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社会心态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社会心态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功能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理论分析。文章认为,心态文化是具有广泛基础的、无形的、隐性的文化形态。它与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观念形态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一定社会的文化整体系统。从整个文化系统来看,社会心态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社会心态主要通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态度这些知、情、意结构而表现出来。心理定势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等背后的深层根基。整个心态文化层主要包括价值取向性心态、思维方式性心态、行为模式性心态等三个方面。在历史发展的合力机制中,社会心态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2.
牡丹的色、香、态等生物属性契合盛唐大国景象及其社会文化心态,因而能集唐人的万千宠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唐代社会文化心态发生了某些微妙变化,而盛唐、中唐和晚唐的牡丹诗则反映了各个阶段社会文化心态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由社会无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普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式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层级结构中 ,社会普通意识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中介环节。社会普通意识包括社会思潮和社会文化心态两种基本形式。社会思潮是社会普通意识的特殊形式 ,社会文化心态是社会普通意识的一般形式 ,它们都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居于中介地位。但是 ,由于社会思潮不可能在历史进程中经常出现 ,所以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中介”地位和作用是有限的 ;而社会文化心态作为社会普通意识的一般形式则具有普遍性、恒常性品格。因此 ,社会文化心态是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之间 ,直接将二者联系起来 ,并在实现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过程中 ,始终居于中介地位、起中介作用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心态     
文化心态是人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并对主体在处理与之发生文化联系的情景和客体的行为上起着控制性影响的准备性心理状态。文化心态的形成不仅有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作基础,更重要的;还有这种主观心理结构和能力相对应的外界文化信息。文化心态具有自控制性(自调节性),评判性、指向性的特征。文化心态分为个人文化心态和社会(阶层、群体)文化心态,文化心态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变革时代,人的文化心态均处在调整和重构之中。  相似文献   

5.
吴宪 《东方论坛》2010,(2):18-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隶社会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使直隶士绅以保守传统为核心的文化心态受到冲击,经由忧患自尊与仇教排外文化心态,最终演变为20世纪初的出国留学考察、投身于新式教育、热心于振兴实业、投笔从戎等文化心态上。这种演变对直隶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规律,不同于社会形态更替时期大破大立的规律,也不同于社会常态时期积累渐进的规律,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的社会文化心态嬗变的规律.主要包括:有序重组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中,能够进行自组织,使某些要素的变化得以强化或抑制,使之达到有序化;涨落突变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部经常随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微观涨落,当某种微观涨落被正反馈作用放大超过临界点,形成巨涨落,随之引发突变;连锁感应规律,即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存在传感过程,其中某一个要素变化引发另一个或多个要素的变化,从而产生轰动效应.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三条规律,对于发挥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正值效应,克服其负值效应,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有自发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 ;指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间的社会普通意识  相似文献   

8.
近代东北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社会自有其特定的心态与性格,这些心态与性格和中原文化不可分,并且对新型的关东文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性格 ,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下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 ,亦即人的一种文化心态。每个人或每个民族、族群的性格特征往往因环境不同而显出千差万别。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群淳朴善良、诚实敦厚、刚毅耐劳、拘谨保守、缺乏创造活力等性格特征 ,既是该族群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 ,也是我们认识其文化特质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态度 ,因此 ,具有极强的倾向性特征 ;就意识内容而言 ,社会文化心态主要是对人们日常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故表现出明显的届时性 ;由于社会文化心态是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 ,因而还具有非线性品格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并内化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精神状态。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主体自身的因素等,都对社会心态的形成和变化具有不尽相同的影响和作用。对之加以系统探讨,有助于化解各种不良社会心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总是要受到社会的制约。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尤为敏感,社会发展推动了英语新词的产生。英语新词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英语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本文结合近年来出现的英语新词,着重从科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几方面分析了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新词所折射出的西方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文章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汉、英语言中的新词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方面 ,探索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 ,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60年多前,晏阳初曾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以平民为对象的文化优位意识、以“民族再造”为使命的文化内核、以实践为特征的文化形态等文化观,对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改革的规律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掌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哲学、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社会心态的内涵进行解读,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界定,并就大学生社会心态在转型期的表现形式——"两重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相得益彰,其代表作“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恪守“中庸”之道,体现了“隔”与“不隔”的文化心态。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在闲适、幽默的氛围中描摹人性,匡救世风,他的莎剧译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应,这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形成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倡导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的道德价值,他的莎剧译文传递了“信”、“仁”、“中”、“和”等伦理观念,这种“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弘扬中西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优良特质,促进中外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小说中的“马嵬情结”是指马嵬事变发生后至五代期间的小说作者对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生前死后的爱情生活经历、结局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以及在小说行文中对李杨故事的评判。“马嵬情结”在唐五代小说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体现了唐五代文人士子的怀旧心态、矛盾心态、好奇心态及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就社会文化变迁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关系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国人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过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个体 ,蝉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用于表现悲秋主题。在蝉意象的不同层面上 ,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种种复杂的高洁心态、畏祸心态、超脱心态等 ,并外化为各异的人格构成。在蝉意象的价值取向上 ,形成了由感性情感层面到理性道德层面再到非理性超脱层面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