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然目的论为出发点,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其中,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非社会的社会性";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走向永久和平;而康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则是从自然到自由的人,从而得出了"人是目的"的结论.正是在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康德建立了他的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康德哲学的确极大地推进了历史理性理论的发展,但其有关历史的学说毕竟缺乏有效基础.欧盟的困境恰好暴露出康德历史思想中最矛盾的部分.对于今天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理想来说,康德的历史构想不啻为一盏鼓舞人心的明灯,但具体实施方案方面不必拘泥于既有结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康德思想才是推进普遍历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学说经常遭到研究者们的忽视或误解,然而这一学说对于全面理解康德的历史哲学和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康德克服世界二元论,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康德分别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最终揭示出至善乃是历史的最终目的。至善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不是客观的知识,因此只能对它采取道德信仰的态度。这样,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拥有道德信仰的人类在至善理念的引导下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秦文 《社科纵横》2012,(9):108-111
何炳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明的历史学理论家。他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前者论述了地理影响历史与物质、文化、风俗等影响历史以及需要、动机决定社会演化;后者阐述了他的社会演化史观和因果论。他为新史学的传播与构建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理应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一突出席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真正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哲学观即对于哲学本性的科学解释,因此,先验辩证论是第一批判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探讨理性超经验使用问题。正是在这种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表露了人类哲学思维的辩证本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掌握了理解康德哲学观的关键,即他想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来消除哲学中的矛盾,从而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和不可避免性是康德哲学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康德对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论证;评价了康德哲学观的理论贡献和内在矛盾,指出了这一哲学观对后继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5):25-29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处于构建者、发展者和总结者三位一体的角色,正是由于恩格斯的努力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得以建立并被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本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探讨了恩格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以便对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做出客观、科学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方法论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永义 《探求》2004,(1):15-18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概念是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突出的哲学贡献,他在马克思之后第一次强调了历史中的主体——人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模式,回到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传统。阶级意识这一概念的不足之处在于,卢卡奇没有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高度来统一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清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直接等同的印象,客观上被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康德历史哲学的最核心部分。他从自然目的论出发,认为传统是符合目的性的产物,在整体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一幕隐蔽计划的实现。为了理解传统,必须借助追求善的理性,理性是既定传统的合法统治者,是人类传统文化进步的必要条件。而要寻找传统发展的推动力,则只能借助于情欲、激情、恶意等非理性因素。康德在他的传统观问题上发挥了他的辩证思想,也是他的实践理性的具体运用。梳理他的哲学传统观,对建立完善的传统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海丽 《社科纵横》2008,23(6):115-116
."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基督教哲学、维柯、康德、杜尔阁、孔多塞、黑格尔、马克思都有关于"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但是在承认"恶"的历史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历史发展的其它动力,特别不能忽视与之对立的"善"的重要作用.探究"恶"的历史作用的现实意义是为了驱恶扬善.  相似文献   

12.
蒋颖 《求是学刊》2016,(4):16-23
1925年以后,霍克海默逐渐摆脱导师科内利乌斯学院派哲学的影响,对德国观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批判。最初,霍克海默站在黑格尔辩证哲学的立场上对康德知识论的二元论与形式主义进行批判;但同时他也发现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一个永恒的本质,它把现实的总体性当作一种精神内在发展的产物并最终导致了绝对性,这造成了黑格尔体系的封闭性并成为一种形而上学。鉴于此,霍克海默又接受了康德"实践理性优先性"观点,但将具体的个体需要、利益、困境作为理论认识的动机和标准,并系统地联结历史与社会现实,用社会历史的反思来追求幸福。由此,霍克海默又超越了康德,否定了康德唯心主义的道德哲学,产生了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想,也就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前身。  相似文献   

