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低估现象,即新股发行定价低于新股市场价值,表现为新股发行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大量的研究发现:成熟市场的发行抑价程度低于新兴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这表明成熟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更接近市场价格。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的股票市场,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IPO抑价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边界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不同定价方式下的IPO定价行为,以及相应时期内IPO抑价的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之前中国新股发行价格存在与成熟资本市场相反的显著下边界特征,其主要根源在于此期间中国采用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方法的制度化特征;实施询价发行后中国IPO定价开始出现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相对效率标准,采用1995~1999年和2001~2005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对两种发行制度下的IPO定价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审批制下新股发行价只能反映发行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该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供求状况,说明IPO定价效率有限;而核准制下新股发行价不仅反映了新股定价的上述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发行公司的规模、未来的成长能力和该股票的发行方式,说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提高,IPO定价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方匡南  何纯  王郁 《管理科学》2015,18(4):98-110
针对“中国IPO 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 年不同制度下的IPO 市场特征. 研究发现: 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 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IPO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年不同制度下的IPO市场特征.研究发现: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6.
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使得IP0抑价(即一级市场股票发行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总体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7.
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IPO首日超额收益是资本市场存在的一种异常现象。本文以2006-2011年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50家A股IPO公司股票为样本,根据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同区间将整体样本分为3个子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发现,一级市场抑价率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进展而显著降低,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中个股特质信息含量也随着一级市场市场化程度加强而不断增加,但是承销商等级和一级市场抑价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9.
自Ibbotson(1975)首次对IPO抑价进行系统研究以来,国外学者对此"金融异象"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中国新股发行市场上同样存在IPO抑价现象,且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新股抑价幅度非常之大,且长期居高不下。为了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中国IPO抑价问题,有必要作此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新股发行市场。到目前为止,IPO抑价仍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实证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2009年10月23日深圳创业板开市,本文选取了首日换手率,流通股比率,每股收益,资产负债比率,总资产对数,每股摊薄市盈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坳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利润总客,网上定价中签率和发行总值13个指标对创业板98只股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并总结出影响IPO折价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认为,IPO的定价偏低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发行人的再次发行,从再次发行中所得的利益足以弥补定价偏低的损失.以我国1992年~1999年间有首次增发新股行为的IPOs为样本来验证再次发行信号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并不能解释我国IPO市场上的首日超常回报现象IPOs定价偏低度虽然与增发新股的数量呈正比,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定价偏低度与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以及新股发行和再次发行之间的时间间隔负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要规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上市的方式有直接发行上市(IPO)和间接买壳上市两种。发行上市是拟上市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向社会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发行新股,使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对于期待上市企业而言,上市门槛较高,时间跨度较长,主动权较小。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反向收购”或资本置换等方式将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本,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已成为其资本运作与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由于境外上市程序比较简单。尤其美国的IPO发审制度是注册制或备案制,不需要排长队等候,且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容量大,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如优酷是不符合国内新股发行条件,上市前三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美国资本市场正是凭借上市的低门槛,将中国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丹  梁樑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9):116-127
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合理定价等价值不菲的“经济租金”,结合我国独存的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制度,发行人进行“发审寻租”是新股市场长久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发行价格”议题与“审计”视角,运用回归模型(Logit、OLS)与随机前沿模型(SFA),探索性地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2009-2018年间、非金融行业发行人寻租的动机、定价效力及相应的市场甄别。结果表明:(1)寻租发行人多具有典型“风险”特征与较高“内审”能力、并出于“规避失败”的动机;(2)寻租具有“提高发行定价、降低抑价损失”的定价效力;(3)现阶段新股市场尚不具备对该寻租行为的甄别能力。整体而言,我国A股市场发行人进行“发行价格”寻租的行为切实存在,且多能成功。本文结论首次为“发行价格”寻租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为发审委近年来大幅缩减审计专家成员的政策科学性提供了支持;也对进一步规正审计、尤其是外部审计职能定位,梳理、总结发审委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IPO的抑价问题是金融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在2004年4月8日至2007年5月1日这一期间IPO上市的200只股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提出新股定价应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为基础,结合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并分析了影响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也关系到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新股定价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股票市场新股首发制度的沿革,并对当前IPO询价制度的利弊进行思考与分析,最后针对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国上市企业(包括国有上市企业在内)IPO的实践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IPO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包括一级市场发行抑价问题,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日超额收益问题,国有企业IPO上市后效率和盈利能力恶化问题等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大量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探索中国股票市场IPO问题存在的主要成因,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我国核准制询价下的IPO高抑价进行了研究,使用该模型对样本期间为2001年4月23日——2005年5月24日发行IPO股票的抑价进行了分解,把数据使用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时,发现了该样本期间的IPO股票存在故意抑价的现象,但是却不是很显著,故此使用该模型,无法实证该样本期间内我国的IPO股票抑价是否与大量中小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的交易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宋顺林  唐斯圆 《管理世界》2019,35(1):211-224
新股首日涨停板制度(首日价格管制)类似于向上熔断机制,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新"。但理论上,涨停板制度可能抑制新股投机,也可能反向助长投机。本文以2006~2017年的2109家IPO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首日价格管制导致IPO溢价更高;新股价值不确定性越大,首日价格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首日价格管制期间,投资者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更大。此外,首日价格管制还放大了新股上市后的股票换手率和股价波动率,导致新股上市后的股价短期内进一步非理性攀升;但长期来看,新股的换手率和波动率会回归正常水平,新股的股价也会向内在价值回归。最后,本文基于PSM+DID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文章的主要结果,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