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 ,总是和语言密不可分的联系着的 ,如果没有语词 (词和词组的合称 )和语句 ,人们就不可能对事物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 ,从而也就没有人的思维活动。在日常语言表达中 ,人们既是在使用语词 ,也是在运用概念 ,若出现用词不当的毛病 ,固然有语法上的原因 ,但更主要的则是由于对词义缺乏正确的理解 ,而词义又是与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密不可分的。因此 ,弄清语词与概念间的关系 ,以及语词表达概念的各种复杂情况 ,对于提高用词造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语词与概念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外部语言形式是作者思维语言物化的结果。研究文章写作不可不研究文章外部语言形成的内驱思维动因,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思维动因便抓住了文章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本源。本文从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动因和思维客体动因两方面对写作的内驱思维动因进行了论述,以求探索出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思维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3.
模糊词语的表义功能张琳,道尔吉“反映在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可以称作模糊概念)。”①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示形式,因此用来表达模糊概念的词语,亦可称为模糊词语。语言表达思维,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要反映客观事物,要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4.
正如概念是人类进行思维的“细胞”一样,鲁迅作品巨大的逻辑魅力,是以概念的准确把握和运用作为最基本因素的。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鲁迅运用概念的艺术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哈哈·牛奶路·独木小桥 ——鲁迅对概念和语词间几种关系的运用 我们知道,概念是以语词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所以,对于概念和语词之间几种关系的准确掌握,就使一些乍看平淡的词汇,在鲁迅的作品中却趣味盎然,今人叹止。 例如,著名的《立论》是这样写的:“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 He!he,he he he he!’”(《野草》)在这里,鲁迅巧妙地运用了语词  相似文献   

5.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刘海萍 《兰州学刊》2009,(8):174-176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书面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分析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了解两种文化、学习两种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语行文重视“雅异”(elegant variation)表达,有许多“雅异”的手段。通过访谈和分析语料,发现 EFL 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雅异”意识淡薄,同一语义的表达常常千篇一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EFL 行文缺乏英语味,并制约他们表达水平的提高。该问题甚至在我国英语工作者的作品中也时有发现。文章提出并验证了提高“雅异”意识、夯实词汇基础、加强多元思维训练、有声思维训练和针对性写作练习,可促使 EFL 学习者在观念上重视“雅异”,操作上有章可循,自觉将“雅异”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生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篇。  相似文献   

8.
课堂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写作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明确提出要从记叙、说明、议论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目前,我们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总体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表达能力较低,欠缺英语的语言形式。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得体的语言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立非和文秋芳的研究表明,母语能力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中。这种迁移包括表层的负迁移和深层的正迁移。母语负迁移是造成学生写作中错误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表层的英语语言的模仿、推行词汇组合和培养中英文转换理念都有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消极影响。同时,基于深层的强调对语篇进行整体性阅读、掌握目标语的篇章结构知识和利用母语思维构建目标语深层写作框架的做法体现了利用母语正迁移对二语写作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是黑格尔历史观中贯彻的原则。在他看来 ,哲学史发展过程和逻辑推演过程有着内在的同一性 ,即为“绝对精神”的自身发展的同一过程 ,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次序是相同的。不难发现他 ,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首先直接是“哲学史与逻辑的统一”,但他的“哲学史”是以逻辑形式体现历史本体发展过程的内容 ,换言之 ,“历史”是对世界发展史的一种哲学思考过程。当然 ,他所断言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是以逻辑为基础的 ,逻辑决定历史。基于语词自身的多义性及在不同哲学范式内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作为思维形式的指令的探讨武高寿一、“规范判断”的矛盾不少逻辑书上都讲到了“规范判断”的内容。然而,所谓“规范判断”的提法是经不起认真推敲的,它是一个不合乎逻辑的概念,因而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判断的一种,却既不具有判断所应该具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语言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崭新分支,词项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逻辑要求我们对潜藏在词项中的逻辑关系作细致的分析””,作为一门蓬勃发展中的边缘学科,语言逻辑的词项外延关系问题,涉及传统逻辑和语言学的诸多方面。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若干新的看法,作为一次探索,敬祈方家指正。词项(Lexicalitem),是运用语词符号,以语词意义为中介,指谓不同事物对象的语言表达式。词项作为具有语词形式的概念,既包括表达个体对象的个体词项,也包括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普遍词项。个体词项以同类事物对象中的个…  相似文献   

