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关乎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生态宜居"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整治的第一要务。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大致经历了农民自发治理、政府主导的"三级管理"到"第三方治理"的模式演进过程。以江西省为例,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呈现出参与主体明晰化、运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建设体系化等特征,并初显成效。借鉴江西省经验,通过厘清参与主体的环保责任、激发第三方企业活力,鼓励农民参与治理,完善监管体系等方式,构建市场竞争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农村垃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户是农村垃圾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农户满意度可以直接反映农村垃圾治理的成效。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共630份问卷调查数据,用五点量表法测定农户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满意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农村垃圾治理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再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农户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农户满意度主要受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环境制度建设情况、农户个体特征和认知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提高农村垃圾治理财政投入效率,改善基础设施;重视垃圾治理宣传与清洁评比制度的引导作用;农村垃圾治理政策应该由重点倾斜向普惠支持转变。  相似文献   

4.
由政府直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弊端显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应实行重心下移、保障下倾,鼓励公众参与。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立法来看,公众参与无法可依。随着户籍制度放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未来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应是城乡统一立法,制定"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条例",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机制与方法,为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以政府放开环境治理资源垄断为前提,嵌入配套措施,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中介作用,树立村委会、农民主体地位,来回应农民对于"美化家园、清洁乡村"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伴随农村垃圾增量及其环境污染影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治理农村垃圾的主导模式。这种垃圾治理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环境服务理念在乡村基层社区的地方化实践。它依托基层政府、物业公司与村庄三方合作机制,建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系统,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向,也带来了乡村环境责任感消失、城市垃圾增量及集中处理的环境非正义、乡村社会分化与权力重构等一系列非预期后果。避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提升社区农民环境参与能力和环保意识、加强垃圾治理模式的乡村生活环境切合度以及提升垃圾处理体系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往往不能与之相协调,以至出现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生态振兴、做到生态宜居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特别是事关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创新发展和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挑战、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乡村振兴进程中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展型社会政策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纷纷以此视角来对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农村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研究的重点,事关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农村互助资金正是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开展的有益探索。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着重分析现阶段互助资金在各地农村实施的运行状况和绩效,并进一步提出互助资金在农村反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完善农村贫困治理主体多元化政策,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完善社会资本建设,努力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包容性"特征的农村互助政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使用填埋法处理农村垃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解决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垃圾从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在农村切实可行,最主要因素是责任主体明确:垃圾产生者、垃圾收集者、分类监督者的责任都明确。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方法,这使得垃圾分类在农村简便易行。政府及时跟上"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的建设,才能确保农村垃圾分类真正推行。农村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更不能缺少绿色农村。当前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有必要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完善农村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美丽乡村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律,完善地方立法,严格和强化法律责任等。同时还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法治意识,奠定农村垃圾污染防治法制实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本文在总结2008年以来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特征的基础上,从饮用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造、危房改造五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明确了治理中依旧存在的难题,并从思想意识、治理能力、扶持体系、责任制度四个层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生活垃圾对自然资源、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造成的危害。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困境主要在于村民环保意识偏低,现行环保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垃圾围村"的严峻现实,指出:为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发挥法律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制度优势,进而提出了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农村居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制度、发挥农村社区组织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督作用、强化我国城乡环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不断涌入农村,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且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理念背道而驰。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应从完备环保立法体系、健全环保执法行政体制、完善环保司法制度、增强环保法治意识,以及强化环保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治理,遏制城市垃圾转移到农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城市垃圾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垃圾中,生活垃圾所占比重大、与民众联系密切且处理阻力大,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战略设计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作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广州,也正面临形势严峻的"垃圾围城"之困,自2012年开启新一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以来,在有创新、有收获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广州应准确把脉顶层制度难"落地"、流程运行难系统、民众习惯难转变等现实症结,科学设计生活垃圾的多元共治路径,实现挑战与机遇的对接,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树立标杆,助推开创城市垃圾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农村垃圾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S县L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垃圾是村民以及其他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倾倒在农村社区公共场地的综合废弃物.农村垃圾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活、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调查认为,村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清,对垃圾处理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性,但对垃圾收费管理比较支持.造成农村垃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社区缺乏阻止村民或其他人在农村社区公共场地倾倒垃圾的自律和他律机制.因此,须采取利用先进物质技术、建立垃圾管理体制、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垃圾堆放收费制度等措施才能有望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电子垃圾治理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子垃圾正成为危害人类生活的严重隐患。到目前为止 ,中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而电子垃圾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农村的环境。新世纪的中国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电子垃圾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本文借助循环经济的“减量、再使用、再循环”的理念 ,分别从电子垃圾治理中的政府、厂商、消费者等角度出发 ,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以实现电子垃圾治理的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农村扶贫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胡锦涛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理论高度深化了扶贫开发理论,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的科学路径,取得了农村扶贫的巨大成就。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胡锦涛农村扶贫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治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完善农村治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治理机制"乡政村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健全这一机制的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做好"改造"农村治理主体(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工作并处理好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二要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为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三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困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村地区推行的“户存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了垃圾处理的高成本与低效率。而采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可以将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并充分回收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与无害处理。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成功运用,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可观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