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增长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人均1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元,增长9%。 一、医疗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近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2162元增加到2003年的2622元,年均增长4%,而同期医疗费用支出由68元增加到113元,年均增长1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1%上升到4.3%。 二、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大幅增长。在2003年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中,购买药品  相似文献   

2.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 根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下同),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2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3%。增加额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一)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1 6.3%。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国扶贫重点县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贫困人口下降167万根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2006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贫困人口1266万人,占全国农村贫  相似文献   

4.
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贫困地区)贫困监测调查,2006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92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9.2%。一、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11.7%上半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3元,同比增加61元,增长11.7%,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10.4%。其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指导,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模扩大;农民医疗条件及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收入实际增长6.5% 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723元,比上年增加13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5%,增速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763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03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763万人,占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60.8%。农村低收入人口2946万人,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52.4%。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合计为4709万人,占全国同类人口的55.3%。 一、绝对贫困发生率8.9%。2003年扶贫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上年略有增加,贫困发生率反弹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8个百分点。 2003年中部地区扶贫重点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增加35.4万人,西部地区减少24.7万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扶贫重点县  相似文献   

8.
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教育状况甚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监测调查,扶贫重点县的教育收费居高不下,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的状况甚忧。 一、贫困农户的儿童在校率低。2003年扶贫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为92.2%,其中,低收入农户的儿童在校率为89.5%,贫困农户的儿童在校率仅为86%。分年龄段看,扶贫重点县7~12岁儿童在校率为95.2%,13~15岁儿童在校率为88%。其中,低收入  相似文献   

9.
200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全年脱贫59万人 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显示(下同),2002年扶贫重点县的剩余贫困人口为1752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2.1%。低收入人口规模为3076万人,占全国低收入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2005年,扶贫重点县的农村贫困人口1433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0.6%。农村低收入人口2191万人,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53.9%。两者合计为3623万人,占全国同口径人口的56.3%。与上年相比,扶贫重点县贫困人口减少11.2%, 低收入人口减少15.5%。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八七计划"实施以来,湖北省的贫困现象有了大幅改善,但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偏低、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因而需要对"八七计划"以来的大型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进行深入研究。采用Hsiao提出的基于"反事实"思想的政策效应评估模型实证分析湖北省大型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大型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在实施初期会逐渐上升至趋于稳定;十八大以后大型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地方财政支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对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应当加大贫困地区扶贫财政和农民教育投入,创新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各级政府扶贫奖惩机制,协同精准扶贫和区域扶贫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健康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中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战略举措,健康扶贫绩效研究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19年在我国5省份进行的"精准健康扶贫与人口发展"专项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从客观医疗支出和健康状况及主观健康扶贫的效果感知两个层面对健康扶贫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为提高健康扶贫项目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健康扶贫政策能有效降低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贫困户人均医疗支出占比为15.42%,比非贫困户低2.65个百分点;第二,贫困户的患病人数占比没有因健康扶贫政策下降;第三,农户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同度较高,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医疗卫生的认同度均为2.48,对改善健康状况及健康扶贫政策的认同度一般,均在2.1左右。本文建议应该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强精准识别与救治,重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干预关口前移;拓展健康扶贫内涵,提高健康扶贫实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四川省少数民族国家扶贫重点县扶贫资金投入对反贫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影响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问卷打分的形式构建判断矩阵,运用MATLAB7.0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扶贫资金投入对反贫困的影响综合指数模型,综合评价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反贫困所取得的进展.结果表明,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扶贫资金投入对反贫困影响的总体效果良好,但是需要优化扶贫资金投向与使用结构,并且重视社会进步与生态影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大因素诱发农村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的贫困监测调查,自然与人力资源禀赋不足、严重自然灾害、残疾和大病是当前农村的主要致贫因素,因此扶贫工作应以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培育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主。 一、当前农村主要致贫因素 (一)自然资源缺乏、自然环境恶劣。扶贫重点县贫困农户有70%生活在山区,其中2002年和2003年连续2年生活在贫困标准以下的农户有76%生活在山区,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  相似文献   

15.
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2005年,农村“两基”教育呈现“三喜二忧”,即儿童在校率提高、青壮年劳动力文盲率下降、“两免一补”的措施逐步落实、教育费用上涨、贫困及低收入农户的教育负担依然很重。一、学龄儿童在校率提高。2005 年底,扶贫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为  相似文献   

16.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1834.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2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5.8%,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一、食品消费:2002年农民的食品支出人均848.4元,比上年增加16元,增长1.9%。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6.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在外饮食支出人均为89.6元,比上年增加15元,增长20.1%。在外饮食消费支出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分析1952-2006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和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就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经济带动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论表明:1952-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明显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支出扩大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互为因果;1952-1977年,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1978-2006年,财政支农支出同样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内地31省(直辖市、自治区)2073个区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或身份的路径依赖现象。研究发现:影响最新扶贫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双重贫困县择定的因素有所差异,但其共同因素包括八七扶贫重点县身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乡村从业人数以及革命老区身份。无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与否,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均存在显著的“棘轮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国具有八七扶贫重点县身份的候选县入选最新扶贫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县及双重贫困县的概率比普通县分别高39%、14%、12.5%;而且此种效应区域差异明显,相比其他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和山区地带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棘轮效应更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争夺与政治考量,部分国家级贫困县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还有不少国家级贫困县徘徊在脆弱性或不稳定脱贫边缘,以及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周期过长、缺乏动态评估体系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CHFS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而其各项消费支出随年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农村居民进入老年阶段后,衣着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食品支出比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在65岁左右出现拐点,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60岁左右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在65岁之后保持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走势则较为复杂,在60岁左右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进入65岁之后先保持上升趋势,70岁左右转变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利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计了各类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和绝对贫困及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各类公共财政支出的边际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育和卫生支出对农村的绝对和相对贫困的扶贫效果显著,农业科技三项支出的扶贫效果显著,专项扶贫基金只对绝对贫困的扶贫效果显著,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