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杜牧《送隐者一绝》云:“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这是一首有争议的诗。胡仔云:“盖穷人不偶,遣兴之作也。”(《苕溪渔隐丛话》)胡应麟云:“此诗仅去张打油一间”(《诗薮》)。前者是对其思想的估价,后者是对其艺术的品评。今人陈友琴说;“这种诗的思想实在不佳,原来的意思是说贵人的头上也会有白发,足见这件事是很公道的了。这是古代所谓‘贵人’一种自寻开脱法,生老病死,‘贵人’也和‘贱人’一样,那被压迫的贱人们还何必争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牧的庸俗的一面来。”(《与缪钺先生商榷〈杜牧诗选〉中的一些问题》,见《温故集》)。  相似文献   

2.
白发     
冯骥才 《社区》2011,(8):22-22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唐代传奇与魏晋南北朝小说从创作动机、创作题材到表现方法诸方面,都予以全面比较,翔实论证,从而结论为:唐人小说较之魏晋六朝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极为突出的进步:一、从“并非有意作小说”到“有意作小说”;二、由“志鬼神之‘怪’”到“传人事之‘奇’”;三、从“纪实”到“作意”。  相似文献   

4.
白发     
冯骥才 《社区》2012,(14):59-59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头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史料,对认识和探讨唐代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妇女具有“择偶的自由”、“妇女不重贞操”、“男嫁女娶与妒妇惧内”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试策是唐代科举的重要试项 ,也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文体。唐人取士科目众多且复杂 ,类明经是明经系列中与明经科相联系和类似的专业性极强的科目 ,主要包括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 ,各科考试皆仿明经 ,但多有“专业”考试 ;其中有试策 ,而试“帖读”尤为一般论者所罕及。类明经在唐代科举中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释“屋漏”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近听有人把“床头屋漏无干处”一句中的“屋漏”讲成是“屋子漏雨”,实为不妥。 《辞海》释“屋漏”一词说:“古代室内西北隅设小帐的地方。语出《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  相似文献   

8.
书院藏书始于唐代书院(通常也称“精舍”或“精庐”)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代的书院主要是校书、藏书的机构。《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待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唐代除官方设置的书院外,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也为数甚多。从《全唐诗》的诗题中见到的,有“费君书院”(杨巨源:《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卷三三三)等十一所。见于地方志的有十七所,其中有建置时间可考的,最早应推“张九宗书院”,“在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早在宋代即为人明确提出,此后历代论者又不时议及。程千帆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对此问题做过精辟的研究。要较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唐科举制及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这两部书是首选的必读之作。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提出:“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明人王文禄于《文脉》卷二亦谓:“唐以诗取士,盛矣。”严、王均认为唐代因科举需试诗,从而引起唐诗之盛。今人余冠英、王水照在《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中进而提…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关于明史中佛郎机与拂菻的地理位置,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 其一,如张维华先生言:“再吾国史内,有‘拂菻’一国,今人考之,均言为佛郎机之转音”。张星烺先生也认为:“时南洋各地波斯阿拉伯人甚多,称西方欧洲人为佛郎机(Franks),即唐代之拂菻,明代即指葡萄牙人”。按照他们的说法,佛郎机和拂菻都是  相似文献   

11.
披蓑负笠的外表、倚牛吹笛的行为,是“牧童”形象的基本特征。唐诗中的“牧童”有写实、象征两类,后一类“牧童”身上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刘禹锡在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情况与其在中唐时差别极大,元白诗派就此进一步发展为刘白诗人群。刘白诗人群最主要的诗歌创作活动有联句、诗歌赠答、诗歌别集和唱和诗集的编定三项,而诗歌内容主要是歌咏闲适生活;其词体创作则是就曲填词,著作也颇多。由于该诗人群在诗词方面的创作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对宋代诗词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坛的两大诗派和两大诗人密切相关,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气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以名士气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诗歌中,则是以儒生气象的形式表现的。同时,"盛唐气象"还表现为山水田园诗中的隐士气象和边塞诗中的英雄气象。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诗并进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帝称陈廷敬“姚房比雅韵”,史称陈廷敬为“燕许大手笔”,都以陈氏为“台阁”诗人优秀之选。陈氏一生为做官而做诗,长期处于做官与做诗的矛盾之中,不断地戒诗,又不断地做诗,从而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时,“诗未因官减”,并不时在“颇觉风流似牧之”的诗人感受中写下优秀的诗篇,使其作为诗人的成就,并高官、理学而三,在清诗中自成一家,尤能于清代台阁诗人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6.
廖美玉 《东方论坛》2011,(6):87-101
在唐代统治者“开边”的大背景下,唐代诗人迈出了“浪迹穷荒”的步伐,并用诗歌展开了对边境的书写和对天下的想象。而这一书写题旨的开拓,有很大的成分缘自浪诗人们浪迹异乡的生命经验,特别是在边城绝域、殊风异俗的多重冲击下,产生传统与当下、故乡与他乡、自我与他者的多元交会。  相似文献   

17.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 ,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从其诗歌入手 ,对他们的交游、诗歌艺术两方面进行考察 ,认为这个诗僧群体在承袭“晚唐体”的同时 ,也体现了宋初诗歌发展的某些新面貌 ,呈现出过渡时期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褚藏言选编<窦氏联珠集>为唐人兄弟同集之仅存者."五窦"之诗为唐人家族文学的一个样板.他们的诗于题材上虽亦各有所长,但总体风格是相似的,艺术水平一般,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唐诗坛大多数诗人的代表,七言绝句是他们写得最好的一种诗体.了解他们的诗歌创作,对认识中唐诗坛的总体风貌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09,29(6):59-65
北宋诗歌艺术精神与审美特质的形成与确立,虽然原因种种,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也是最本质者,则是因北宋诗人的"宗唐而变唐"所致。所谓"宗唐",就是以唐诗为典范向其学习,而"变唐",则是指借鉴唐诗的创作经验以创作出与其不同的美学风范之诗歌来。北宋诗人的变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为:初期,于模仿中初显精神;中期,执著而热烈的变唐;晚期,宗唐而变唐的高峰。这三个时期的变唐,既成就各具,而又特点各异,在北宋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晚唐诗歌中存在着大量以"断肠"为主题的诗歌.中晚唐诗中"断肠"一词的意蕴具有多种层次,诗人们在离别、相思、贬谪等题材中运用"断肠"一词营造出不同的审美意境,在寄托生命情怀的同时,也深刻映照了中晚唐文人的悲剧性审美体验."断肠"诗的审美意蕴,是在中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学传统的承继性和诗人个体心理机制的合力共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