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政府包办"和"条条管理"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社区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多元合作治理网络,但合作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社区体制改革的基本向度是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相互分开,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化。  相似文献   

2.
将农村社区建设成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历史必然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农村社区建设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城乡融合、组织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探索、资源渠道扩展、社区和谐民主文化建设是解决农村社区建设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和促进社会有机整合与融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大维 《社区》2011,(13):42-44
香港的社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的民间社会及社区服务体系。 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是做好服务的条件 香港的社区服务很到位,这是与香港极富行政效率和社会责任的行政网络,尤其是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分不开的。香港为基层社区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可以分为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行政组织提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自治管理和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大维 《社区》2011,(9):42-44
香港的社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的民间社会及社区服务体系。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是做好服务的条件香港的社区服务很到位,这是与香港极富行政效率和社会责任的行政网络,尤其是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分不开的。香港为基层社区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可以分为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行政组织提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自治管理和公益服务。行政组织是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基本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因此,实行城市社区管理,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而这种观念更新,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要时刻牢记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更不是基层政府的“腿”。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呈现出"行政吸纳服务"的一元化服务模式,表现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单一;公共服务条块分割、封闭运行,其结果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社区成为承接这些剥离出来的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已呈现出"服务吸纳行政"的社区公共服务多元模式,开始倡导政府、市场与社区合理的分工和有效合作来提供公共服务,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新体制和机制的积极探索,提出加快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多元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经济是为履行社区职能提供经济保障而开展的社区经济活动的总和。社区经济具有社会服务、精神文明建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的职能。社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有其内在的生存机制和外在的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专业化的工作质量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目前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遵循以“价值—技术—制度”为框架的三维逻辑,即价值、技术与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有效建构与持续运行的关键变量,价值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前提要件,技术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关键手段,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保障。在价值场域方面,需要跨越“信任危机”,重塑社区治理价值共识;在组织结构方面,需要调适“条块矛盾”,重构社区治理结构形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突破“行政内卷”,重建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以此实现社区“减负”和社区治理的增能提效,推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成为利益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欧共体法影响下的法国行政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行政法是大陆法系行政法的代表之一,随着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在欧共体法的影响下,法国行政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公共职能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方面。在欧共体法的影响下,法国行政法呈现出"共同体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网格化管理是促进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的关键工具,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鲜明特色.实践表明,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中承担着管控治理、民主保障、社会协同、民生服务、安全维稳、信息扩展、资源整合、利益诉求等独特动力功能.发挥网格化管理的正向集聚、整合、管控动力,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中行政绩效偏重、服务网络断层、社区自治空间压缩等负向问题.因此,要在明晰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双元双制"变革复杂性基础上,设计社区服务事权和自治权均衡联结,利用网格"云"平台拓展网络关系,注重技术与资源全覆盖并行发展,发挥监督评价机制的内在驱动力,推进行政管控和多元主体协作融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面临新的选择。社区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政府直接的、全部的管理变为政府负责,社会中介组织、其他社团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社区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广州市逢源街道就是其中之一。针对逢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所做的介绍性、分析性论文已经不在少数;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逢源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做了多角度评析。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中的政府与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国家必定有一个强大的、多元的、享有高度自治权力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二十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实践,是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行动)的过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国家权力(主要指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权的界定,以及基层农村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调整,对于解决现今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循质量概念在不同理论范式关注的利益焦点,赋予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以分层概念:新公共管理语境重视个体满意和理性选择的微观质量;新公共服务语境追求公共利益和价值规范的宏观质量.文章采用全国大规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基本公共服务的宏观质量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微观质量,表现在嵌入社区或村层面的价值规范——公共利益能促进个体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微观质量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容变迁,表现为个体不同内容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会诱发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可以认为,是“公共利益”等价值理性而不是“顾客满意”等工具理性更符合行政伦理和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14.
国家人事部对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管理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校为例,分析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进一步厘清能岗匹配是建立现代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的必由路径,是消除高校人事管理固有障碍的有效措施,是满足管理人员高层次需要的高效机制,是保持高校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动态平衡的首选策略,是优化高校管理队伍整体效能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区重--素之一的社区心理要素,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给居民以认同与归属感。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区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本文从现时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解构社区归属感的因素,指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区最重要的要素---社区归属感磨灭,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城市服务区域以及建设特色社区的方式,以期能够挽救社区归属感,达到重构社区归属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开始的新型社区建设,在社区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从当前运行来看,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会影响和谐社区的构建。本文在总结了社区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对新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服务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实际看,"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各级政府部门尚未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制,致使各部门缺乏协调性,工作角色模糊不清。目前,社区服务应回归福利性、公益性的科学定位;同时,还要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队伍专业化,提高服务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产物,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形态。由于历史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城中村往往管理无序,布局混乱,究其根源则是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没有填补从农村到城市公共需求的空白。当前,我国城中村的公共服务改造和发展,在政府职能、组织建设、服务体系、物质基础、人员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新泰市为样本,对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图破解城中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行政人员的具体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是社会的人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即人的道德存在,它是社会的人得以确立的根据之一。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当具备最为基本且最能符合公共行政时代主旨的德性,具体包括公共利益至上、慎用权力、责任本位、反思平衡和行政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