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发展的诸多文化矛盾和冲突,决定了网络文化建设文化伦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中国网络文化建设应该站在文化国际主义的高度,顺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潮流,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机遇,以我为主,构筑网络文化发展的民族基调和发展战略。要以开放、平等的姿态,学习西方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加强与其他文化的沟通、交流。同时,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网络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定位于精神心理层面的网络文化,突出表现在网络语言、网络 文学、网上动漫和网上娱乐等方面。网络的技术特性使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等特 征。网络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崇尚平等和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4.
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性别文化经历了性别平等文化的产生和偏移、男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男性主流文化的解体和性别平等文化的初步形成几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如何建立新时期的性别平等文化,以及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城市网络文化中社会群体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网络文化中代与代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数字鸿沟问题将会在未来城市网络文化发展中愈加扩大其不平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提出要弥合这种数字鸿沟,必须加强城市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给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正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 ,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因其特有的平等、个性、高科技化、高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征加速了各种文化传播、吸收和融合 ,使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英语文化渗透、各民族历史文化竞争、信息垃圾及意识形态的颠覆、信息霸权等挑战。我们应从调节自身 ,增强网络文化竞争意识做起 ,制定宣传中国历史文化的规划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域名服务器和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制定网络政策法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而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正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如何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以来,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20年的中国网络文化及其传播有其自身特点、发展阶段与特有规律,也不断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等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中国。遵循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可以探索其未来发展的轨迹和面临的挑战,以期规避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风险,并使其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