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社会得以历史前行的价值坐标。历史表明,人类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目标据以解释社会生活和引导自己的活动,往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呈现的"负效应"以及对其作进一步的反思时发现:行为不合理的根源在于认识即"理想意图"的不合理。为此,本文从反思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入手,探究了传统社会发展目标设计"误区"的理论渊源及危害,在此基础上着力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合理构建社会发展目标的紧迫性,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于预见和规范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性伦理中,"应该"与"合理"的矛盾冲突引起了人们对性行为的正当性与性规范的合理性问题的普遍关注。"应该"是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一种行为是否正当或应该,取决于选择的价值主体。"合理"是合客观规律之理,某种行为是否"合理",取决于它是否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致。对于所有的性禁忌、性规范说来,若其内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人类进步,则具备合理性的依据;反之,就不具备合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伦理道德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基本技术支撑的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导致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社会".信息、网络筑就的新型的技术或经济基础,在迅速、彻底、全方位地改变人类的生存、活动方式的同时,为一个社会的道德发展、为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可能性,但它也导致伦理道德领域正在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如信息化挑战、虚拟化挑战、多元化挑战、非中心化挑战.技术的力量再强大,它毕竟只是人类的工具,如何运用则主要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特别是人们自身的问题.一个主流文化价值观、主流道德得以弘扬的社会,一个真正合乎人性、使人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还有赖于人们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去谨慎地选择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人类理性的内涵本身是丰富的,但随着功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盛行,目的理性逐渐得到了推崇。同时,为了适应数学模型化分析的需要,目的理性行为又进而被视为"给定"行为目标下的行为选择,从而就转变为工具理性。正是基于"目的导向"的选择规则和基于"主观效用"的行为动机之结合,现代主流经济学发展出了经济人假说。这种经济人将选择的内部一致性和行为的自利最大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又构建了一个不断蚕食其他领域的理性经济人分析框架。不过,理性经济人分析框架却存在严重的缺陷:(1)它是高度抽象的而与现实相脱节的,分析的是一个抽象的物理世界,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人;(2)它刻意回避了规范分析,而把任何人类行为都看成是理性的行为,从而混淆了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重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更远地"超出动物界"的人类做出的理性化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要求对经济社会的现有发展方式做出某些修改或调整的简单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新发展观念是人类精神发展的表现,也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结果。它丰富和拓宽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推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理性化的选择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历史。在必然王国基础上建立日益繁荣的自由王国,实现人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性,是人类进…  相似文献   

6.
全球治理既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应时之需,也是人类探索未来世界秩序的新形式.目前来看,全球性规范的缺失带来了治理的困境,也阻碍着人类探索未来世界政治架构的步伐.规范缺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际社会的整合度不高和"社会性"稀薄,另一方面在于人类思维中对"应然"世界的不同界定和对通向"应然"之路径的不同设计.在前一个方面,主权规范的主导地位、功能领域整合的匮乏以及全球公民社会的发育不够阻碍着全球性规范的生成、发展和内化;在后一个方面,价值取向的差异决定各种文化遵循不同的"适当性逻辑",各类理论传统内部的分歧更是从起点上制约着规范的生成.基于此,建构全球治理的相关规范是解决困境和建构未来的必由之路.全球治理规范的建构应该更为辩证,既需要尝试对"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整合,也需要注重对"适宜性"与"导向性"的兼顾,必定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同时,对于当今世界来说,更多地强调"普遍主义"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范一直是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法律概念采取纯粹分析实证主义方法已较难走出现实困局,应采取"形式分析路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11部促进法为分析样本,选择19个"表征性语词"进行搜索统计研究,进而提出促进法规范的分类和构成要素,并分析"规范主体"选择的原因,旨在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法律规范的具体化、个性化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立学术内在的发展机理和自主的规则,为了消除学术失范和腐败行为对于学术发展的消极影响,以规范化与本土化、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话题为主线,学术界的一批中青年学者率先积极提出和发起了一场影响日渐深远的学术规范化运动.十多年过去了,这场"学在民间"的运动极大地开阔了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思路.今天,把握学术规范讨论中有关建树学术规范路径选择的代表性观点,用新的视角寻求建树学术规范的路径选择,应当成为进一步推进学术规范化运动所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动物适应环境的模式一般而言是一成不变的,适应环境的手段仅仅停留在祖先传给的体质范围内,而人类则会依靠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技术来达到;生物进化是通过遗传物质的有规律的传递实现的,而在人的进化中后天的习得行为则变得愈发重要;"信息"是人类比生物进化中的结构和功能更能显示自身发展的重要东西;对于属人世界来说,既存在自然选择的客体中介,又存在社会选择的主体中介,在当今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人类危机"面前,我们更需要和谐的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10.