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劳伦斯的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精心描述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之带来的严重影响,表明了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失衡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揭露,劳伦斯旨在呼吁人们尊重外在的自然,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关注人内在的精神生态并对其和谐的建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思想使得小说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的生态意识和深邃的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生态批评解读,读者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从多层面体现了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劳伦斯认识到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人性的异化,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力求能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的诗歌批评了工业文明对生态自然,人的精神以及人类社会的异化。本文试图从拟物论的角度来阐释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大海与撒丁岛》是一部描写撒丁岛瑰丽风光和民风民情的游记。作为一种自然写作,这部游记更能体现出劳伦斯的生态观。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游记,可以探讨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以及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批评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倡导两个方面对路易丝.厄德里克写的印第安小说《爱药》进行了解读,探讨了这部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是劳伦斯.布依尔十余年来的研究重点。程相占提出有两种生态批评:一种可以称为"生态文学批评",它是一种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另外一种可以称为"生态文化批评",它的主要目的是重新考察某种文化传统对于自然的态度、对于环境的文化构建。劳伦斯.布依尔则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明确,他从理论上总结了生态批评运动的主要趋势和几种研究方式,指出第二阶段的生态批评日益将其基础放置在"环境正义(公平)"的伦理范式上。程相占认为生态批评最初关心的是自然或自然环境问题,但考虑到城市和都市区域是最大的人建环境,"环境批评"这个术语包容的对象范围更宽广。劳伦斯.布依尔的主要著作之所以都采用"环境批评"术语,原因之一在于他对城市环境的重视,其研究与环境美学有着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口头自然诗的分析,探讨其对自然的热爱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解读与分析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原始的、难能可贵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对作品的内涵及其内在价值做出评述。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说明生态文学批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强调生态危机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在《大海与撒丁岛》这部游记中充分表现出对生态危机的深深担忧。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研究该文自然与文明的对抗,有利于发掘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以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经典小说《蝇王》,重新阐释戈尔丁的海岛文学实验。有别于以往的海岛叙事,戈尔丁关注海岛的命运,传递了强烈的生态关怀。然而长期以来,小说中"在场"的海岛遭受忽略,或是被视为"荒岛",这无疑归咎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无意识"的作祟。借由海岛文学实验,小说《蝇王》以生态寓言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漠视生态责任的危害,要求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加以深度研究,强调应该从人类价值中断入手对东西方前沿话语加以整合,优化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导性,在生态文化东西方互动中坚持人类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阿瑟·米勒剧作的生态意蕴及剧作家的生态关怀思想,是一种新的视角。选取剧作家的代表性剧作,探析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与人的生态关系及人与自身的生态关系,旨在对处于生态危机中的当代人重返自然、建造生态文明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的文学批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应运而生。它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视野将表明文学参与现实问题的学科转向。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表现在从文本形式研究到内容本体追问的转向、从研究的概念化模式向关注实在性存在的转向、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向以生命为中心的文本阅读转向三个方面。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意味着重新整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趋势,意味着从本体回归的视角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海风下>是瑞秋·卡森"大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其海洋环境主义思想萌芽期的代表作.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大海主角化、"负熵"世界和"边际效应"等文本特点的分析,逐而解读出文本的海洋生态思想内涵及创作意义,是为一次"蓝色批评"的个案分析尝试.海风吹拂之下,海洋生物互依互存,生死相因,物质不朽,生命永恒.在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态精神是挽救人类与地球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融合是当前传媒发展的热点及趋势,媒介融合技术在带给人类信息传播和接收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如果不理性把握和善加利用,也会对人类、对社会产生相当深远的负面影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入手,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对媒介融合的实质及其将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伦理学分支学科,它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人和社会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领域,从而也为文学文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伦理学为依据,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作品《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在小说中如何深刻体现他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摘要:二十一世纪初期,生态批评领域掀起了一阵新浪潮,后殖民生态批评为文学的生态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其中的动物研 究和动物批评维度也随之发展。库切的小说注重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关注动物在人类霸权下的生存困境,揭露人类理性文 明的丑陋本质。以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能够呼吁人类重新建立人与动物和谐的伦理关系,倡导人类敬畏 生命并给予万物人文关怀,维护动物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