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党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软实力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党软实力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前提,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提高政党软实力有着良好的基础与传统。提高政党软实力除了要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要注重提高政党文化软实力,要提升多党合作的内涵与深度,要加强政党外交来展示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2.
"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热议的焦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政治软实力的启示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国民的健康问题呈现规模大、演变快、差异大的新特点。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国民健康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通行证、履行国际责任的新要求。当前,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直至为建设"健康国家"明确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依据,其战略评估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前提条件。指标体系是国家软实力内涵的具体体现,是一国软实力评估的重要路径。国家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建构应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同化力、规范力、影响力三大要件与文化、发展模式、国际制度等八项指标为核心内容。国家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应用应以软实力指标观测点为基础,对一国软实力进行系统地评估与分析,发现国家软实力的优势及其不足,为国家软实力及其总体实力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实践背后都需要该国的政治文化支撑,一国的政治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既是政治文化的核心,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政治价值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人类共同创造的政治文明的吸收,并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建党90多年的实践,不断塑造政治价值观,我国的政治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价值观建设以及国家政治软实力的提升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提高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正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纯粹"和"假借"两种存在形态。不同的宗教因其宗教内容和存在语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或"纯粹"或"假借"的较为复杂的"文化软实力"状况。基督教由于其背后一直有强大的西方世界作后盾,至今还无由表现其纯粹的"文化软实力",而佛教则主要表现为纯粹的"文化软实力"。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坚信,包括儒、佛、道在内或以其为主的中国文化在科学与物质当令的时代依然还有着潜在而强大的足以拯救人类走出困境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国国家"硬实力"提高的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传播,中国儒、佛、道三教的"文化软实力"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不能脱离实践。要善于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吸取新鲜养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总结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途径和经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奈曾说他的"软实力"概念遭到了较多的误用。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人们对该概念及其奈的软实力思想的误解与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解析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奈的软实力思想的内在缺陷性;另一方面源于人们无视软实力概念的国际政治属性,或忽视奈一再言明的软实力思想的核心观念,或在软实力价值判断上持二元取向。澄清国内研究中的一些误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9.
福柯将话语视为一种秩序的存在,具有结构性权力,能够塑造主客体对知识的理解。以福柯话语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学术界关于中国软实力的话语进行分析后可知,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话语取得了成功。中国软实力的话语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方面,从话语角度也可为提高我国软实力提供启示。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的软实力的话语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体现为对美国话语的附着和回应。在国际话语传播实践中,我国应该有意识地向外界进行话语传播,对中国软实力话语进行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制度规范、价值准则和理想信念在国家力量中的体现,是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阐述了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实行“文化帝国主义”,二是奉行强权主义政治,三是抢占网络思想宣传阵地;强调了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方法的中国海洋软实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软实力是实施我国海洋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其测评对于研究海洋软实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至关重要。海洋软实力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影响力,虽然因人而异,但借鉴序数效用理论其大小是可以被测度的。此外,海洋软实力的评价需要对几个国家共同对比才有意义。AHP方法正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适合的分析方法,选取当代四个海洋强国与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HP方法对五个国家的海洋软实力进行了测评,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理清软实力理论发展的过程,明确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是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吸引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但要依靠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还要依靠文化的吸引力、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等表现出来。软实力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但该理论的提出也克服了过于依赖物质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片面性,也为其他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软实力理论由于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分清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关系;具有内部矛盾性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教育塑造功能;政治合法性功能;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国家软实力与区域软实力在政治体制、核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联系,以及在软实力竞争对手、软实力概念内涵、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及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区域软实力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传播态势总体向好。但受汉语区域内部语言规范化程度不高,英语强势犹在和汉语传播手段单一等因素的制约,汉语国际传播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强化母语的中心地位,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完善汉语传播手段,进而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迫切而深远的重大意义。要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有效整合和开发中国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就需要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挖掘有吸引力、影响力、仿效力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有的放矢地制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和战略。在建立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和分析模型时,需要同时兼顾指标筛选的原则、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将文化软实力分为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尽管软权力理论仍需发展与完善,可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如能加强对其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软权力"理论,则会丰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并有效地指导国家实践.文章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介评这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浅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为活动和价值取向,常常被当做一种力量形态在现代国际较量中使用。文化是软实力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文化软实力已被许多国家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外语专业应调整课程结构、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