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契合点促使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契合点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性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实用理性相通 ;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相通 ;科学社会主义有关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设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大同理想相通。但应加以注意的是 ,不能把我们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等同于马克思主义 ,两者有严格界限。否则 ,在实践中 ,我们就会跌跟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古代和近代都曾大量吸收过外来文化以充实和发展自己,排斥乃至拒绝外来文化,只能使自己僵化、停滞、落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以积极的姿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一切对我有用的东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在各民族文化大量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起来的。汉唐时代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年代,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东传西渐、中华民族主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不同时期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反映了不同时代主题,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新时期、新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发展观和人学思想的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的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层次、新时期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成为我国实现"十一五"计划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这一思想。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结合?它具有怎样的理论指向?有研究者从文化思想的宏观视角,表达了深刻的理论洞见,却忽视了这一主张提出时的具体时空情境,以致偏离了二者结合的本质及特征。事实上,从性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的一项文化政策,其出发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理论指向在新时代体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回应时代理论需求的结果。在与西方理论竞争中,中国文化相关理论的竞争力还不够强,也不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因此,中国文化理论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困境。这一困境引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文化理论的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文化发展政策,绘制中国文化发展蓝图,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理论创新方法,扎根中国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研究改革与建设的中国现实经验,而且需要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经验。一是要有作为学术创造原动力的崇高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信心;二是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治学经验;三是在“翻译政治”或比较的文化视野之中正确处理中国本土文化元素与外来文化整合问题;四是认真借鉴与汲取近代治学的经验,即正确处理“学术自律”与“思想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指明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前进方向,而且也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历史定位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的历史文化沃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历史文化土壤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历史和群众基础;最广大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结构支撑可作为理解这一命题的三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得到中国先进分子及普通民众的认可,是与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的"重人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内通性。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契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前提,二者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契合。价值契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完成颇具时效性的政治使命,还要使之成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是理论创新与发扬民族传统的典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对中国国情的卓越把握,为中国的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并科学解决了其中的文化难题.毛泽东的建党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在扬弃和超越中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毛泽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到三十年代,鲁迅在他的这段文学活动时期,正是外国各种文化思想涌向中国,并在与古老的民族文化的相激相荡中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改造.在这中间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民族传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是一个相当陌生而又无可回避的问题.鲁迅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开始于日本留学期间,以后也一直没有中断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鲁迅,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建设民族新文化思想与江泽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的分析比较,印证了江泽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思想是对毛泽东建设民族新文化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原理的高度统一、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一贯态度、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文化创新的时代典范与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相结合有着重要的历史基础、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二者相结合有着极其重要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似之基和相异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从民本论到人民主体论;从"天下大同"到共产主义;从传统文化的革命话语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从知行合一观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从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在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演进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发展的过程,由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思想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邓小平因早年出国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思想,受传统文化影响不大。还有人以邓小平的著作几乎没有引用过传统文化典籍为据,来印证这一点。理论界对此也研究甚少。其实,邓小平作为一位深受民族文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具有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所提出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决策与奋斗目标。十五大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贡献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尊重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具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感。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物质、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又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现代中国,既不是本民族悠远传统的现代复制品,也不是外来文化的消极投射,它是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的再造与升…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邓小平因早年出国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思想,受传统文化影响不大。还有人以邓小平的著作几乎没有引用过传统文化典籍为据,来印证这一点。理论界对此也研究甚少。其实,邓小平作为一位深受民族文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具有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战时期形成的“中国化”思潮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表现为三民主义儒学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路向。不同的路向,有着不同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路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重构了中国文化结构,重塑了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新文化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信仰。这其中除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魅力和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信仰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根基的原因,旨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社会文化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素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消融在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中.使中华民族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升华。它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宗旨,始终贯穿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思想资源,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形成时代需要的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将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语境中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命题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发展思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可围绕以下三重维度: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激活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和基因,进而对之批判性继承和反思;二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注重对现实的关照,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三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吸收外来文化思想精髓和有益养分基础上进行创新。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加以理解与阐释,对于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