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相反,同样出身哈佛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福山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已无对手,历史的演进过程也已走向完成.但是,历史是否有一终极的理想状态尚有待探讨,自由民主社会亦不是历史的终结点.尤其是支撑福山的观点的、建构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普遍史理论,与自由主义在学理上的冲突和经验上的不相容,更是福山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内在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前后,福山抛出的"历史终结论"遭遇到世界诸多左右翼知识分子的全面挑战。为此福山请出黑格尔和马克思,将黑格尔和马克思也说成是"历史终结论"者,以利于自己的"历史终结论"。其实这是福山对黑格尔和马克思历史概念的严重误读。福山此举不仅不能证明其理论的合理与合法,相反却暴露出其欲盖弥彰的意识形态动机。  相似文献   

3.
福山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再没有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所以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以西方的制度作为一种普遍适应的制度,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这与世界正呈现出一种文化多元主义的迹象不相符合.科技在不断发展,尚不存在一种制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历史尚未终结.  相似文献   

4.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当人类历史进入自由民主阶段,历史将迎来它的终结。而造成历史必定会发展到自由民主,并最终推动历史走向终结的动力机制有二:自然科学和寻求"承认"的欲望。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军备竞赛和经济发展使得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在世界各地传播,为历史走向自由民主制打下了基础;寻求"承认"的欲望则能够确保历史必然会向着自由民主发展。但是事实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错误在于:一是曲解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误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视为一种终结论;二是片面地将自由、民主视为人类历史的终极价值,忽视了自由民主自身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终结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历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通过对20世纪后半期全球形势变化的历史事实分析,重提并进一步阐释了"历史终结论"思想。"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一种历史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性理论。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并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历史进程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与福山所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两部名著的共同论域。福山在托克维尔的基础上,将自由民主上升到普世原则的高度,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但美国现实中存在的严重经济不平等使二者所论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后又重新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主张人类历史必将终结于以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关于“历史终结论”由来已久,沿着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向前追溯,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一脉相承的发展线索:黑格尔→科耶夫→福山。不论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历史终结的观点,他们的理论基础框架是相通的,并且这些理论的根基在历史的检验中越来越显示出弱点。  相似文献   

8.
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一种国际思潮,其引起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动了现代政治最为敏感的神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一个是现实可行的方案?"意识形态终结论"在所谓客观的社会学研究背后,隐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方法论上具有形而上学性。其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对精神分析与社会学方法的误用,滥用精神分析使得"社会心理化、心理生物化"成为解释社会历史的公式,而其意识形态的立场则使得社会学的实证方法不再客观,充满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自然的终结"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本体论前提.一方面,贝克的"自然终结观"反映了现代性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另一方面,贝克的"自然终结观"又具有深层理论问题,这使其整个风险社会理论导向不可知论与宿命论.现代性的推进并没有否定"自然的先在性"与"规律的强制性".应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哲学,在"规律论"、"实践论"层面深层揭示风险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西方,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政治哲学家以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为基础论证和建构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长期居于主流地位。而在休谟看来,契约论根本上是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它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是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而"自然法"理论中的"理性"概念存在着根本上的混乱。通过批判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和预设,休谟促成了后来19世纪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