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2.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两首绝句中,热情地称赞他的内侄韩冬郎(即韩偓)这只雏凤的诗声已清于他的父辈,①当时李商隐已经蜚声诗坛。三十年后的韩偓,未负期望,作为诗人、政治家出现在年轻的皇帝昭宗左右。他平生立身行事,忠贞铁骨,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论者所景仰,被誉为晚唐耿介忠义之诗人。清纪昀赞他“孤忠劲节,为唐末完人”。但遗憾的是,一千余年来,对他的诗集特别是言及时事的篇什,作有关论述的并不多  相似文献   

3.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加深,战乱频仍,社会急剧动荡,对于唐季的文学发展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今人谭优学先生将晚唐诗分为三派:“一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偓为代表;一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为代表;一是著重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精神的这一派,以皮日休为代表。”(《唐诗人行年考·薛能》)基本上把握住了晚唐诗坛的三大走向。但把韩偓归入艳丽派,显然是就其《香奁集》立论的,虽然不无道理,却不很准确。韩偓的诗歌创作决不是《香奁集》所能范围的。  相似文献   

4.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不少诗歌如《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中秋寄杨学士》、《洞庭玩月》等尚未有系年或系年有所不一,这就影响我们对他生平行迹以及其诗歌创作的解读与把握。本文即考辨若干首韩偓诗歌的作年。  相似文献   

6.
江湖诗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风或出入于江西法帖,或浸染于姚贾余绪。年辈稍前于江湖诗派的永嘉四灵,是晚唐姚合贾岛的诗歌风格在宋代流衍发展的重要传承者。他们对于姚贾诗风的倡导和效仿,引发了一大批江湖诗人竞相追随。后者效法姚合贾岛的五言律诗创作方式,表现出一种刻苦专注的创作精神、平俗工稳的艺术旨趣以及细微纤巧的风格之美。江湖派中除了姚贾、四灵一脉,还有许多诗人出入姚贾、江西之间。他们的诗歌创作在脱离学问功利、追求纯粹诗艺等方面代表了律诗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唐代数以千计的诗人中,韩偓也可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其创作成就虽然不如诗坛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样辉煌,亦不能和王、孟、高、岑、刘、柳等高手相媲,但在晚唐,却亦能卓然成名,别具一格。其留存至今的90首七绝和148首七律,题材较广,风格多样,为历代诗论家所瞩目;其传世之词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清丽流便、饶有情致的佳作,跟当时左右词坛的“花间词”不尽相同。在以往的唐诗研究中,专家学者们对“园中名花”竞相采撷,其实,“篱边幽卉”也同样值得珍视。本文即对韩偓的诗词作一番简略的论评。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韩偓与宰相崔胤一度私交甚笃,因崔胤之力拜翰林学士,并一起密谋定策诛刘季述,为昭宗反正之功臣。天复元年以后,在一些重大国策上与崔胤政见相左,崔胤渐嫌恶其分己之权。韩偓自入内廷,曾参与枢要,扈从西幸,昭宗倚为股肱,而此际君臣情结的深植可从一部《韩翰林集》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9.
提及晚唐诗歌,论家常以“衰落”一词概而言之。诗至晚唐,那种恢宏阔大,昂扬进取的盛唐气象已不复见矣。代之而起的是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的绮靡浮艳的诗风,并且占据了晚唐诗坛的重要位置。但是,动荡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不同流俗的诗人,尽管他们的诗作在悯乱忧时,叹晚嗟卑之中,时时笼罩着感伤而低沉的气氛。他们师法杜甫、自居易,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反映民生疾苦为职责,用锋利的诗笔,揭露严重的社会矛盾,替人民伸诉不平,为唐代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聂夷中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坛风靡多时的江西诗派,到了南宋中后期,已渐趋末流,继之而起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而浙江籍的戴复古,便是江湖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在当时即名闻朝野,受到许多文人学士的赞赏。荆溪吴子良说他“以诗鸣海内余四十年,……其诗清苦而不困于瘦,  相似文献   

11.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九僧"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是典型的僧人之诗,擅长写景,境界清淡静谧,不乏警句,但往往有句无篇。九僧诗学贾岛、姚合,其作品几乎全是五律,句法单调。杜甫之后,作五律者只能于风格上求变,发展到晚唐便已是穷途末路。如果风格上也不能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作品只能与前人陈陈相因,九僧的诗歌创作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岛姚合诗风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时代的贾岛、姚合两位诗人因交谊密切、诗风类似而被后世并称为"姚贾"。由于成因不同,两人的诗风是同中有异的。贾出身僧人,数十年困于场屋,故心境抑郁颓废,又受到韩孟诗派追求奇险审美意趣之影响,其诗使常于深沉哀怨中回旋拗峭不平之气。姚虽沉沦下僚,颇感寂寞无聊,却养成喜爱山林闲适生活的性格,故其诗透露的是高人隐士清静无为的避世情绪,与元白诗坛的闲适浅易情趣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人分司东都对文学创作及洛阳诗歌唱和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唐诗人韩愈分司东都期间,在洛阳任职或居住的孟郊、卢仝等人与之进行了较多的诗歌酬赠唱和。同时,洛阳便利的交通条件、韩愈在文坛的影响及其喜欢奖掖后进的作风也吸引了贾岛、刘叉、李贺等人。诸多诗人在此会聚,促进了韩孟唱和群体的形成,并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共同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赵师秀是四灵之首,是江湖诗宗之一,还是宗室文人的代表作家。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使得赵师秀的诗歌创作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其诗歌创作在内容取向上体现出一种不讳贫穷的平民精神向度;在艺术追求上主要向晚唐的贾岛、姚合学习,崇尚苦吟与摹拟。他是宗室文人平民化趋势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两晋时期,文人接受汉魏乐府的主要方式是在创作中进行模拟。两晋诗人共创作乐府诗230余首,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依旧曲作新词;第二,接受汉乐府叙事诗体;第三,对汉乐府题目与内容相关之特点的接受;第四,对汉魏乐府内容、题材、风格等的接受。两晋诗人对汉魏乐府的接受为后代诗人拟作乐府诗提供了范式,并进一步推动了汉魏乐府的经典化进程,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2,(4):121-126
高密诗派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诗歌流派。它以"高密三李"李怀民、李宪暠、李宪乔为代表,趋步中唐诗人张籍、贾岛的"苦吟"。其诗学理论则乖离盛世文化主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为整体认识和了解清初诗学开辟了另一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折射出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诗歌风格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韩愈及其诗歌较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多层面的阐释,不仅凸显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韩愈的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在晚清内忧外患的特定语境中重新彰显出来,从而也传达了宗宋诗人求变求新的诗学主张以及关怀现实的忧患意识和除弊去疾的革新意识。可以说,宗宋诗人是通过对韩愈诗歌的阐释来张扬自己的诗学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而韩愈诗歌则因宗宋诗人的阐扬而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