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本文重点论述了异地就医报销程序及异地就医看病难、报销周期长、参保个人负担过重等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实行全国医疗保险统筹,建立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相似文献   

2.
养老热点     
《山西老年》2013,(12):12-13
老年人不管是旅游、探亲,抑或投靠子女“异地养老”,都有异地就医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却遭遇了异地就医结算报销难的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这一机制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险制度是构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中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缓和了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属地化管理,而中国异地就医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异地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逐年递增,患者异地就医需求与属地化管理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产生诸如异地就医报销难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异地就医政策现状进行分析与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异地就医当前面临若干困境,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难问题异常突出。在回顾与梳理2009年至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异地就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可对优化中国异地就医政策提出新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难以适应流动人口现状。借助2015年度"流动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专题调查"数据,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患病流动老人选择异地就医的比例达六成。目前老年流动人口的参保地路径依赖影响其就医流向,且门诊费用未能异地直接结算阻碍老人异地就医习惯形成,其"边际人"身份容易催生消极就医心态。本文认为,老年流动人口实现异地就医有赖于"家庭-社交网络"提供的支持体系与异地就医制度保障:家庭为流动老人提供情感支持、亲属照料与代际资源转移,社交网络则具有获取信息、病友共情与朋辈示范的效应;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解决了异地就医的技术难题,同时医保待遇整合使跨省结算成为可能。建议继续强化家庭支持,鼓励流动老人重建社交网络,扩大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知晓度,优化备案流程,逐步完善"住院+门诊"的全方位医疗费用结算体系,帮助流动老人更方便有效地实现异地就医。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0,(12):28-29
(上接2010年第11期)第十二条就医待遇及服务:(一)异地就医人员持异地就医卡到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治疗,执行参保地政策,医疗费用经参保地经办机构审核后,由所在设区市经办机构或委托的就医地最高级别经办机构根据省社保中心提供的报表支付给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混合线性模型探讨影响跨省异地就医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社会生态因素。结果表明,跨省异地就医消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占比最高(18.6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次均住院费用最高(45 535.24 元);住院费用受个人特征中的肿瘤类型、个人行为中的住院天数、环境层次中的就医距离、政策层次中的实际报销比例的影响(P<0.05)。需从跨省异地就医肿瘤患者个体及其所处生态环境层面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相似文献   

7.
要闻     
《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0-10
人社部将提升医保基金统筹层次 为解决异地就医报销不方便,人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将全面提升医保基金的统筹层次,普遍实现地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省级统筹。胡晓义说,在一个地市统筹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我国医疗保险的结算制度跨区域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制度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从人口流动性增大、老龄化问题严峻以及不平衡的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三个路径分析异地结算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总结出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的主要方式.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剖析我国异地就医的社会现状,并提出改革和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实施到全覆盖,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异地就医、异地报销比例偏低等问题,新农合实施后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影响本文归纳为:滞留效应和拉回效应,并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效应的实证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对用工荒进一步解释,并提出要尽快建立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2,(8):68-68
省内异地用血9月起可报销 卫生部《关于做好方便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异地用血工作的通知》指出,从9月1日起,无偿献血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在省内异地用血将可报销。具备条件的省份之间,应当积极推进跨省异地用血报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桑植县的调研数据,以该县新农合参合人员报销案例最多的3种典型病例及其代表群体“医疗成本”作为依据,对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全报销的免费医疗模式效果开展评价。在进行改制前后患者“医疗成本”比较,以及患者群体“医疗成本”的比较后发现:改革对农村小儿患者群体住院的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较差;对成人患者群体而言,虽报销费用明显增加,但受益被增加的自费开支项目抵消;农村老年患者医疗费用因报销费用提高而受益。  相似文献   

12.
以Grossman模型为理论模型,采用Probit模型、Multi—Logit模型等计量方法对福州市所辖闽清、连江、闽侯等6个县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中的就诊行为、就诊单位的选择、就诊的医疗费用负担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影响农民的就诊选择;文化程度、健康情况、负担系数、收入水平、家庭规模等因素影响较显著,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党员、是否村干部等因素影响较不显著。(2)到就诊单位的距离影响了农户对就诊单住的选择。(3)“新农合”制度对减轻农民负担有积极影响。建议,应当尽量提升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尽可能简化与农民相关的制度安排;要合理利用合作医疗基金。制定适宜的门诊和住院补偿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7年在山西省太谷县实施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医药价格偏高、用药目录狭窄、报销比例偏低、报销程序复杂、报销不及时、服务态度不尽如人意等。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如: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等,以促进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十七届五中全会着力强调民生问题,特别强调农民的民生问题。因此,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解决农民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也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热点,怎样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目前我国城乡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需积极探索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形式,采取有效的政策,使弱势群体医疗救助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电子健康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网络技术引入医疗、保健、预防、临床领域,发挥其便捷、灵活、互动的功能,必将给校园医疗保健带来无穷的活力。电子健康档案可使教职工和大学生们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习医学科普知识,方便被保健人寻医问药,同时让其充当平台将医疗工作延伸到医院以外。电子健康档案在心理咨询、性保健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医患交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线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主要应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政府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将高参合意愿转换成高参合率;农民在个人筹资上可略为提高,并在制定报销比例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做到低起付线、高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看病贵”这个热点问题,分析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政策与措施对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效果。结合当前医改,提出解决“看病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农村与城市两大部分。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社会医疗和补充医疗三个方面,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倾斜扶助。这两部分医疗保障体系目前都存在一些缺陷,要在确定保障对象、筹集水平和个人帐户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确保农村“病有所医”的制度保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两种制度割裂运行衔接不充分,导致诸多问题产生,给农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利用卫生资源带来不便。实践表明,要使医疗救助对象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最佳选择,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实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