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明清时期流于世俗,至晚清,道教趋于没落。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府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对道教、佛教抑制尤甚。道教原本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的内容,国民政府站在"反迷信"立场,制定了一系列管理道教的政策,导致道教发展停滞、疲弱,甚至徒有其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一个由旧到新、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的时代,抑制性道教政策的制定有其必然性,道教发展也因此涂抹上了浓郁的时代色彩。道教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特点,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的崇道抑佛政策在前期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虽崇道而不信道,后期主要是追求道家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在于强调以《老子》等道家经典为考试内容,使社会上形成了慕道之风;促进了道教势力的发展和道教著作的整理、编辑和研究,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元十三年的唐玄宗泰山封禅活动,没有道士的参与,道教色彩淡薄,成为封禅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这与开元前期唐玄宗强调儒家政治、怀疑道教神仙方术、有节制地发展道教的政策等因素相关。然而,唐玄宗崇道和以道修身治国,泰山是道教名山,封禅又与道教有天然的联系,使此次封禅又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道教文化的色彩。唐玄宗的泰山封禅,对于道教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宋代道教发展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宋朝统治者所崇信的道教,已与一般民间所信奉的道教有了较大的区别,它已从自东汉以来发展起来的道教中脱离出来,与皇家敬天、祭天、祭祖等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为宋朝统治者护法的御用道教。本文试对御用道教进行界定,并对其出现缘由、管理结构等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有益于对宋代道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山东佛、道教的衰微主要表现在寺院宫观和僧人道士急剧减少,僧道教理教义水平的降低和清规戒律的废弛。外部原因为人们思想的解放,当局佛、道教政策的变迁,社会的黑暗和兵匪的破坏,其他宗教和会门的竞争。内部原因为僧道出身成分和出家动机的变迁。对此,当时佛、道教界的有识之士力图重振佛、道教,但是,佛、道教衰微的局面终未扭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敦煌道教医学文献的考论,认为在现存敦煌遗书中,与道教医学关系密切的有16件,其内容广泛,涉及道教医学的各个方面,是研究道教医学的珍贵资料。文章从敦煌文献这一新的角度对道教医学的特色及其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道教思想的解读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思维往往通过符号象征来表达思想理念 ,而道教在这个问题上尤其突出。因此 ,必须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道教思想体系进行新的探讨。道教符号不仅具有自身的完整性 ,而且有其内在结构和组码原则 ;道教符号系统包含着许多子系统 ,其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 ,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解剖 ,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其语言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9.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宋著名学者高似孙受道教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不仅体现在其人生经历上,也体现在其作品中。高似孙山水诗创作深受道教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寄情山水,隐逸山林,以消解内心的苦闷;二、表现手法飘逸浪漫,大胆夸张;三、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引用道教词汇,对神仙世界进行勾勒描绘。  相似文献   

10.
葛洪内丹养生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虽以道教外丹学名世,但其内丹养生学也在道教发展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地位,惜乎过去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对葛洪道教内丹学形成的由来及其成因,对其内丹功法诸如宝精、行气、导引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苏童抑郁型的写作姿态产生了小说的唯美、神秘、忧伤的风格和焦灼、偏执、惊惧、眩惑的情绪与心态。在剔除了当下普遍存在的文艺作品市场化运作的影响以及时代整体风尚等干扰因素后,仍能清晰地显示出苏童个人化的写作支点:偏执心理和宿命意味。苏童关注人的生存,因而生存的焦灼感与挫折感充斥于其作品中,成为解读苏童小说的线索和脉络。  相似文献   

12.
借景抒情感悟人生--罗伯特·弗罗斯特哲理诗意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具有代表性的哲理诗,揭示了弗氏诗歌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他在灵活运用英美诗歌的传统格律创作现代诗的基础上,发展了他关于"句子声音"的诗歌创意,用句子的声音、语调和自然节奏一起来传递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而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更使诗歌看似在描述美丽的自然,实则蕴涵哲理,深邃隽永.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词创作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文章拟就其第一次词风转变作一些初步探讨,主要采用词人生平经历之考察与作品内容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大致勾勒出其词风嬗变的基本轨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思想风采。  相似文献   

14.
曾以诗集《预言》和散文集《画梦录》享誉中国三十年代文坛的何其芳 ,虽不能算是文学大家 ,却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备受读者的青睐 ,甚至对不少文学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何其芳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对于他的转变有人认为不可理喻 ,但只要对其生活经历加以考察 ,并结合文学发展的背景 ,就不难找出其风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揭傒斯是“元诗四大家”之一。他主张诗歌宗经明道 ,推崇儒家诗教 ,提倡古雅诗风。受此文学观的影响 ,其诗主要有时事言志和关注民生疾苦两类。前者在感怀言志中寓托了身世之慨 ,后者在反映民生疾苦中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元朝政治的腐败。与上述诗歌内容相统一 ,揭斯诗歌创作方法更多地表现为现实主义 ,而艺术风格则表现为古雅淳厚 ,具体而言就是 :善于叙事铺陈 ,写景古朴雅淡 ,着笔力求传神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雄才大略,运筹惟幄,历史性功勋彪炳史册。他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精神,先忧后乐、舍己为国的品格,唯才是举、团结八方的胸怀,鲲鹏展翅、正气浩然的气概,以民为基、洞察秋毫的见地,实事求是、用兵如神的韬略,愚公移山、服务人民的境界,通晓古今、学以致用的学识,对中国与世界,都是意义非凡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维柯的思想体系与许多思想家有复杂的联系,也有鲜明的原创性.维柯在对柏拉图等多位思想家的批判继承中形成独特的"天神意旨"观念;在反驳笛卡尔理性主义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人文社会科学--"新科学".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提出"诗性智慧"的概念,形成和实践了文化诠释的原则,且触及到美学、文学艺术的核心;在对格劳秀斯思想的批判继承中,既注意到文化多样性,且形成一种文化整体观,成为文化人类学的先驱.维柯的思想为当代跨学科文化研究、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美学思潮及当代中国文艺学建设都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沉默鲁迅”(1912—1917)的相关日记和汉代画像收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沉默鲁迅”反击自我生命虚无、走向生命自救的巨大可能性。指出在“沉默鲁迅”的日记中闪烁着“沉默鲁迅”内心难以割舍而又暂时处在“沉埋”状态的人间关爱情怀和自我生命向往。而令鲁迅痴迷的汉代画像收藏则在不经意之中展现出“沉默鲁迅”内心依然猛烈、激昂的生命创造意志。  相似文献   

19.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刻画出一位不同于古典悲剧中的现代悲剧英雄。表面上 ,凯布特自私残忍 ,一生都在逼迫家人和自己一起在农庄上辛苦耕耘 ,但他内心深处是在反抗物质利益至上的清教思想 ,他鄙视那些丧失理想 ,一心只想获得财富的人。在与世俗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斗争中 ,他注定以失败的命运而告终 ,但这恰好显现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0.
阿拉法特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巴勒斯坦民族求解放,并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中不断成长,其斗争方式由武装斗争逐渐转变为武装斗争与政治外交并举,最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走上和平建国的道路,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