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法国当代技术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致力于用"技术"来解决艺术所面临的"危机",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等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五卷本的<技术与时间>,已出版三卷,其中探讨了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地位和功用,被认为"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他对现代技术在文化、艺术,甚至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种种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等研究都开拓了文化、艺术研究的视野.在这篇访谈里,斯蒂格勒借鉴西蒙栋的组合技术环境概念,提出组合精神环境与组合象征环境两个概念,认为三者不断发展形成一种平衡并出现整合的可能性.当今社会体系需要三者结合以形成新的工业模式,但结合需要友好关系,涉及选择过程,人类社会即通过人为选择建构而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突出。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生在城市这个特定环境内的事件和事故,对传统概念上的城市发展思路、战略,以及法治保障提出了挑战,表明城市发展同样需要转型。宪法生态主义作为制度化、规则化的资源与权利的配置方式,为城市发展确立了最高原则,即人与自然之间、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宪法生态主义视野下城市发展的法治保障意味着在立法观念上要以"人类和自然生态共同利益"为核心,法律规范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关系为目标,要有对破坏自然生态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惩处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其出现不是某一种因素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在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矫正"制度失灵"和与自然合作博弈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人禽之辨"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来面对未来的"人机之辨"。但技术的发展将大大超越这种直观的"人机之别",会出现更多的智能存在样态;"智能网络"就会突破传统的"人机之别"而整体性地笼罩人类的生活,这将使"人机之辨"失去意义;更具挑战性的是基于"基因编辑"和"人机嵌合"的技术对人类自身的改造,这更是对人类既有的文明的根本性颠覆,从而发展出某种"后人类文明"。但是,人类的未来并不是今天技术直线发展的产物,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知止"智慧,懂得人类的发展须"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应对未来文明挑战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4.
李慧青 《理论界》2006,(3):85-87
技术革命的发展,让人类感受到科技现代化所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也使人类陷入了对技术社会的膜拜与迷信,技术至上主义成为人们的最高信条。人类正在经历一个价值缺损、意义失落和文化选择陷入困境的时代。犹太-基督教中对技术思想的评价比较复杂,但是,不管怎样,现代技术亟需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规范问题是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关注的核心内容,但它们对规范含义的理解并不一致.英国学派涉及的规范是指判断人类活动对错、好坏的一种行为标准,而建构主义所说的规范既涉及行为体"适当"或"合适"行为的准则问题,又被看成是存在于主体间的一种社会实在.两者对规范概念的不同界定,对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使英国学派注重阐释方法而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来研究规范问题.然而,导致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在规范研究上的不同,既与它们所涉及的规范概念有关,也与研究者所处的不同学术传统和环境分不开,但本质上来自于英美学者对社会科学的不同解释以及他们有关知识生产的不同的认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公共性是秩序的完备化叙事,"尊严"与"规范"成为公共性的基本范畴.后现代的微扰效应引起了公共性从规范场向非规范场的转变.后现代人类对游戏、权力和疯癫的三重苦恋,不过是失去"崇高"精神的意志低回.也许非规范场能够导出一个更自由的世界,但后现代的历史两难却把自由带到了更疯狂的地带.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是人类所特有的重要标志。自语言产生以来,它和思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就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方面而言,特别是它对于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起着物化规范、引导规范和固化规范的作用。正因如此,才有可能使人们把握哲学思维的走向,使人类思维与思想文化既处于静态;又处于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以客观法则来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所谓客观法则,也即客观规律。以客观法则来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也就是要求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体规范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坚持三大原则,树立三个意识,规范三种行为。一、坚持三大原则1、天道原则。"天道"一词出自《左传》,意指天象的道理。随着"天"的宗教性质的减少,自然内涵的赋予,天道就有了自然规律的含义。有鉴于此,天道原则就是指人类自身行为应遵循客观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选择;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宣告了"社会主义终结论"的彻底破灭;开辟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道路,为世界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带来无限希望。  相似文献   

20.
从反思当代人类实践和人类思维的维度,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底蕴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力图为走出当前"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提供理论智慧.并认为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的中国尤为重要,它是我国摆脱贫困、人口、资源和环境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毕竞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兴起的旨趣在于在国际性视野中反思和发现自身的态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