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类概念的改造,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统一于个人的社会特质,并把市民社会称之为物质国家,把政治国家称之为形式国家,两者的统一是真正的民主制,两者的分离则是政治异化。现代社会存在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现象就是政治异化的产物,两者相分离的原因就在于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马克思因此需要到政治经济学中去探索扬弃私有制的现实道路,政治异化由此发展到异化劳动。这样,马克思在"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异化劳动"的探索过程中,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历史作用的思想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说明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规定,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即是异化劳动物化的结果,异化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私有财产的存在意味人的本质力量的丧失。然而,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蕴含着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秘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部分。因此,私有财产既是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原因,同时是人的异化的类本质的扬弃手段、中介和桥梁,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即是人的劳动的解放,人本自然和人的类本质的复活,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协作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于《穆勒评注》中提出来的交往异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和《第三手稿》的社会概念之间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异化劳动理论提出了社会财产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对立,交往异化通过分析货币与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商品交换是社会财产在私有制关系中的异化实现形式,劳动产品才是真正把个人联系起来的社会纽带。交往异化对私有财产之社会性质的这种揭示为马克思进一步提出社会概念,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发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将人的社会关系置于共同体场域之中,思考共同体如何可能使人更为自由,通过检测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国家共同体的存在状态,指认市民社会的抽象共同体和国家虚假共同体导致人的异化,造成强迫和宰制人的情形。马克思不是从建构性理念上,而是从整体性理念上使用“自由人联合体”范畴,从而揭示人类存在的不自由进而走向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把"犹太人问题"从神学问题转变为社会历史问题,从考察"安息日的犹太人"转向考察"日常的犹太人",从宗教批判进入市民社会批判。他提出,"犹太精神"是现代人自我异化的最高境界体现,只有把市民社会从"犹太精神"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才能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重塑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首次对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其中,马克思分析了作为人类本质的自由自觉劳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现实主体和内在动力;同时,以异化劳动为关键词,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对类本质的压抑与背离,勾勒出世界历史朝着扬弃异化、扬弃私有财产方向发展的未来图景。"人的类本质复归与世界历史进展之间内在的统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独特主题,它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为当代人探索自身与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市民  相似文献   

10.
魏强  王文东 《南都学坛》2012,32(1):138-14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看做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并最终在异化劳动的衰亡上产生了理论困惑。在随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马克思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外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而异化劳动只能是私有财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层内涵,并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扬弃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同样提出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认为只有通过总体革命才能扬弃异化.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二者在异化的前提一人的本质、异化的内容以及扬弃异化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异趣.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3.
人的异化和自由——席勒和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异化,返回自由,是席勒和青年马克思深刻关怀的问题。但结论不同。席勒认为,经过审美游戏,建立美的王国是出路所在。青年马克思却认为,通过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出路所在。青年马克思比席勒的人的理想更全面,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围绕摩尔根《古代社会》做了一系列阐释,将社会性别问题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在马克思看来,财产权是家庭和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财产的占有和分配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地位显要。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父权制血缘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家庭婚姻关系特别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财产关系的变化使家庭婚姻关系从母系氏族走向了父系氏族,父权制度更通过财产关系获得了政治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当中的优势位置。父权制度通过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力量将其自身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因女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财产所有制和继承关系,财产所有制继承关系成为凌驾于女性甚至全人类之上并产生剥削和私有制关系。只有解除剥削和私有制关系的基础上消灭财产关系作为社会唯一根本的衡量标准的社会形态,女性问题才能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站在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上,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结合辩证法的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所呈现出的异质,即阐释劳动异化问题的观点。引入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概念以及阐述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说”的观点。通过对三个观点的辨析,来把握住马克思异化观点的实质,并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