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郭秀文 《学术研究》2005,1(9):117-122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于他在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论者大多从政治、哲学思想的角度予以探讨.本文则尝试从另一角度对这一转变做出概括,即认为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在五四时期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三是与新文化运动的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究竟谁领导了五四运动?多数人倾向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另一种则认为是工业无产阶级领导。笔者最近查阅了大量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发现这两种观点与五四历史的本来面目有许多不相吻合之处。我认为,五四运动是学生自发的、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山东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思想是五四青年的指导思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运动的爆发,运动先是由学潮,后逐渐发展为包括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群众运动,但在运动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组织领导,没有制定一个全盘的、周密的行动计划,初期规模不大,纯属自发;在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坚持不懈的斗争,对运动取得胜利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的文化观教军章陈独秀作为一位跨时代的思想家,其文化观的思想体系化在“五四”运动前夕基本完成。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文化观,对于确立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陈独秀文化观首先...  相似文献   

4.
略论“五四”运动在贵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五四”运动,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激荡起贵州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但贵州的运动却独具个性,用违反常态而又符合历史逻辑的步伐,表现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普遍规律。本文试通过分析贵州爱国运动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勾画“五四”运动在贵州这一侧面的轮廓。一“五四”运动前的贵州社会,是孕育贵州“五四”时期爱国运动的特殊土壤。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侵略剥削政策和地方分散的农业经济所结出的罪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受惠者,也是贡献者。他在五四前期广泛阅读新文化报刊,接受新思想的启蒙;在五四后期则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这些贡献至今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在纪念瞿秋白百年诞辰和迎接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总结瞿秋白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一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过后,瞿秋白与友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新思想,研究新问题,投入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新文化运动面临新的发展关头,出现“提高”与“普及”两…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的宗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宗教观艾以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思想领袖。但是,陈独秀毕竟是从旧营垒走过来的前清秀才。从秀才到共产党总书记,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从他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也反映出他思想演进中的艰苦...  相似文献   

7.
由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争论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是爱国民主运动 ,又是启蒙开新的文化运动。正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 ,就不断遭到一些守旧人物的反对和攻击 ,引起争论。其中 ,尤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争论最为著名。本来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可是前几年有些学者却认为 ,杜亚泉维护“固有文明”是对的 ,而陈独秀宣传西方文化、批判孔道是错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 ,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认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 ,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帝制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  相似文献   

8.
<正> 什么是五四精神?我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因为就在五四运动当时,胡适、陈独秀这两位运动的领导人就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胡适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就是这次运动的精神。当然,在这里他借用了尼采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五四”实际上宣传了两个东西,一是德先生,一是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从这两位五四运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之纲领——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了新文化运动之伦理变革的时代主题.<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所阐述的唯文化论之启蒙主义、全民主义之民主理念、批判儒教之反传统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核心观点,具有独特的思想史价值,堪称新文化运动之纲领.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八十年前,我国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前几年,新文化运动就已经全面展开。把新文化运动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因为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开始逐渐分化。在这个分化过程中,胡适接连就西方的“主义”与中国的“问题”,写了三篇文章,表明自己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的新思潮的不同看法。文章写于“五四”运动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良莠难分。这时期的胡适,一方面还是一个抱着救国救民愿望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斗士;另一方面他思想上又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崇尚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处在逐步向资产阶级右翼转化的过程中。因此,“问题与主义”的文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五四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起点,每年都是从正面欢庆这一节日,却很少人从反面沉思这一起点中蕴涵的消极成分。因此,能否有勇气反思这一节庆的负面阴影,应该说,是检验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比八十年前更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首先要强调的是,今天知识分子视为圭臬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在五四时期提出的,而是属于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却有着明显的历史断裂。用一个强符号“五四运动”来统摄这两个貌合神离的历史时期,是很不妥当的。 新文化运动承洋务思潮、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13.
齐卫平 《江淮论坛》2001,4(2):39-47
五四时期是以思想解放的显著特征耀眼于近代中国的历史。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形成应当归功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 1915年 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率先举起了文化变革的大旗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它表明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动与文化密切相关。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帅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无疑起着引领航向的作用。研究陈独秀的中国先进文化观 ,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变革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政治哲学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向,即从"共和"到"民主"的转向。这一转向的直接现实背景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指向政制革命后,民国初年中国政坛的混乱使得陈独秀反思当时中国精英化的政治样态。同时,共和与民主这两个范畴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中的演变,以及从观念出发处置政治问题的思维定式,构成了这一转向的观念来源。质言之,这一转向与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一体两翼,合为其针对中国二元社会政治结构的社会改造进路。这一转向在当时的激进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有不足,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乃至整个现代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明年(8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七十周年纪念。众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现代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在文学史上,它被公认为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所以人们常常说,中国新文学的精神就是“五四”的精神,新文学的传统就是“五四”的传统。对于“五四”新文学的这种历史地位,即使在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各种重大现象时,人们也是不得不加以注意的。可能可以这样说: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而历史就存在于现实中。钱先生,今天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又是一位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的探索研究上有过重大贡献并提供了巨大教训的复杂人物。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思想哲学、政治行为呈现曲折多变的形态,他的丰富厚重的学术著述表明他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史,尤其是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社会科学家的陈独秀在思想学术界影响最大、成就最辉煌,贡献最积极的便是“五四”时期主办《新青  相似文献   

17.
<正> 三、新文化运动后期(1919—1920):在问题与主义论战及反对道德复旧中的批孔如果说五四运动前,对孔教的批判,其指导思想基本还是民主主义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对孔教批判的指导思想则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了;如果说五四运动前,批判孔教的主将是陈独秀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后,在新基础上批判孔教的主将则是李大钊了。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获得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引起了封建主义的惊恐与抵抗。正如陈独秀所讽讥的:马克思主义即便传到中国来了,“可以用‘纲常名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8.
既往有关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研究,多已注意到他既有支持又有反对的矛盾态度。然而,透过态度这一表象,可以看到他对新文化运动更多是造势与借势。五四学生运动后,孙中山以自己的方式将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其革命方略中。他在1920年所使用的"新文化运动"一词也有其特定含义,强调民众动员,倾向借宣传以取得革命成功,相对并不看重反传统、欧化或白话文等,与胡适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侧重不同,实各有抱怀,处于错位的"战场"。在后续的历史记忆中,胡适等五四当事人和国民党人多从新的历史现实出发,重新叙述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建构了孙中山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现代中国思想界“精神领袖”的陈独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做出了无可置疑的重大贡献。他在后期,却又犯了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对他的历史功罪,史学界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反帝反封建的斗士,站到了时代的前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起中国人民新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独秀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不协调的思想:他既有要摧毁一切旧的封建残余的信念,又有维护旧东西的一面.这正体现了当时我国思想界刚从封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客观实际.对这一时期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进行一番剖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