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180号燃料油乳化存在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非离子乳化剂对乳化油粘度的影响,以HLB值为标准兼顾乳化油粘度设计出乳化效果较好的复合乳化剂,考察了复配乳化剂、乳化工艺条件对乳化燃料油的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得出最佳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0.5%,乳化时间为45 m in左右,乳化温度为70~80°C,搅拌速度为500~600 r/m in。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LB值兼顾乳化油的粘度,以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核心设计的复配乳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乳化燃料油室温储存3个月,稳定性好且粘度满足180#燃料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氯氧化锑(Sb4O5Cl2),并用斯托克斯定律分析了制备纳米氯氧化锑颗粒的大小,IR、TEM、XRD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当反应温度为45℃、醇化时间4 h、SbCl3的浓度0.08 g/mL、搅拌速度700 r/min、加水量40 mL、水解20 min、乙二醇做醇化剂时,制备纳米Sb4O5Cl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磁性复合材料,以脱色率为主要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壳聚糖/改性四氧化三铁质量比、投加量、pH、沉淀剂的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影响最大.综合考虑,处理印染废水脱色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改性四氧化三铁质量比为1.0∶1.0,投加量为0.2500g,pH为3.00,温度为35.0℃,搅拌时间为30min.在该条件下处理后脱色率为98.82%,除浊率为94.51%,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为99.01%;重复六次后脱色率为93.92%,除浊率为89.43%,CODCr为93.81%;通过表征及分析表明壳聚糖复合材料处理印染废水效果明显、可循环利用、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4.
采用环氧氯丙烷、己二胺对可溶性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制各了功能阳离子淀粉(CFS)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在0.1g/L的直接耐晒大红4BS模拟染料废水中,考察了功能阳离子淀粉的用量、沉降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rpm的搅拌速度下,功能阳离子淀粉的投入量为5g/L,搅拌50min,静置20 min,其脱色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5.
低温2A12铝铜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33)设计正交实验,以浓度28%的硫酸为基础电解液,通过对氧化时间的优化,得出2A12铝铜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电流密度4A/dm2、槽液温度-8℃、氧化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生成的硬质氧化膜膜厚大于40μm,硬度可达340HV,点滴实验耐腐蚀时间大于30min.  相似文献   

6.
针对压裂施工过程中破胶过早的问题,以过硫酸铵为芯材,选用适宜的聚合物为囊衣材料,采用分散分相法制备胶囊破胶剂。通过比较,确定了聚乙烯醇(PVA)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较好的囊衣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两种胶囊破胶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搅拌速率、温度、衣材与囊芯的质量比、衣材溶液和分散剂的质量分数对胶囊破胶剂性能有较大影响。制备PVA胶囊破胶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搅拌速率270r/min,衣材与囊芯的质量比2:8,分散剂用量为1%;制备EVA胶囊破胶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5℃,搅拌速率300r/min,衣材溶液和分散剂的用量为5%和2%。  相似文献   

