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指类句是对某一范畴事物的某些特征属性作出描述刻画的句子,有时又能容忍范畴内的个体属性存在着矛盾。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结合范畴化理论对指类句及其反例进行分析,对指类句的认知机理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机制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指类句是指明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的句子,规律指类句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规律指类句指的是事物的经常性的规律性表现;多用于刻画和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和属性,常见于科普文献、启蒙教材和人文著述之中;常用基本范畴词汇来指代"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知的基本概念。对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到维特根斯坦的现代范畴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与现代范畴理论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前者认为范畴具有客观性,范畴成员由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所决定,范畴边界是清晰的;后者认为范畴与人的体验有关,范畴成员的地位不相等,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对比二者不难发现,现代范畴理论更接近人类的认知方式,更具科学性和解释力,其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两者又具有互补性,在某些方面,可以共同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某些方面的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运用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来分析部分幽默,证明了范畴的误用是触发幽默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对范畴理论的综述和分析,证明范畴理论可以有效的解释一些幽默现象,为范畴理论的应用打开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幽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条件句(Conditionals)是最难处理的语法专题之一。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条件句的范畴化过程有着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英语If条件句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对If条件句范畴典型的界定,If条件句范畴的扩展及If条件句范畴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意在揭示原型范畴理论在此认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原型范畴理论和条件句研究的有机结合,丰富原型范畴理论在句法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大成果。在该理论框架之下,语义即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基本范畴层次是典型的原型范畴;在此基本等级上,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或向下区分为下属范畴。文章以该理论为切入点,从基本等级词汇构词、同一语义范畴内部及不同语义范畴之间语义场的形成、事件范畴中的语义搭配、下属范畴词汇的重要性及词性语法范畴方面探讨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理论.认知语言学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研究范畴对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的重要作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学习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范畴成员的判定标准以及对待成员间差异性的态度方面,经典范畴理论和类典型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二者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范畴理论.论证表明,经典范畴理论与类典型理论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类典型理论是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范畴的划分上,类典型理论更具包容性.然而,经典范畴理论也并非完全过时.在对具有相对恒定性的范畴如生物范畴进行归类时,经典范畴理论仍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英语的四大技能之一,而词汇则是导致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拟运用范畴化中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来分析英语写作中的词汇表达问题,并通过实验分析中国学生在英语词汇表达方面的一些基本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储存、提取词汇的认知范畴意识。作者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英语存在句是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指出存在句的各种句型组成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范畴的特点。对英语存在句进行原型化分析,有助于理清英语存在句各种句式之间的深层联系。从而提高对这一结构的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阅读本质的探讨和图式理论的分析,指出阅读中读者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认知分析,而应运用语篇结构,树立语篇意识,注重内容图式、语言图式、修辞图式的积累和激活,并有意识地将此运用于外语阅读中,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英语长句往往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因而翻译比较困难。对英语长句翻译方法的探讨发表很多,但从主、述住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篇中长句翻译原则的论述却甚少。本文将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探讨语篇中的长句翻译。结论认为,长句的翻译不应随意颠倒顺序,否则往往会影响语篇的连贯,必要时则采取语篇推进模式重构的方法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4.
作格句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格句在英语中是一种特殊句式,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较难掌握.文章首先回顾了作格动词的研究成果,然后总结出作格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对成对作格动词所构成的作格句按状态变化梯度划分出三种,并对这三种作格句用图形/背景知识来做出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对几种不同的英语被动句句型进行研究,并对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英语被动句并不是简单的由主动句变换而来,而是有其认知的理据,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认知的因素,否则不能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小句的使用和复句的选择情况与英汉句式的语义差异和母语迁移程度有关.认知科学理论表明,英语写作由人的认知方式和手段所制约.加强目的语的输入及作文中句子的语体丰满程度和对比理论的研究,是提高中国学生英语跨文化写作水平有效的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义理论是系统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语义与翻译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原语在意义、风格、文体等方面准确地再现于译人语,应首先从词、句、篇章等方面对原语进行分析。本文从词语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句中枢说是语法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小句中枢说的视角去研究古代汉语判断句,关注判断分句在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研究的关系,促进句型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存在句的偏离,大多出现在一些文艺语体中,其形成的内在动因与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过程密切相关,主要是人们根据客观事实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联想使句子发生偏离。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视角对存在句偏离现象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认知疲倦"(cognitive fatigue)是指个体在对各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引起的劳累、疲乏、困倦等主观体验。认知疲倦的内在核心成分是认知功能弱化,它主要包含感知疲倦、注意疲倦、记忆疲倦、思维疲倦、想象疲倦这五个成分,认知情绪消极、认知意志薄弱和认知行为退缩是认知疲倦的外显的、重要的成分。认知行为退缩是认知疲倦的直接结果。认知功能弱化往往伴随着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直接导致认知行为退缩。而认知情绪消极、认知意志薄弱和认知行为退缩则直接加剧认知功能的弱化。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可以直接引起认知行为退缩,而认知行为退缩往往伴随着认知情绪消极和认识意志薄弱。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是相互引起的关系,这两者相生相伴。认知行为退缩往往伴随着认知行为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认知疲倦产生的内在因素包括:记忆水平、个性特征、认知加工策略,外在因素包括:材料难度、材料数量、认知加工连续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