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 ,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 2 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进程 ,可以看出 :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 ,再到世纪末“现代主义理念”的“生、住、异、灭”的嬗变演进 ,这些决定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走向 ,也使传统“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 ,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 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与案头,纵览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再到世界末“现代主义理念”的“生、住、异、灭”的嬗变演进,这些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走向,也使传统“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 0 0 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新颖的思路和精深的阐发等特点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一在为数已不算少的思潮史著作中,《主潮》一书之所以能新人耳目,首先在于著者依据自己对文学…  相似文献   

4.
葛红兵的两篇“悼词” ,旨在打倒鲁迅 ,宣告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艺理论批评的“死亡” ,是近年来否定一切的社会文化思潮在文学界的集中体现 ,也是其具有典型性的理论文本。这股思潮其来有自 ,终极目标是用彻底的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和“重估”与改写中国现当代史。  相似文献   

5.
张光芒新著《现代文学史》(太白文艺出版社 2 0 0 4年 5月版 )有意识地超越出“教材型”与“合作型”文学史编写模式的束缚 ,以个人专著的形式撰写了一部有特色的“学术型”文学史。翻阅这部文学史著 ,可以发现著者富有开创性的文学史观 ,即以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描述现代文学史 ,使其表现为一种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的实现 ,在于著者刻意打碎了思潮史、作家论与文体史三者各自的“合法性” ,转而采用以作品为基本的和有效的叙述单位 ,通过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的方法来观照整个文学史。这样就避免了采用思潮史、作家论、文体史几大块叠加所引…  相似文献   

6.
“二为”方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经典表述 ,也是对具有“诗教”“乐教”传统的中国近、现代文论精神的发扬光大 ,更是对 2 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二为”方向以其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刻的历史理性、科学精神和博大深邃的人文情怀 ,为新时期文学续上了“五四”文学的血脉与精魂。邓小平文艺理论已成为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宝贵遗产 ,同时也必将成为建设 2 1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可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非常重视以史资政 ,对 2 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历程进行了基本概括 ,即 :“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总结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的基本经验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 2 0世纪初引进中国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形成最有影响的文学思潮。在百年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多重畸变与变异 ,也经历了多次的“恢复”和“回归”。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百年嬗变 ,对反映 2 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影响和作用 ,探索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和 2 1世纪文学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一书出版后,引来了一些不同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文学语境中的“颓废”,在于能否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视野中去发现、肯定新时期文学中所谓具有“颓废思潮”的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这不仅事关对新时期文学主潮的科学评价,也牵涉到对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基本认识,需要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文学艺术中的“主义”争奇斗艳 ,由此也引发了“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的呼吁。由此可以探讨三个问题 :“主义”范式“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表现主义为中心的世纪 ;表现主义时代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带领国内众多著名史学家,经历20个年头,编写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其通史编纂理论体系的内容由历史观、国史分期、民族观、中国的疆域、历史文献、历史文学、编纂体例、体裁、中国史与世界史等构成。研究大通史的编纂理论体系对深刻领会白寿彝的学术思想、认识白寿彝的学术贡献都是非常必要的。白寿彝有关中国通史的编纂理论奠定了新世纪通史编纂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显学地位,已逐渐衰落和边缘化,文学史叙述和作品选读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专业和学科建设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价值定位、文学共性和个性构建的悖论、政治意识形态中的文学构建等认识问题难以回避。在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须处理好中学和大学的作品选读差异、选修课和基础专业课的作品选读差异等问题。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作品选读,既是文学史意义上的选择,也是文学个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分期与文学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史分期的讨论反映了不同的文学观念的讨论 ,近二十年来围绕现代文学史分期的讨论 ,经历了以五四新文学为起点的政治性标准、以世纪之交为起点的国家现代性标准和人的现代性标准三个阶段 ,使文学史分期成为多元复杂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学术界众说纷纭。青年学者王晓初新著———《中国现代文学演变史》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构建起一个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理论,为现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地。该书乃作者十年心力所成,在诸多方面皆有创新,同时融可读性、知识性、学术性为一体,是新世纪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学史佳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重庆文学史的写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艺》、《西南文艺》和《红岩》值得文学史家关注。它们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目前重庆文学史写作中,文学史家忽视这几个刊物的关系,遮蔽了一些真实的文学史细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需要超越历史和政治局限,关注台港澳文学的复杂形态以及与大陆文学的内在的联系.把台港澳文学融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述,是对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结构性改变,也会对文学史分期的构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国人自撰的《中国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伴随着此学科的出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步入正轨。回顾一百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发展、转变和开拓四个时期。综观各时期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研究特点鲜明突出,基本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部俄罗斯人自己编撰的文学史读本,它以"在场者"的视角重新梳理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从精神层面而非意识形态层面展现了20世纪的俄罗斯精神与文学艺术风貌,匡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误解。这种"重构经典"的文学史写作似乎与"消解经典"的"后现代"精神相悖,然而其背后隐含的却是对人类一种永恒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