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广西第五次人口普查看人口迁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10%数据带汇总的结果,认为广西人口迁移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迁出人口远大于迁入人口。在迁移人口中,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女性人口占多数,以初中文化程度最多,迁移者大多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务工经商是促成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广西农村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和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广西城市化进程。但人口迁移产生了人口分布失衡、人才流失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人才流动政策等措施,促进广西人口迁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人口跨越省际大规模迁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常态表现,其对不同省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路径有着不同影响。本文选取广东省、河南省和辽宁省,做为我国人口省际净迁入、迁出和基本均衡的三个代表性省份,分析人口省际迁移的方向、数量、就业及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需要持续多年的工业化支撑;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影响;不同省份新型城镇化面临不同的人口流动冲击,应走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疆第一次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新疆的人口迁移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加是一个政治问题。政府一方面鼓励内地其他民族走进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新疆少数民族走出去。同时采取措施推动南北疆之间的人口迁移。从疆外迁入人口:(1)建立专门机构;(2)制定优惠政策;(3)完善土地政策,加速土地流转;(4)完善引入人口的政策法规;(5)实行计划安置;(6)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来疆工作。从疆内迁出人口:建立"中华街"。采取措施推动南疆北疆人口的迁移。在人口迁移的基础上实行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的"嵌入式"居住。新疆人口迁移既可以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又可以保障新疆的长治久安,是一项着眼全局与长远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福建省2007年有关人口数据,选取户籍迁移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指标,对户籍迁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不同类型户籍迁移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户籍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省内迁入作用显著于省外迁入,而省外迁出产生的资金回流对流出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收入水平地区差距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7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1990年的人口普查和199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基本格局作初步描述,在此基础上就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EV iews软件包对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采用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二者因果关系进行验证,证明了我国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与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度正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中我国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是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的重要动因,但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滞后的。指出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能忽略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定区域内经济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要看到各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同样的,关键看该产业是否适合该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汉唐以来星村镇移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汉末至宋代以"迁入"为主,元、明和清代前期迁入与迁出并存,清末至民国以迁出为主,解放后以迁出为主,改革开放后又大量外迁。移民迁移的特点决定了星村镇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聚族而居到杂姓聚居转变的过程。移民对武夷山文化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Views软件对人口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工业增加值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二者因果关系的验证,证明我国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与人口城市化水平高度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中我国人均工业增加值增长是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的重要动因,但不是唯一动因,人均工业增加值与其他经济指标一起影响着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工业,特别是把工业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手段来发展时,要注意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注意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相和谐。只有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协调、与区域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较好的城市化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秦至清代湖北移民以生存型和发展型移民为主,秦至明代以迁入为主,清代以迁出为主。秦至宋元时期,湖北移民主要来源于北方各省,明代主要来源于江西。各区域人口迁移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便利的地理位置,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的发展空间,是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国际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人们常常把人口迁移区分为永久的和暂时的两种形式。永久迁移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暂时迁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的就是后一种形式的迁移。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所谓“脑流失”的讨论引起了社会学家和决策者的关注。当前,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迁移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12.
梳理历史的脉络,人口在区域和城乡间的流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变革,既是改革进程和工业发展史,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理解人口迁移的内在需求和迁移规律,对于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与经济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为城市化初期收入差距扩大,随着城市化发展收入差距会缩小.文章运用197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进行流量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是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人口在城乡区域间的单向流动,即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农村流向城市,但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口迁移增速趋缓,呈倒U型关系,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将影响城市化进程.从区域看,中西部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显著,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这与中国人口迁移主要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的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5 年全国1 %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及90 年代前半期人口迁移流动对平均初婚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迁入女性、流入男性在京初婚人口对北京平均初婚年龄有微弱降低作用,但由于北京市出生从未流迁人口所占权数很大,所以对该市初婚年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城市化中期阶段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中期是城市化率30% ~ 70%的阶段.文章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发现城市化中期的年碳排放量与年人均碳排放量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虽然各国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所有对象均不会在城市化中期出现碳排放的峰值,碳排放下降拐点的出现应在城市化后期.再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各国在碳排放总量与城市化之间未必存在因果关系,但人均碳排放与城市化之间基本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少数民族人口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证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出人口与生态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平衡,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强调发展民族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民族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数据为基础,从省际、省内、市内三个层次对武汉市非正式迁移人口的空间流场及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武汉市非正式迁移人口的整体动态与空间流场的全景图象,人口结构分析表明武汉市人口非正式迁移在"低技能、低门槛"岗位上仍存在空间"挤压"效应,迁移的性别选择性在武汉市尤其突出,并在迁入与迁出群体之间形成差异,导致武汉市育龄妇女问题、留守与随流儿童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对1990年以来关于人口迁移和性别比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人口迁移本身的性别构成问题,二是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性别比影响。认为人口迁移对一个国家(地区)的性别构成有很大影响,会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人口性别比结构不均衡问题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东汉洛阳人口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官吏、军队等阶层的迁入、迁出使首都洛阳人口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皇室宗族、宫廷服务人员等构成东汉洛阳居住人口。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东汉洛阳地区人口约为50万。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省际迁移大进大出,形成了三次净迁入和两次净迁出时期。省际迁入人口规模大,来源广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文化构成高于本地居民。移民不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改变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式建立新疆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劳动供需模型,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新疆人口省际迁移仍以净迁入为主,但移民规模不大,应该是素质型移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