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蜂窝梁挠度的计算方法,以费氏空腹桁架理论为基础,考虑了蜂窝梁由于腹板开孔对其抗剪能力的影响,在挠度计算中计入剪力引起的剪切挠度和剪力次弯矩引起的挠度,考虑蜂窝梁孔高比和距高比的影响,根据面积等效和惯性矩等效的原则推导出简支蜂窝梁的实用挠度计算公式。以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为依据,分别对不同蜂窝梁挠度进行计算,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相同条件下的蜂窝梁进行仿真分析,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所提的挠度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上混凝土板受拉会产生裂缝。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了混凝土的拉应变软化特性,对钢 混凝土双面组合2跨连续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上混凝土板裂缝分布和宽度。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变换下混凝土板厚度和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值,分析其对双面组合梁挠度和裂缝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荷载 挠度;荷载 最大裂缝宽度曲线进行拟合,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小波文献中,离散小波变换多由于带分解或拉普拉斯塔形分解等引出。本文从连续小波变换及小波级数变换出发,通过对采样过程的分析导出了离散小波变换的定义。离散小波变换是唯一便于X数值计算的小波变换,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离散小波变换计算小波级数变换的算法,该算法较之O’Rloul的类似算法相比,可取得更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Z值法判别液体流动状态的基本概念及其临界值Z值808的来源。文中分析和对比了牛顿液体、塑性液体、假塑性液体在管内或环形空间作层流流动时,紊流扰动易于发生的位置以及Z值得基本表达式,根据这些表达式可以进一步说明,用Z值与雷诺数Re判别液体流态的本质差别、相互关系及其特点。文中还将Z值得有关计算式,绘制成计算图标,供现场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板的挠度各部位不同,钢筋应变也必然不同,板各部位配筋的数量应当参照其所处部位的挠度。板边挠度最小,与边相邻且平行的第一根钢筋作用微小,应按构造配置。通过虚拟计算、数据分析推测出:混凝土板“等距点”(板中距三边距离相等的点称为“等距点”)的荷载使相应三边产生的支座反力基本相同;板底各部位主筋配筋率的大小应遵循抛物线方程。按此方案施工,板底主筋将节约19.6 %。  相似文献   

6.
利用MIDAS/civil 6.71软件,针对先简支后连续桥的特性,运用具体工程实例,建立模型,计算出桥梁从开始施工到成桥以及成桥后十年的任意时刻任意截面的内力以及变形图形,通过整理主梁恒载弯矩数据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简支变连续桥梁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发现徐变对跨中的挠度影响最大,两边跨的挠度大于中间两跨的挠度,徐变对中间固定支座负弯矩的影响比跨中正弯矩的影响要大很多.  相似文献   

7.
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在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及线形进行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结构的后续阶段进行正确预测,最终目标使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以松花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详细的论述了本桥的线形控制理论及方法。利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预抛高值。针对松花江大桥现场施工监控的结果,详细比较了梁体阶段挠度、累计挠度、各阶段测点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最终监控结果表明,本桥达到了线形平顺、受力合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说明了用矩阵变换的方法在 Z 平面内把已知低通数字滤波器直接变换成所需要的各种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这种方法原理简单、运算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域上Chebyshev映射的公钥密码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取决于Chebyshev映射的周期性。利用矩阵变换讨论有限域ZN上Chebyshev映射的周期性问题,并给出一种快速的寻找周期的方法,从而使得对有限域上Cheyshev公钥加密方案的攻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义同时计及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的系统为综合阻尼系统。讨论了多自由度比例综合阻尼系统的模态分析。推导出传递函数矩阵的表达式。应用拉氏变换和Z变换间关系,得到系统的ARMA时间序列模型。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力弱,布局不合理,缺乏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未能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对小城镇目前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小城镇建设的相应对策,包括布局战略、产业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及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最终达到西部地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农林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农林院校实施产学研结合,是农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三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以及农业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地区差异,使得农林院校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方法上,始终存在着如何适应社会和进一步改革创新的问题。正确认识产学研结合在新时期的涵义和意义,探索其基本类型、规律、运行机制和模式等,对合并型高校及农林院校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绩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严格遵循联合生产原则,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期望农产品与期望碳汇产品、非期望碳排放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得以加强、脱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六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碳计量测算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总碳产量、单位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均实现了净碳汇量的盈余。其中,免耕、秸秆还田和粪肥配施有助于提升耕地的固碳能力,而标准化的技术集成则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固碳减排效果;DEA-RAM模型测算得出技术集成固碳减排模式表现出较高的联合生产效率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实现联合生产绩效最优,而导致联合生产非效率的因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冗余;农户的行为选择对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模式中影响的显著性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开架工作实际 ,着重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开架借阅的优越性 ,并对其弊端提出了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110kV线变组接线变电站的运行实际,及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角度,装设多级备自投装置很有必要。装设该装置需进行完善的功能设计和遵循严格的技术要求。其在变电站中的实际运用证明:多级备自投装置的应用,提高了线变组接线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占据着有杆泵采油地面设备的主导地位,但其能耗高一直制约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的实际,开展了优化游梁式抽油机结构、对游梁式抽油机进行节能改造的研究,成功实现了对游梁式抽油机工作系统的仿真分析。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对游梁式抽油机的3个系统模块,包括原动机、减速器与抽油机主体分别进行建模,进而建立了曲柄平衡游梁式抽油机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实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抽油机节能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系统理论的整体性与分解—协调,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讨论了对专门人才需求和合理结构进行长期预测的问题.还讨论了人才拥有量预测的马尔柯夫模型和人才需求总量预测的6种模型,并着重于预测模型及变量选择的一般准则.最后,讨论了验证预测结果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三项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由于综合含水量增加,会导致油气产量递减,增产措施费用增
加,不同油田的经济效益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有效准确地评价油田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聚类
分析方法,结合某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以某油田作业区的6 个区块为例,选取单井核实日产油、单井核实日产液、综
合含水、地质开采速度、开井率、老井措施有效率和单位生产成本7 个代表性因素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和研究,得到6 个
区块的评价结果,为评价油田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粮库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大型粮库的粮食调运决策模型体系及其应用的一个简单案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复杂结构井技术开发稠油油藏,可提高稠油油藏的动用程度,注汽开采时优势更明显,可有效增加波及范围,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目前对复杂结构井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远落后于矿场实际应用,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效果出入较大,尤其是对复杂结构井注蒸汽热采,考虑多因素条件下很难求得解析解。根据某油田已实施的多口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实际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以初期产能作为参考序列,油层厚度、渗透率、复杂结构井长度、井距、夹角、注汽参数等作为比较序列,最终依据关联度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对复杂结构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评价,得出影响复杂结构井蒸汽吞吐效果的主控因素,并针对主控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为稠油油藏利用复杂结构井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