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殊七岁能属文,被视为“神童”。在宋真宗、仁宗朝,他虽然做了几十年的大官,也做了一些好事;但我看他那“神童”的“神”,在他一生的事业中,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大家都知道,晏殊的诗、词、赋都写得很有特色,很有个性。宋王灼《碧鸡漫志》评他的词是“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宋宋祁亦极推崇他的诗:“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笔记》)晏殊还有一绝活似为后人所忽视,这就是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欧阳修曾说:“右观文殿大学士兵  相似文献   

2.
《景福殿赋》是何晏的重要赋作,其主旨是表达何晏的政治思想。何晏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但其玄学思想与正始及以后的玄学思想不同,在他的思想中有鲜明的儒家色彩。他的儒家思想在其《景福殿赋》中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景福殿赋》是何晏的重要赋作,其主旨是表达何晏的政治思想。何晏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但其玄学思想与正始及以后的玄学思想不同,在他的思想中有鲜明的儒家色彩。他的儒家思想在其《景福殿赋》中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芜城赋》是都邑赋的变体王琳的照《芜城赋》,《文选》把它与王粲《登楼赋》、孙绰《游天台山赋》并置于“游览”一门,不妥。此赋描写淮左名城广陵的昔盛今衰,与王、孙之赋的题材有所不同,清人陈元龙《历代赋汇》列之“都邑”一类中,似较合理。都邑之赋的创作,在汉...  相似文献   

5.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6.
《全唐文》收录有两篇《牡丹赋》,其中舒元舆《牡丹赋》作年无考。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主要运用排除法和推论法,推断这篇赋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暮春,即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发生前半年。该赋集中体现了舒元舆参与文宗及李训、郑注密谋诛杀宦官行动因而得到升擢的特别心态。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创造意境的能手。读过杨朔散文的人,都喜欢谈论它的意境。杨朔的散文,那么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深邃、优美的意境。诸如《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编什,莫不如此。而《茶花赋》的意境创造就更具有代表性。《茶花赋》通篇呈现着一个鲜明、纯粹、阔大的意境。作者通过对茶花的描绘和赞美,寄托着他奔涌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他对  相似文献   

8.
(一 )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指出 :“白璧微瑕 ,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风一’者 ,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 ,亡是可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他对陶渊明的《闲情赋》给予相当低的评价。他的评价来源于讽谏的概念。北宋的文学家苏东坡批评萧统的评价说 :“渊明《闲情赋》 ,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 ,与屈、宋所陈何异。而 (萧 )统乃讥之。此乃小儿作解事者。”他认为《闲情赋》有国风般的内容 ,和屈原、宋玉的辞赋一样有价值。从表面上来看 ,萧统和苏东坡的评价颇有距离。但 ,苏轼也未抛弃讽谏…  相似文献   

9.
《古文苑》所录署名宋玉的《舞赋》,全文266字,几乎全部包含在《昭明文选》所录署名傅武仲的《舞赋》中。到底是傅武仲抄袭了宋玉的文章加以增补后,署名为己作呢?还是谁砍削了傅武仲的文章,署名为宋玉作呢?抑或有这种情况:傅武仲根本没有作《舞赋》,《昭明文选》中的《舞赋》原为宋玉所作,在传播过程中张冠李戴了?从审美观而论,傅武仲所持的是儒家审美观,在情感上他是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的,而《文选·舞赋》却是热情赞美郑舞的,因此从创作主体意识上讲,傅武仲创作《舞赋》是绝不可能的。再从才情而论,傅武仲艺术才情平庸,文笔笨拙,他也不可能创作《舞赋》。《文选.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判定可能系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舞赋》,系流传过程中被人任意删削的残篇断简。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太玄赋》是扬雄的作品。但在四大赋之后,扬雄已停止了赋的写作;《太玄赋》与扬雄思想不合,与《法言》、《太玄》文风、主旨不同;《太玄赋》不避汉讳而且论及骑马游仙,与汉代现实不合。《太玄赋》不是扬雄的作品。其作者有可能是杨泉。  相似文献   

11.
张衡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传承与开拓意义,而其《思玄赋》则是汉代抒情言志赋中对屈原的《离骚》在文句、描写和结构上进行了最完整最有意识的模拟。但因时代背景与创作个体的不同,与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的精神之旅相比,《思玄赋》中张衡的“道德之旅”是借游历的形式,通过对自己道德前途的叩问来表达他的坚持。因此《思玄赋》可视为屈骚精神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的影响与流变的读本之一,并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抒情言志赋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代评论陶渊明,总是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歌之祖”的称号;或者对他的《归去来兮辞》及其得意而忘言的诗作大加赞赏。而他作品中独具一格的《闲情赋》往往被冷落一边,有的甚至把它列入不屑一提的伤风败俗的下乘劣作。清人方东树对《闲情赋》就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如陶渊明的《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①就连最先全面认识陶渊明作品的萧统,也把它看作是“白璧微瑕”②,并将它摒弃于《文选》之外。  相似文献   

13.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鸮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以其鲜明的边疆民族与民俗特色而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其中《卜魁城赋》所涉及的民俗,如居住与出行、生产民俗、民风民俗、商贸民俗等方面,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黑龙江的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长期被漠视的赋体佳作。对这篇作品,由于以往评论者鉴别能力和审美观点的不同,所得的结论也迥然相异。有的论者对该赋持否定态度。例如为陶渊明编文集、做序言的萧统,他对陶的为人曾给予充分肯定,惟独对《闲情赋》不感兴趣。他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拴其笔端,惜哉,亡是可  相似文献   

16.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最早当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新疆赋》,从作者、版本、内容、文学特色、价值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神秘莫测的。最近十几年来,对陶渊明诗文的研究探讨,越来越深入,新见层出。陶渊明依旧具有空前未有的吸引力,他简直是一处富矿。仅就其《闲情赋》而发表的文章,已达数十篇之多;如果将一些论陶专著而涉及者亦计算在内,则庶几近百篇。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或主言志寄托;或主讽谏感遇;或主爱情浪漫;或主游戏文字……俱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扬扬洒洒。人们对此篇《闲情赋》引起更大兴趣,因为此赋确系千古奇文,神妙非凡,想像超越,文采绮丽,荡人心魄,为一少有的审美对象也。笔者殊喜渊明此赋,1986年前后先后发表了《陶渊…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论曹植》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曹植的诗和文“总也呈示着一个未成品的面貌。他的作品形式多出于摹仿,而且痕迹异常显露。”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洛神赋》摹仿宋玉的《神女赋》”。我认为这是无视文学史事实的武断。汉魏时代的情类小赋,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蔡邕的《青衣赋》、曹植的《洛神赋》,乃至陈琳、杨修的《神女赋》,其情节骨架,都没有完全跳出宋玉的牢笼,这是事实。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这也是事实,而且是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