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实践出真知,"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高校应做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顶层设计,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凸显实践育人的成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农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在总结我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农业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模式,即:面向“三农”服务,把握实践教育的方向性;开展“三期”教育,注重实践教育的层次性;坚持“三化”要求,强化实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开设不全、班额配置不当、教材使用不一、教学内容不精、教学方法不活、实践环节欠落实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认识不够、体制不顺、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课程建设不力以及外在负面影响较大等.解决"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要提高对"两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三要改进课堂教学;四要推进"两课"课程建设;五要切实落实社会实践环节;六要建设好"两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4.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应该成为我们加强"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一个指导思想。目前,高校"两课"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具性教育而不是主体性教育,这是高校"两课"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高校"两课"教育中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工具性教育为主体性教育,明确高校"两课"教育的真正目的;其次,还应该从"两课"教育的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再次,还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交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础"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指把实践教学看作是与理论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平行存在、相互作用但又不可替代、具有同等重要性、自成体系的独特形态课程,以此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基础"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既具有政策依据,也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实践教学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内、校园与社会实践教学课程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课实践教学课程与专业课及专业实践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角度看,高校节能减排应始终坚持模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和PD-CA(策划-实施-监控-改进)科学方法,系统地做好高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教育、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民族再造辉煌的行动纲领.高校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只有立足地方需求,全方位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与建设.本文提出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两课"教育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灵活性、多样性的思路,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从校外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两个方面来完善"两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考核全面化、过程化的要求改革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0.
浙江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课堂"联动与"三个平台"并举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三个课堂,即以教室、校园和社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三个课堂"联动,即以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为纽带,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开放性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以预设性训练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成整体推进的大课堂育人体系."三个平台",一是指为基础性的专业训练、适应性的通识教育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建立的职业教育平台,二是指通过开放课程体系、繁荣校园文化、重视心理健康而建立的个性教育平台,三是指以"初阳学院"和"新世纪人才学院"为主体而建立的英才教育平台;三个平台"并举,即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与人才成长的不同需要,进行专业化、多元化和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平台教学育人体系."三·三制"模式,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大课堂 大平台"的教学育人范式,卓有成效,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已势在必行。探究提升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是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业高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和力量,农业高校一直在科教兴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简要介绍农业高校在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通过分析农业高校参与农科教结合的障碍因素,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其参与农科教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学模式陷入了困境,其主要表现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背离,所以,探寻多种路径培养高等农业院校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5 0年代初和 90年代 ,我国综合性大学与农科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 ,再由分到合的过程。前者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 ,通过实现办学的专业化 ,培养农业部门需要的专门人才 ;后者是适应现代科技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通过推进办学的综合化 ,提高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在综合性大学里办好农科教育 ,一是改善农业学科生存发展条件 ,二是建立农科教育综合化的组织构架 ,三是推进农业学科和课程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加强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明确指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单一、人文底蕴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急功近利、伦理道德修养差、人文素质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标志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坏,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审美教育意义重大。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农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审美教育时,要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热爱“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农林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分析20所农林大学近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现,农林大学普遍存在办学规模相对较大、非农专业成为办学主体的现状,而教学设施、教学经费、课程资源与教师教学投入等本科教育核心支撑条件与之相对不匹配且各校差异较大。各校本科教育自述的问题反映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农林与非农林同质化培养等两个共性的核心问题。各校陈述的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具有同质化倾向,尚需围绕“特色适切性”这一核心旨归,强化其本科教育的不同个性与品格。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及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仍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的问题,结合农业高校的特点,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体系,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考试方式,完善实习环节,是加强农业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校建立科研基地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和学校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建设必须坚持创新性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或部门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以及试验、示范场站等。它的作用既是学校本身申请和争取农业科研项目的重要因素,又是广大科教人员获取科技成果以及进行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农业高级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毕业教育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的就业体制的全面实施 ,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多样化 ,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毕业教育已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如何结合大学生特点和社会需要在毕业生中开展毕业教育 ,深入做好教育指导工作 ,促进毕业生及时、顺利、充分就业已现实地摆在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面前。为此 ,本文从当前农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入手 ,对开展毕业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