13.
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特点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它并不是导致民族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语法规则、文字形体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探讨。从语法上讲,一方面,某种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用语法意义来表达,反之亦然,因此,汉语缺乏英语严谨的语法形态并不等于失去了严谨表达同一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语义关系不一定具有相应的语法形式,所以思维规律和语法规律并非始终一致,汉英不同的语法特点也不能始终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更不是导致中西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就文字形体而言,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都具有语言属性,它们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亦无必然的因应关系。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思维,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虽然很大,但其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故民族思维差异的成因应该着重在语言之外寻求  相似文献   

14.
童淑华  李晶 《云梦学刊》2010,31(4):146-148,151
搭配融合了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句法和语法关系,因而搭配能力体现了二语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地道性等。对两组受试分别实施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结果显示:强化学习者的搭配意识能够带来良性效应,实验组比参照组在语言表达的句式复杂性、词汇丰富度、准确性等方面以及语言综合水平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陆礼春 《阴山学刊》2007,20(3):60-64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替代禁忌语的修辞形式,也是进行策略表达的语言形式。从社会语用学角度看,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维系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委婉语具有间接性、模糊性、可变性的语用特征,委婉语具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美化功能。要根据语境来正确、合理、得体地使用英语委婉语。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分为微观功能、宏观功能和纯理功能这三大功能。其中,纯理功能产生于宏观功能,宏观功能产生于微观功能,语法功能是纯理功能在词汇语法层中的具体体现。人们平时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功能;语言具有把表达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各种信息组合成连贯语篇的语篇功能。但是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也有其局限性,即只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而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一致性和空缺现象,从而产生不确定性以及缺乏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语的动词框架特征影响学习者汉语位移路径的表达。从位移事件的类型入手,可以发现中高级汉语水平的西班牙语母语者位移路径编码的中介语特征表现为:单独使用路径动词为运动动词结构类型优选模式;方式动词数量少且多为叙事性方式动词;编码矢量的“到”、编码构向的方位词、编码路向的路径动词缺失最为严重。西班牙语类型特征对学习者的汉语表达影响较大,具体体现在位移事件表层结构“V位移+a/hasta (介词、到)+参照物”的误推和概念结构“位移方式的默认图式”“空间几何关系的认知图式”及“垂直方向位移的默认图式”的误推上。为避免母语负迁移,培养目的语的概念流利能力,汉语二语教学不仅要加强语言表层形式的反复操练,更要帮助学习者构建底层的二语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巍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141-161+207
理解古典中国思想,首先要理解中国古人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但中国哲学的概念研究通常只关心“天”“道”之类的抽象术语,这是将概念语言限定在抽象语言的范畴,以为只有从抽象表达中才能洞见思想的哲学性。实际上,中国古人更倾向以描述具体经验的方式运用其概念语言,其典型如文献所见,许多描述身体、时空与运动的经验词汇,可以超出其日常语义,被挪用于说明精神、政治、人伦、价值等领域的问题。这种说理策略即中国古人推崇的“能近取譬”,实质则是以特定经验素材为模型,构造表达思想的概念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词的本义往往是一个词汇所具有的原义,动物词语一方面具有指称动物本身的概念意义,是独立于语境之外,不受客观因素制约的;另一方面,由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动物词语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另一种意义———文化意义。在认知语言学中,本义和从本义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之间主要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是由人类具有隐喻性思维决定的①。1.动物隐喻的语言表达我们在日常语言中找不到概念隐喻,活跃在语言中的多是丰富多彩的动物隐喻表达。其中,“源域”概念和“目的域”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是认知主体通过联想在两个域…  相似文献   

20.
曾祥云 《学术界》2002,(5):133-140
很长时期来 ,“名”被解释为“概念” ,“名学”被等同于传统逻辑的“概念论”。实际上 ,名表达概念或观念 ,但不等于概念。“名”的本义是对事物命名 ,用作名词 ,“名”即事物的名称 ,它的表现形式是语词或字。全部中国古代名学都是围绕如何规范名实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因此 ,名学从其实质来说 ,属于语言符号学范畴 ,具体说是一种语词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