13.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但他没有找到理性的合法化依据,并笼统地谈理性,因而其观念自身包含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自康德以降的一代代思想家们在不断地对启蒙观念进行批判反思,对其修正、丰富和发展。霍克海默将启蒙观念泛化,指出启蒙具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摧毁的特性,以此提出了他的启蒙辩证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的意义,但他过于强调否定的方面,带有了自我消解的特征;福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来谈启蒙问题,虽然他有将启蒙和现代性割裂开来的倾向,但他强调启蒙与历史当下性的必然联系,并把启蒙归结为一种哲学气质,即它的批判性。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到福柯,启蒙观念辩证发展代表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全部“批判哲学”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人能知道什么、人应做什么、人该希望什么和人是什么,康德对这四大命题的“哥白尼式”的回答的出发点,便是他的对黑格尔、马克思及其当代文化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批判的历史观。 1 历史所具有的涵义相对于自然,在“批判哲学”中,尽管人在宇宙意义上属于 自然的一部分,但历史则是对人而言的,历史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获得、发展及 显现的时间性展开,是人的全部活动的总程。 就形态而言,历史是一个不可逆的有序结构,时间是其属性。康德认为,时间是具有客观普遍性的存在,它与人的联系呈现于“表象”之中。…  相似文献   

15.
美学主客统一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主观化的产物。通过笛卡尔、休漠怀疑哲学的启蒙,维科和康德分别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分别为美学主客统一观念奠定了基础——审美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审美的主体性原则。但是,在康德那里,由于缺少历史概念,主客统一观念还是抽象的,只有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达到黑格尔哲学,主客统一观念才获得了历史具体性的规定,并且因此才有现实性。然而,黑格尔为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最终牺牲了艺术,牺牲了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为了挽救艺术和美学,克罗齐从黑格尔向康德逆转。他以艺术的独创性否定了审美的历史性,并在绝对个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克罗齐的美学是近代美学主客统一观念的顶点,由于它彻底的主观性,在向康德的回复中完成了近代哲学主观化的圆圈。  相似文献   

16.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方法论是他的全部文化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文化哲学理论的基础.在这方面,卡西尔继承了新康德主义的传统,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研究:第一个层面是对现代物理学方法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反思;第三个层面是对启蒙哲学精神的探讨.其中,第三个层面是卡西尔文化哲学方法论研究的目的.据此,文章以卡西尔第三个层面的思想为重心,以他对维科和赫尔德文化哲学方法的评价为主线,分析文化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逻辑结构,指出文化哲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建构历史理性,并论述研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化文化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康德论因果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系统分析了康德因果性问题的来由、康德重建因果律的步骤和康德因果观对我们的启示,指出因果必然性问题历来是西方科学思维的核心问题,康德为了回应休谟对这一问题的挑战而引进了先验主体的能动作用,但由于他把现象和物自身割裂开来,导致了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的对立。文章批评了现代非理性主义和科学哲学在因果性问题上的失误,指出只有建立哲学的人学本体论才是解决因果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戴继诚 《唐都学刊》2008,24(1):110-113
康德"哥白尼革命"是其批判哲学的重要一环.以此为起点,他在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大力讴歌人类噜的价值,颂扬人类的伟大."人"始终是康德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彰显"人"之高贵与尊严是康德给自己批判哲学"预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的历史开端是以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现为标志的,王国维以对崇高的倡导宣告了古代美学的终结和现代美学的崛起,在和谐与崇高两大范畴转换的关节点上,塑造了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者和前驱的形象。王国维深受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是他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明显区别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起点的确立同时意味着开始了它与西方美学思想接触、交流的历史,意味着中国美学走上了与世界美学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美学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通过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永远是哲学关注的中心,而自由恰恰是人的内在本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哲学史就是有限的人不断追求无限、追求自由的历史。康德在人是目的的理论中,耗尽毕生精力致力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马克思更是早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实现人类自由的理想。马克思与康德一样,将追求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的最高价值指向,将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将自由王国的实现看作是历史的过程。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哲学的出发点上,将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天国拉回尘世,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理解人,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在实践内涵上,将康德割断的生产实践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实现了从道德实践到社会实践的扩展;在哲学的价值指向上,实现了从道德目的王国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的转变,使哲学不再追求彼岸世界的乌托邦,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连接了起来,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通过这种转变,马克思完成了从康德开始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