿)是流传于甘肃洮岷地区的一种山歌,其主要内容是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岷县人不叫“花儿”而叫hur似乎是“花”与“儿”复合拼读后构成的单音组合。这一称谓值得深思,很可能是藏族拉伊中的衬词“若化”一词被汉化的结果,或由它演变而成的。 “花儿”源于何时?目前众说纷纭。据一些研究者的见解,大致倾向于明代。 藏族民歌“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种。“拉”是山的意思,“伊”是歌的意思,合起来叫山歌。藏族民歌历史悠久,正如雪康·土登尼玛所说:“西藏的历史有多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778名汉族和776名藏族大学生调查的有效问卷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变量下汉藏大学生信仰存在差异: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更有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年级之间、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宗教信仰、神灵崇拜;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和家族崇拜;不同专业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藏族医科、师范大学生比汉族医科、师范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大批汉族移民尤其是军事移民落籍腾冲。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落籍腾冲的汉族移民通过修撰家谱、建盖宗祠等方式,在"土-客"之间的相对关系中,建构起了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了祖先认同和族群意识,汉族移民身份的记忆通过以祖先崇拜为特征的宗族文化得以保留和强化,以实现他们同内地汉族在祖源上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汉族移民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7.
甘肃洮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次方言区,属中原官话,但其中又兼具江淮方言、吴方言的特点.洮州方言是生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卓尼两县以及迭部、夏河、碌曲等县的部分地区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主要工具.本文从江淮移民、历史行政区划、语言接触等方面对洮州方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人类学仪式过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甘肃文县麦贡山、四川平武厄里寨和木座寨三个白马藏族村落"跳曹盖"仪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跳曹盖"仪式是驱鬼敬神与狂欢庆典仪式的耦合,只是在不同的村落中,二者在仪式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寡.由此,文章从仪式与神话的层面分析造成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并指出"跳曹盖"仪式结构中这种二元性实为不同社会情境下价值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初期,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诸多高质量成果问世,但就地域特点而言,对近代东北移民尤其是汉族移民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较少,且多侧重对历史的叙述及移民形态的研究。因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族移民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对近代以来通过"遣戍""移民实边"和"闯关东"等方式来到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从而补充、深化近代东北汉族移民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分析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比较汉族和藏族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发现:汉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正趋于老年型而藏族基本属于年轻型;藏族的劳动力总负担系数高于汉族;汉族的人口发展趋势表现为稳定型,而藏族为增长型。这些都将对汉、藏两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