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蒋介石在“七七事变”至“八一三”之间对抗战的态度,大陆史学界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点: 1.亲英美派的蒋介石集团在芦沟桥事变时,对抗战“犹豫不决”(《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议》上册,第218页)。 2.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对抗日仍很动摇,希望由“和平的方式”,求得芦事的解决(《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50页)。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是农民的主要问题,土地所有权是土地问题的首要问题。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明确表示认同土地国有,井冈山《土地法》开始贯彻实施土地国有政策,1930年10月开始放弃土地国有,到1931年2月确立土地所有权应归农民所有等,完成了土地革命时期土地所有权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我这是第三次赞土改了。我第一次赞土改是1952年。那时,我赞的是土改让千千万万的农民从封建地主的手中夺回土地,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就颁布了《土地改革条例》,在全国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不仅是郭老一生革命经历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也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嘴脸的一篇重要的文献。解放后,这篇文章连同它的续篇《脱离蒋介石以后》一同收在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八卷中,以后,在出版《沫若自传》时,该卷又作为《沫若自传》第三卷《革命春秋》出版。但是,在这之前,郭老长期未找到这篇文章。后来,郭老是怎样找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同志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不仅是郭老一生革命经历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也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嘴脸的一篇重要的文献。解放后,这篇文章连同它的续篇《脱离蒋介石以后》一同收在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八卷中,以后,在出版《沫若自传》时,该卷又作为《沫若自传》第三卷《革命春秋》出版。但是,在这之前,郭老长期未找到这篇文章。后来,郭老是怎样找  相似文献   

6.
封建土地国有论的提出和50年代的争论侯外庐先生在史学领域跋涉半个多世纪,他的史学见解中没有别的任何一项象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那样曾引起轩然大波,至今还只为少数人所能接受。然而笔者认为,侯老提出的中国封建土地国有论及他研究这一课题所坚持的理论原则应当引起更多重视。侯老对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研究从4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发表在《历史研究》1956年创刊号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首次全面论述了中国封建土地国有制。后  相似文献   

7.
葛辛 《中华魂》2012,(19):37-38
河北省的《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发表了《革命名义下的合法性集体暴力——土改文学中"斗地主"的群体心理分析》一文。该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农民翻身"进行了毫无道理的声讨该文在"内容摘要"说:在土改中"具有狂热氛围的斗争大会"上,"原本善良懦弱的农民成为激愤冲动的暴徒,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去世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部分国民党人士对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立的新三民主义理论进行了异化和一定程度上的背弃,学界称之为“儒化”的三民主义。但这一称呼仍较为笼统,事实上,把蒋介石的儒化三民主义称为“儒化”旧三民主义或者是“蒋记三民主义”更为合理。本文主要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蒋介石的“儒化”旧三民主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兼论儒学的社会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蒋中正“总统”五记》一书中的“省克记”摘录了蒋氏日记中有关自我反省的记载,这些史料反映了蒋介石如何修身,及其修身与治国之间的关系.蒋氏省克思想一方面源自他自幼研习的宋明理学,并植根于儒家孝道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蒋介石几乎每日都进行自我反省,检讨个人道德、知识与事功等方面的缺失.蒋介石的省克生活不但表现出以传统理学为基础,并加进中国与日本近代的阳明学,以及基督教信仰而抟成的思想特征,更反映出1949年之后他以伦理、民主与科学三科作为治台基词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二八事变蒋介石实施了积极抵抗、预备交涉的战略方针,采取了有效的战略措施,如京沪防卫与军政部署;迁都洛阳;划分战区;调兵增援;加强沿海防御;构筑第二道防线;制定第二期抵抗作战方案,最终实现了其部分战略目的——在不签订割地条约的前提下与日本达成停战协定。该战略的制约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总起来说,蒋介石的对日战略部分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消极成分,表现在该战略受制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目标,只进行了有限度的抵抗。并且《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令中国主权受到了侵犯,未能实现蒋介石的另一部分战略目标——在不签订丧权条约的前提下与日本达成停战协定。   相似文献   

11.
正此轮深圳实行土地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是,各阶层对土地利益分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强迁、强征现象层出不穷,土地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束缚中国市场化改革最大的三根绊马索,一是土地制度,二是金融制度,三是做大国有企业的理念。土地改革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总阀门,不懂土地、不懂农村,就不懂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中国面临第二次改革,总阀门又要动了。5月25日,《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是深圳历史上的第三次土改,是中国土地问题的一次重要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笔者200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六十年文学话土改》的续篇。着重解读1949年以后的有关土改题材的文学作品:陈学昭的长篇小说《土地》、萧乾的特写集《土地回老家》、秦兆阳的短篇小说《改造》以及沈从文在土改背景下的家书,构成一组相同主题下的不同书写文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私人通信,来探讨1950年代大陆文学中的土改题材书写。与此同时,也选了一组台湾1950年代有关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为题材的文学创作,针对海峡两岸文学对于土改题材的书写作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芝琛 《社区》2008,(20):41-42
《大公报》首任总编辑张季鸾上庐山不只是三次。下面记叙他三上庐山,因为事涉中国近代史三次重大事件。 一上庐山,说服蒋介石结束“七君子”案 人称“热思维”的“七君子”之首沈钧儒。和人称“冷思维”的张季鸾是故交挚友。早在1919年,张季鸾在上海《中华时报》任总编辑时,沈钧儒也是这家报纸的主笔,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在台北“介寿馆”蒋介石的办公案上,摆放着一本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毛泽东此书的千千万万读者中,蒋介石是最特殊且读了最有体会的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在土地革命时期纠正查田运动中错划阶级成分的“左”倾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的思想主张,并具体指导了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平分土地的思想主张,并检讨、纠正土改运动中“左”的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很好地吸取了土改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刘少奇能够指出“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危害性,并提出我国集体农业经 济发展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内容是极为广阔和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与经济理论,其代表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本文拟主要从毛泽东关于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思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毛泽东的持久抗战思想是以国内和国际环境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其立足点是全民抗战,争取外援,目的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蒋介石的持久抗战思想则是零散的、一般号召性的,其立足点是依靠外援,军队抗战,目的则是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由于这种差异,中国共产党就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正领导者,并最终把抗战引向胜利。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与黄埔建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24年国共合作之后,孙中山为培养进行国民革命的军事人才,在共产党人和苏俄的帮助下决定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当时,资历尚浅的蒋介石因缘际会获得了军校校长这个对他的未来大有可为的职务,黄埔军校成了他的“发迹”之地。在黄埔时期,由于环境的制约、潮流的推动以及自身实力不济,蒋介石便以“左派军人”的姿态出现,提出了一套治军思想,参与了军校及军队的建设活动。但史学界对此论及尚少,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试图对蒋介石的黄埔建军思想及活动作一个粗浅的阐述和剖析,以求教于史学  相似文献   

19.
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统治,建立了由“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权的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行土地改革。继1952年9月颁布第一个土改法令之后,1962年和1969年,埃及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两个关于土改的法令。这三次土地改革,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埃及农村的土地问题。埃及新政府为什么在成立之初就如  相似文献   

20.
《陈诚日记》是新发现的研究民国史与当代台湾史的重要史料。通过《陈诚日记》中对蒋介石的评论,可以考察台湾时期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在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初期与1958—1961年间两个时间段,陈诚对蒋介石有过明显的不满,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合,甚至有过正面的冲突,这些史实使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台湾时期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总强调蒋陈之间的“合作无间”,蒋介石扶植陈诚,陈诚服从蒋介石。而新的史料展示了历史复杂的一面:蒋介石与陈诚之间其实也曾经有过较尖锐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