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看,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他者的隐喻和身份认同方面对于英国的帝国殖民同样具有强烈的反讽性,然而两部小说对他者角色——伯莎.梅森和希刺克厉夫的不同处理又使得妹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较之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主人公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女性个人叙述声音而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文本,文本以简·爱的个人叙事建构了中心化的女性话语空间,但与之相对的是简.爱边缘化的日常生活空间,使文本展示出逆向延伸的空间特征,结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探讨这一空间特征,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空间问题的思考,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5.
《简·爱》与圣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平行结构、比喻象征、幻觉的独特表现手法及圣经典故的应用,揭示圣经文体对《简·爱》的影响及其文体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希望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结合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来揭示其体现的女权主义行为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马克.爱德华在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一书中表达了夏洛蒂.勃朗特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观点,笔者从与“父权”的对抗、与大权的抗争、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权运动二方面对马克.爱德华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8.
尽管很多国外学者极力称赞夏洛蒂.勃朗特的《维莱特》是一部比《简.爱》更了不起的小说,遗憾的是,国内对其进行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其女主人公露西.斯诺与她的女性同伴的关系,特别是与波琳娜和贝克夫人的关系作详细的阐述,目的是向读者更加清晰的展现露西在小说中的形象和处境。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部 奇诡而浪漫的佳作。艾米莉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纠葛向读者揭示了人性之复杂多变。就小说中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癫狂的 爱和疯狂的复仇来分析不同时期的人性体现,同时也探索小说主人公内心的世界与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都是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奥斯丁在其作品中首次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并对于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起了开创性的作用;而夏·勃朗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两人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两位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并阐述了其间的继承与勃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和《贡达拉史诗》是埃米莉.勃朗特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虽然它们体裁不同,故事不同,可是它们实际上是同质异构,形成于不同时期,一脉相承,前后呼应。它们在主题寓意、人物塑造、情节事件、思想感情及其表达等方面有惊人的对应之处和密切的联系。它们一部是小说,一部是诗歌。它们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演绎了人类情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5.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巧妙地运用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爱与恨、世俗之爱与灵魂之爱、人性与兽性这几组二元对立象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彰显小说的深层主题。艾米莉用其非凡的艺术构思,用这几组二元对立象征构筑起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7.
论《谢莉》中的两性对抗及双性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继《简.爱》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谢莉》通常被看作是夏洛蒂.勃朗特唯一一部旗帜鲜明的女性主义文本。作品自始至终弥漫着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对抗性、排他(她)性。但是,对抗不是勃朗特的目的,盲目的排他(她)性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完整的、非人性的。从对抗的历史现实中,我们感受到勃朗特对人性完美、强烈、执着的追求,即勃朗特式虚幻的"双性同体"理想。  相似文献   

18.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刺克厉夫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他的复杂性格来自他的复杂生活背景和经历,这些都与艾米莉自己成长生活经历极为相似。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执着地追求爱情到无情毁灭对爱的追求,由刚开始疯狂的爱的复仇到人性的复苏,在希刺克厉夫身上显得那么的自然、真切,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象征手法在《简·爱》中的运用李玉珏,孙汉云《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于1847年10月一发表,便在评论界和读者层引起轰动效应,至作家去世前的短短7年多时间里3次再...  相似文献   

20.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11):12-12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着,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奇特的小说,是神秘万分的“怪书”。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作品运用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伤感和忧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