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从研究背景、国内外文化旅游理论、国内外文化旅游消费行为理论和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此分析文化旅游消费行为并对我国文化旅游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的实施相关规则、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和保护方式仍然在探索之中。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生动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传承人传艺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传承人相互认同的信仰基础。由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构成因素可以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进行实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作者充分运用自己在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针对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效群发表在《东吴文化遗产》(第二辑)上题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辩解,力图说明建好"文化生态保护区"确实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生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制度环境。正是吴文化生态的独特性,使吴文化几千年来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然而,苏州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却改变了吴文化生态依存的环境,使吴文化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保护吴文化生态就要坚持文化优化这一原则,即坚持和合的基本原则。从建立"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角度出发,苏州应该在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多样化保护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吴文化等方面着手对吴文化生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保护、区域性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十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国家保护中华文化安全,向世界精彩展示推介中华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对徽州全局进行通盘筹划的重要历史机遇,事关大徽州未来发展全局;“保护区”的设立标志着“保护”理念的升华和深化。做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的渝东南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核心,在建立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做到“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化生态保护区问题刍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广泛,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各种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的保护,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并不能概括和替代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和有效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是根据同一性质的区域文化特点,选定传统文化保存得相对完整,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价值观、民间信仰以及诸多具体文化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人群聚居空间给予特别的关注,使这一特定地区传统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健康的传承.作为一种实验,它会在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和示范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必须规避或解决目前在学理上或者在实践方面存在的各种困境和问题.本文在简略回溯有关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学术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存在的若干实际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院校图书馆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主渠道的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做到 :建立特色馆藏 ,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提供文献和知识储备 ;参与教育和科研过程 ,让广大师生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创新中吸取精神动力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情报资源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有18家。经过6年努力,2014年9月,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功。按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规定,结合目前保护实验区内各区县现状,现阶段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旅游相结合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宣传展示项目;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设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利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专家征询的方法,建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对即墨市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与分析。应加大对鳌山卫古城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合,使鳌山卫古城遗址成为即墨市标志性历史文化旅游建筑,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实施系统性、区域性、连贯性操作,实行区域整体保护与开发,以实现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以一种复合活性生态而存在,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性特征,在遗产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融合了与之关联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诸多要素,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复合系统”。从该系统的视角梳理国外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实践动态后发现,国外农业文化遗产在分类、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实践中由于遵循了该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调和谐性等原则,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模式。这对当前我国重系统的生产功能、轻生态功能和重局部修复、轻整体保护的中国生态农业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理论、管理、政策、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我修复和生态持续发展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因文化差异、社会动荡、法律欠缺等原因,长期存在滥垦滥伐、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该地区土地严重退化,环境持续恶化,成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北方风沙源地。我国土地法主要以城市土地调整和耕地保护为立法重心,而草原法主要以调整纯牧业区的草原为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土地法律在农牧交错带土地保护的实施上,存在重大的法律漏洞和内容上的不一致性。根据农牧交错地带的特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对土地管理法和草原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机制,才能对该地区的土地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摆手舞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当前正面临文化生态变迁的困境,也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并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使之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生态意识及其经济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但决不能以牺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双赢效应。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应包括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强调要树立民族文化生态的"环保意识",提出"文化生态经济"概念,大力发展"文化生态经济",把它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基本形成体系,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远不及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见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Declaration of Istanbu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生态发生了变化,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的减少.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