7.
针对SZ361稠油进行了室内空气氧化探索实验,检测和分析了氧化稠油酸值以及尾气中含氧量变化,证实了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机理,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稠油催化氧化有一定效果,氧化5d后,尾气中O2含量(体积分数)从空气中的21%消耗低至仅2.5%;在稠油50g,催化剂用量1.4%,空气压力0.7MPa,反应温度90℃,氧化48h,加水60%,300r/min搅拌的实验条件下,对海上稠油进行催化氧化降粘实验,粘度由2004mPa?s降至100mPa?s,降粘率可达95.0%。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工艺参数实现TA2纯钛的晶粒细化。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显微硬度测试等仪器和技术研究了退火前后细晶纯钛的显微组织与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冷条件下,TA2纯钛的晶粒尺寸可降低至2μm左右,晶粒细化效果主要受到搅拌头搅拌速度/前进速度比值大小影响;当退火温度在450℃及以下时,FSP细晶纯钛显微组织与硬度变化不明显;当退火温度升高至500℃时,FSP纯钛试样的搅拌区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显微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刘宇  鲁铁  程显好  图力古尔 《鲁东大学学报》2013,(4):319-323,329,382
对白蜡多年卧孔菌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其摇床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6,摇床转速180 r/min,10%接种量培养7 d,最大产量达到15.46 g/L.发酵罐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 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装液量6 L/10 L,初始pH为6,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培养120 h,最大产量达到19.47 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过程中产热的影响,实现工艺优化,在实际焊接过程中,课题组将焊接工艺中的焊接速度和搅拌针旋转速度引入模型,并综合考虑上、下轴肩和搅拌针在焊接稳定阶段与工件不同的接触模型,分析搅拌针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搅拌针受力模型;基于受力模型建立了轴肩和搅拌针的产热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的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修改工艺参数中的搅拌针旋转速度,分析工艺参数与产热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双轴肩搅拌摩擦焊产热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实际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搅拌针旋转速度,焊接产生的温度也随之增加并且在焊缝中心温度呈哑铃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乳状液稳定性为指标,在室内评价了腐植酸盐对吉林稠油的乳化作用。结果表明:腐植酸盐可以作为稠油乳化剂使用,具有一定的乳化降黏作用,但因原料、生产工艺不同,乳化性能存在差异。腐植酸盐与氢氧化钠复配使用可大大提高乳化性能。腐植酸盐可有效提高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的乳化效果,其中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最好,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2.
潍北油田高凝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当温度低于析蜡点时,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特征,其特性受剪切作用影响较大。为此,开展了非牛顿高凝油的室内剪切降黏降凝实验。研究表明,在剪切作用下,非牛顿高凝油的黏度大幅降低;非牛顿高凝油具有剪切稀释性,且温度越低,剪切稀释性越明显;剪切速率对非牛顿高凝油的凝固温度、凝固时间影响较大,在凝固点附近剪切时,凝固温度可降低56 ℃、凝固时间明显延长;剪切时间对非牛顿高凝油的凝固温度影响很小,对凝固时间影响较大,在凝固点附近剪切20 min(转速100 r/min),凝固时间可延长817 min。  相似文献   

13.
以1-十八烯为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Span80为乳化剂,环己烷为致孔剂,加入无机盐氯化钙,采用油包水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合成了长链烯烃高吸油性树脂,并研究了其对氯仿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交联剂、反应时间、引发剂、乳化剂、聚合温度、水相体积等因素对该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条件,所得高吸油性树脂对氯仿的吸油率为27 g/g.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制出一种新型重油掺水乳化剂,其特点是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简单、乳化性能好。实验发现,采用稀土化合物作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重油掺水量为20%时,乳化剂用量为 0.15%。乳化剂的主要性能超过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与常规直井和水平井相比,鱼骨井因其泄油面积大、相同液量下压差小、能更加经济有效地开发复杂结构油气藏而在辽河油田获得成功应用。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和鱼骨井产能评价模型,对双底鱼骨井进行了井身结构设计,确定第一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963m,鱼刺分支共6个;第二分支主井眼裸眼段长735m,鱼刺分支共5个。从施工难点、钻完井工艺技术、钻井液技术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井现场实施的过程。该井油层钻遇率达到100%,初期日产油62t,是同一区块水平井产量的3倍、直井产量的10倍,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该井的成功设计与实施为我国复杂结构井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实验于高温碱性下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代谢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命名为GDC-2。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适生长条件:温度为45℃、pH值为8.5,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最适条件下,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知其世代时间为20h;在此条件下,该菌经13h使得溶液中Na2S2O3的含量减少了1.35g/L(脱硫率21.19%),研究结果将为工业脱硫副产物Na2S2O3的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 (TMP)的缩合、环合工艺中 ,提出加入少量乙酸乙酯与游离碱发生皂化反应的方法控制游离碱浓度。乙酸乙酯加入量、皂化反应工艺条件由正交实验确定为 :Ⅰ 缩合反应中 ,当甲醇钠用量为 2 2ml时 ,乙酸乙酯加入量为 1 0ml,反应温度为 40℃ ,反应时间为 30min。Ⅱ 环合反应中 ,当甲醇钠用量为11ml,无水乙醇用量为 18ml时 ,乙酸乙酯加入量为 1 8ml,反应温度为 5 5℃ ,反应时间为 40mi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熔体发泡法制备闭孔泡沫铝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调整工业纯铝的熔炼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保温时间和增粘剂、发泡剂的加入方式等工艺参数,得到了孔隙率为40%~70%、孔径比较均匀的泡沫铝样品,同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泡沫体形成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