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汉民族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使汉语中产生了许多敬辞和谦辞。中英不同传统的家庭组织形式使两种语言的称呼语大异其趣。在委婉语、问候语中,也明显地反映出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礼貌原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称呼语、自谦尊人、中庸原则与赞同准则等方面,从中可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背景、民族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不同,而在自我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以谦虚为美德、推崇“贬已尊人”准则 ,称赞语往往采用“独立”的礼貌面貌子方略。西方人倾向于平等待人 ,故称赞语往往采用“参与”的礼貌面子方略 ;称赞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价值标准 ,对标准的偏离将会极大影响称赞语的交际效果 ;中英称赞语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主流和思维方式 ;称赞语的模糊性同时存在于中英称赞语中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是人们用来互相称呼的一种方式,由于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亲属关系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亲属称谓语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本文就文化缺失现象对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的影响,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解决文化缺失下亲属称谓语的英译问题,并提出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他人对社会称呼语研究的基础上,以Scollons的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对中美语境中社会称呼语使用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得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称代形式。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实例探讨了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英译中其语用功能的得失,指出由于化差异,绝对的语用等效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交称呼语中,"老板"这一称呼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呈现出泛化的趋势。本文针对"老板"称呼语泛化现象,探讨当今社会"老板"称呼语泛化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日礼貌表达法异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问候语与告别语、致谢语与道歉语、称呼语三个方面对中日文中的礼貌表达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在礼貌表达上被认为是同出一辙的中日文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若不了解其不同之处,就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会话中,前置语列中的"礼貌系列前置语列"是一种礼貌策略,当谈话目的内容是威胁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说话者为了减轻该言语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程度",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礼貌理论分析前置语列的使用原理,总结得出"礼貌系列前置语列"中较典型的有道歉型、谦逊型、理解型这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在本质上具有口语性。称谓语和称呼语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12.
英汉礼貌差异与礼貌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中外学者对英汉礼貌现象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英汉礼貌现象和礼貌准则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围绕英汉文化冲突较大的敬谦辞、亲属称谓语、日常礼貌用语、对称赞语的反应等几种礼貌差异,结合英汉、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了实现礼貌对等翻译的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中广泛地被使用,本文除了从传统的角度介绍了称呼语的分类范畴,还以一种新的语用学角度来研究社会交流和文艺作品中的称呼语.这种称呼语的语用功能,比如其社会指示功能,礼貌标记功能,及在会话结构的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主要是指含有隐喻形象的贬称和含有隐喻形象的爱称,而且含有隐喻形象的面称呼语前代词和形容词也有一定的语用预设。"杨译本"和"霍译本"对《红楼梦》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分别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并达到了各自不同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语、社交应酬语、日常寒暄语、谦逊与客套、委婉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从而进一步表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比较和分析文化中两种不同文化在称呼语、问候语、赞誉与谦逊语、致谢与道歉语几方面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可引起跨文化交际双方对于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重视,尽可能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称呼 ,两者在语义特征和适用范围上都有不同。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 :一是原形转称法 ;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转化成社会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初层权利和义务的扩展和次层感情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恭维与自谦语、称呼语、交际语言、隐私语言与禁忌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阿姨"是前附式合成词,它是词头"阿"产生以后类推作用的产物。现在的词头"阿"是汉语中原有作词头"阿"的萌芽与汉译佛经中梵文"阿"意义虚化合流的产物[1],不但可以用于人名前,还可以冠于亲属称谓之前。"阿姨"的含义随着"姨"意义的变化而变化。"姨"最初用来称呼妻子  相似文献   

20.
称呼语是一个很敏感的语言现象,它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称呼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必然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本文作者根据Scollon的面子理论三个构成要素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对面子理论实现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