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为提供虚拟的加工环境和验证工艺设计的正确性,对切削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以OpenGL作为图形支持系统,用VC 开发了切削加工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铣、刨、磨等多种加工方式的仿真,可对刀具运动和材料切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且可通过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刀量等)对切削过程进行控制,并能自动计算和优化切削时间、成本等参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能有效地帮助工艺人员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直观的评估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内螺旋曲面的空间包络原理、包络轨迹的合成等方面研究内螺旋曲面的加工原理与工艺方法,将转子作为刀具,定子作为工件,强迫其实现自转,公转以及进给运动,最终由转子刀具加工出定子内螺旋曲面,以达到设计目的。提出并论证了新的加工方法,进一步扩展了内孔加工方法。此刀具有可数字控制变径的特点,能实现内螺旋曲面的加工。这一新方法的提出为内螺旋孔的加工和相应机床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此刀具的应用,实现用相对简单的设备、较高的通用性,完成内螺旋曲面的加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适当使用切削液可以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这是因为用了切削液就可能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较大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切削液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延长刀具寿命,减少表面粗糙度,提高精度和降低功率消耗。 1 切削液的分类和作用 切削液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切削油、水溶性切削液、气态切削液、膏状和固体润滑剂。各类切削液根据用途不同又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切削液可以起到下列的一种几种作用:一是冷却刀具、工件和切屑,二是润滑作用(降低摩擦和刀具磨损),三是减少刀具产生切削瘤,四是冲掉切屑,五是防止工件腐蚀。到底哪一种作用为主,则与工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并掌握机床各部件单元位姿误差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机床精度设计及误差补偿效果。以车削加工为例,建立了系统源误差与零件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建模工作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采用虚拟加工原理,建立执行部件(刀具和工件)单元位姿误差与零件加工质量之间的数学仿真模型;然后建立车床工艺系统误差源与执行部件位姿误差之间的传递模型,两个模型可以集成为一个整体。在阐述总体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介绍第1部分研究工作,利用多体系统运动学和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立刀具和工件之间的运动学关系,通过Matlab虚拟工件被加工、测量和评定,实现了最终执行部件源误差到工件加工质量之间的映射。最后给出了分析方法示例。  相似文献   

5.
在数控铣削加工中,合理设置刀具半径补偿值,灵活应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不仅对简化数控编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解决加工中出现的工件轮廓尺寸变化、刀具磨损等因素引起的加工误差问题,提高加工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薄壁零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薄壁零件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易发生加工变形和切削振动等问题,本文通过改变工件装夹方式,选择合适切削刀具,采用最佳切削工艺等措施,实现了薄壁零件的高速切削。这种加工技术生产效率高,加工表面质量好,环境污染小,符合现代绿色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中分析了数控加工中用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1、G42、G40编程时,产生过切现象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在数控铣削加工沟槽时,如何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使刀具偏离工件沟槽轮廓一定距离,实现利用一个程序完成沟槽内、外轮廓粗、精加工,以及选用合适的下刀方式进行沟槽加工质量控制,并用宏指令进行编程。  相似文献   

9.
SINMERIK系统提供的POCKET指令可以用于矩形型腔、圆形型腔及腰形键槽的加工.粗加工时铣刀可以采用较大的进给宽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精加工时,铣刀可以依照精加工余量为零的特殊参数而智能的跳过此部分加工,优化了走刀路径.此外,在POCKET指令下,铣削循环刀具可以处于任意位置,在保证刀具不和工件及夹具碰撞的前提下,可以迅速达到所要铣削加工型腔的中心点;POCKET循环加工指令对于粗加工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插入方式,从而满足了不同形状型腔铣削加工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火花成型加工中电参数与工件加工速度、表面粗糙度和工具电极损耗比等工艺指标的关系,提出了优选的电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制度性进入壁垒导致产业人为垄断的形成 ,而过度进入与制度性退出壁垒则造成了我国许多产业的过度竞争格局 ,从而导致厂商 (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的高产量和低价格及亏损。只有尽快从根本上破除制度性壁垒 ,才有可能真正使国有企业摆脱亏损的困境 ,国有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 ,而其他由于缺乏自生能力诱发出来的金融预算软约束、政企不分、激励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可概括为 :第一 ,在总体上形成一种企业进退自由的氛围。目前 ,尤其是要尽快制定降低企业退出壁垒的具体实施措施。第二 ,政府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进入退出壁垒 ,引导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第三 ,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引导的方向必须与市场信号引导的企业利益相一致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同和自觉执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具备选择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继续实行该制度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与风险,金融开放的中国应该选择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是,由固定到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富有流动性和效率的外汇市场;(2)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3)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名义锚作用的发挥;(4)微观经济主体较强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上述条件中国尚不能满足,并由此构成了由固定钉住美元到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硬性约束。所以,中国只能按照一定的路径选择,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渐进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保险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关联性分析了完善我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实行开放政策、降低保险业进入壁垒的同时,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才能有助于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机制的充分发挥与保险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并论述了建立退出机制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Or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rr经典理论模型,采用1998年至2002年中国工业产业中37个行业数据,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解释和度量了在转轨经济中,中国工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的原因及规模,目的在于阐明在转轨经济过程中,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真实原因;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工业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最小规模经济壁垒,受到产业增长的影响,进入率逐年提高,但对于固定资产以及利润和销售额的反应不明显,国有企业对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首发公开上市(IPO)减持退出方式极大拥塞,借道"参投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购"的私募股权创新退出进入实务.依据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环境成本、并购价值估计和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私募股权风险概率下无差异博弈均衡价格形成的机理,分析私募股权"选择支持企业IPO还是被并购"最优退出方式的行为选择策略,明确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优IPO退出价格和并购退出条件下的收益空间.  相似文献   

17.
技术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竞争的重要对象。中国财智外流严重的现状以及不完善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都影响了国际技术人才来华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欧美等发达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法律与政策的比较,结合中国新出台的《出入境管理法》,有必要在出入境管理制度、永久居留权等方面进行法理创新,建议适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并且增加"人才引进"类别签证,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外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用较简单的硬件、软件结构,设计与实现以工控机为核心的高速公路车道收费控制系统,并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该控制系统包括入口车道和出口车道两部分,入口领票,出口根据实际行驶里程收费,并对车道的外场设备进行控制,以及对收费特殊事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以后能够对于是否做艾滋病检测做出自我选择的过程。开展VCT服务是进入艾滋病预防、治疗、心理社会支持和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在预防HIV的传播,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合适的治疗转诊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VCT服务在江苏的试点已显示出大众对此服务的强烈需求。如果当前能在全省广泛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干预措施,将对江苏省艾滋病防治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和毛泽东,发生了一场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争,虽然后者取得了胜利,但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遗留问题。反思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