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期话剧运动,也称文明戏运动,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补充,它更以注重西方文化引进与传统艺术的啮合,注重自身的文化运作与前驱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啮合,注重艺术倡导与具体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的啮合,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2.
齐卫平 《江淮论坛》2001,4(2):39-47
五四时期是以思想解放的显著特征耀眼于近代中国的历史。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形成应当归功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 1915年 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率先举起了文化变革的大旗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它表明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动与文化密切相关。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帅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无疑起着引领航向的作用。研究陈独秀的中国先进文化观 ,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变革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既往有关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研究,多已注意到他既有支持又有反对的矛盾态度。然而,透过态度这一表象,可以看到他对新文化运动更多是造势与借势。五四学生运动后,孙中山以自己的方式将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其革命方略中。他在1920年所使用的"新文化运动"一词也有其特定含义,强调民众动员,倾向借宣传以取得革命成功,相对并不看重反传统、欧化或白话文等,与胡适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侧重不同,实各有抱怀,处于错位的"战场"。在后续的历史记忆中,胡适等五四当事人和国民党人多从新的历史现实出发,重新叙述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建构了孙中山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4.
"五四"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共同起点,它们之间互为联系、影响、呼应。"五四"观念上的变革、理论上的倡导和现代传媒的推动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历史出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近代知识体系、文学体系的建构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深入的交互。"五四"儿童文学从理论、创作到编辑出版,逐步地完成了它在发生期的成长历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也与主流的文学话语、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有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很值得商榷。由洋务运动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似乎由物质层面经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转化,由此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其实不然,因为这一过程大体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这一历史课题的不断深化过程。虽说这一过程与现代化进程有一致之处,但它不是现代化进程本身。现代化进程意味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新的社会运行机制或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从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无力自行转化为现代社会;中西文化有很大的落差;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作者从这三个视角重新界定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性质,即它是文艺复兴以来逐步形成的世界现代文化的延伸,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先导。本文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五阶段分期说,指出"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一条主线就是传播现代文明的成就。本文针对目前来自新左派、民族主义以及自由派内部各种否定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点,从历史事实和理论构造层面进行了一一分析和驳斥,并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指出中国在思想文化上欠了全人类一笔债。  相似文献   

7.
吴:明年(8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七十周年纪念。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在文学史上,它被公认为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所以人们常常说,中国新文学的精神就是“五四”的精神,新文学的传统就是“五四”的传统。对于“五四”新文学的这种历史地位,即使在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各种重大现象时,人们也是不得不加以注意的。可能可以这样说: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而历史就存在于现实中。钱先生,今天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实为据 ,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潮流。认为这种批判 ,其范围涉及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社会伦理、妇女解放、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表现出相当彻底和全面的思想解放要求 ,其态度也十分激烈。指出“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在辛亥革命时期几乎都已提出来了。因此可以说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是“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陈红旗 《北方论丛》2005,2(5):30-33
在"五四"文学革命力量衰竭的过程中,左翼文艺界对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促进了"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向.左翼文艺界虽然承认新文化运动两个最基本的精神--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接受西方近代化,但他们时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和批评趋于贬低.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京博策划中心资助,山东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于1999年5月8日在济南举行。50多位与会学者就"五四"精神的实质、如何解读和评价"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五四精神的实质,李平生认为,它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一是民主、科学精神。它们反映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时代主题:救亡与启蒙。刘庚子、黄少安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灵魂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五四"所宣传的民主、科学的哲学基础,它第一次为中国社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了思想准备。孙…  相似文献   

11.
丁海虎 《理论界》2013,(8):44-47
吕澂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代佛学家,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主要致力于美学写作。从《美术革命》(1919)到《美学浅说》(1923),吕澂发表了一系列著述,这些著述与"五四"时期的启蒙运动不但具有历史的共时性,而且具有思想的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吕澂的美学思维是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对文化的态度不外乎"全盘西化","文化本位"、"中西结合",而且这一切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事实上,"五四"思想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关键词的误读或歧义造成的,本文以"孔学"与"孔教"之思想史关键词的辨析为切入点,对"并立而竞进"之多元观念作了实证性梳理.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八十年前,我国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前几年,新文化运动就已经全面展开。把新文化运动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因为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  相似文献   

14.
张大文 《理论界》2010,(3):165-166
本文通过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对其"激烈反传统主义"进行简要评价,探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五四"说到"新国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家炎 《甘肃社会科学》2007,(1):156-157,141
从清末和"五四"前夕起,国学实际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老传统,一个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新传统.这两个传统至今未能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存在着对新传统--即"新国学"的很大误解,诸如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靠所谓"打倒孔家店"、"全盘反传统"起家的;"文革"受"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影响等."五四"虽有偏激,但并不"全盘反传统".它主张科学民主,与"文革"的个人专制与个人迷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到现在整整六十年了。它既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又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它揭开了我国文学史上新的一页。我们在纪念这个伟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不能不想到的是五四时期的民间文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史上,闻一多是一位卓然独步、有着鲜明的文化性格的斗士. 这是一位怎样的新文化运动的斗士? 1 这是一位有着宽广的襟怀和宏深眼光的新文化运动的斗士. 闻一多,虽然生自我国古代楚文化的土地,并受到它的哺育,然而因较早接受了近代文明的熏陶,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一上阵就显示了他有较高的起点.他踞阜雄视,横向扫瞄,意识开放.在1922年写就的《律诗底研究》中说:"夫文学诚当因时代以变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和东西文化冲突史上的转折地位,以及它在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伟大历史意义,已有比较客观、公正的估定。在救亡、变政、启蒙的近代多重奏中,新文化运动在其作始主要的不是变政,也不是救亡,而是思想变化上的启蒙。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重建崭新的现代华夏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西学批判中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标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实质上是用近代科学理性精神来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精神来反对传统的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9.
李荣秀 《天府新论》2008,2(1):144-147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支女作家创作队伍,她们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她们中大部分人都是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五四思想的冲击下,她们和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大胆追求自由、民主;她们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她们的创作数量可能不够多,在艺术性上也难免稚拙,但她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前、后期的划分,同样,对于陈独秀个人在这一运动期间的思想状况,也大都认为前后有所变化,只是人们对于所谓前、后期的界定意见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其中的一部分逐渐而明显地带有了政治运动的性质。而从陈独秀的情况来看,他在“五四爱国运动”的高潮中意外被捕,正与上述演变相吻合,另外,他在获释后的社会活动,更是鲜明地转向实际的政治活动方面,至于这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