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深陷其中,而且国际社会重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价值,舆论对社会主义有所改变,中国模式受到重视,这与冷战思维紧密关联,与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宣布历史终结的情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冷战思维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形成自我意向的优越性从而掩盖内在机制的根本缺陷,同时在造成外交成本高居不下,拖累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2.
2008年至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作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绍兴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尤其剧烈,遭遇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困难的局面。但是绍兴市科学研判形势,抓住转型升级的主线,着力化解企业风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冷战思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流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社会治理模式不同,而经济管理手段是由社会治理模式来决定的。冷战思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它继承着资本主义同盟的冷战任务、在全球扩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民主价值观、遏制和消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冷战思维在两个层次影响国际金融:第一,对异质发展模式的敌视,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运行的动荡;第二,对社会进行新自由主义的治理与经济管理,致使金融危机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一度使青岛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在城市经济格局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后,青岛外向型经济深受冲击,出现出口大幅下滑、外来投资减少、国际旅游收入大幅下降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给青岛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影响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国际金融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国际金融体系危机,建立于美元霸权上的国际金融体系具有不可持续性并推动了危机的蔓延,增大了危机的破坏性。面临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资金流动监管加强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我国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并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渐进有序地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以让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和深度、广度演化,成为现今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在实体经济领域,无论是主要工业国,还是经济增长一直都很强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无一例外地要承受危机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从危机发生的原因入手,以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全球不平衡作为核心来展开。首先简单对国际收支不平衡及对其引发的有关危机的预期进行介绍;然后在第一部分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基本表现;第二部分论证此次危机与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根据前几部分的分析做出政策上的建议,尤其是中国在当前危机下的政策选择,并进行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实体经济相对衰落引起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调整。这场危机要经过四个阶段,有两种走向。究竞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8.
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同样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冲击。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在危机中通过加强自身财务管理以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呈现如下主要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在有些国家形成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发展的动力,在有些国家则产生削减福利保障的压力,世界各国之间巨大的社会保障鸿沟有缩小的迹象,但是差距仍然巨大。从整体看,目前世界社会保障具有覆盖面扩大、形式多样化和多支柱等特点,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责任主体多元化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然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最终战胜危机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危机时代,我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同时,将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有效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与作用再次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大多数学者只是关注政策本身,而很少有人对政策制定机制进行分析.事实上,公共财政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人们对财政运行机制的选择,从而引发了民主与宪政机制的轮回反复.在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中,宪政主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民主则主要服务于弱势群体对生存保障公共品的需求.于是,发达国家在两个貌合神离的机制之间的摇摆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也误导了发展中国家的追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从伦理的视角予以关注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再现。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客观审视,从国内外和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不同认识来阐明真正的危机不在金融而在人心,伦理危机才是根源所在。进而指出国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国际公正的确立是避免经济重蹈覆辙和推进社会伦理合宜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平息,2009年欧债危机又接踵而来,世界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日益加剧,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目前的认识还很模糊,面临当前国际及国内严峻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明确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改善法制环境的目的在于取得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以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通过何种路径得以实现是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金融法律环境与监管制度的理论,结合中国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立法建议。本文通过考察"功能理论"与"支配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地位,认为"功能理论"可为构建完备的金融监管体制与国际合作机制提供可行、合理的结构图;"支配理论"可为中国取得国际金融监管事务的话语权、保障金融安全、完善法制环境提供较为全面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获得相关领域的话语权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与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为解决经济发展中资金紧张的困难 ,我国使用了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贷款。这些贷款多具有一定的援助性质 ,利息较低 ,并由财政部担保 ,于是各地区都想利用这些贷款。但调查发现 ,贷款拨付到位 ,结项之后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后期营运管理情况普遍不太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项目后期营运管理体制落后 ,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国际资本投机性冲击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中国加入WTO后 ,金融环境将发生大的变化 ,而这将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文章侧重在资本项目管制、汇率制度安排、外汇储备、流出入我国的国际资本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震荡,而伊斯兰金融却一枝独秀、受此冲击较小。伊斯兰金融独特的投资理念,越来越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在世界金融格局不断变化之时,加快制定伊斯兰金融进入准则和标准、研究伊斯兰金融引进模式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