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与八七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农民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武装斗争等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思考,为八七会议确定正确的总方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发言积极,见解独到,对会议总方针的确定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会后,毛泽东坚定、灵活和创造性地贯彻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全党都在探索中。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党先后在十一个省主要是在湘、鄂、赣、粤地区领导了多次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同志把湖南秋收起义的部队带上井冈山,“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找到了我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为了纠正党内的教条主义,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歹13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会议;独立自主原则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则,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邓小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的农民观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 ,对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 ,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最具特色的贡献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 ,毛泽东把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有效 ,也是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途径 ;在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和军队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上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领导的基本原则,即:党必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党必须要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党必须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领导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党的思想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战略策略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战略策略思想具有与实际相符的客观性、严肃的科学性,以及深远的预见性等特点,是我党赖以冲破险阻、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方针和策略原则,为我们党指明了通向胜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方面。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是实事求是原则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最早提出实事求是思想的人。革命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观察、认识中国社会,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认识、评价以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历史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应该是指从俄国“十月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形成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党建思想系统地论述了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建设和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由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党的建设方针及方法原则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了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解决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是我党的第一次伟大历史性转变,其中心任务是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瞿秋自在这一历史性转变中,临危受命,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主持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领导全党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迈出了重大一步;他领导并主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六大,为制定党的总路线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又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诸如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包围中心城市以及中国革命性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和精辟见解。瞿秋白虽有失误,但正确方面是主要的,功绩是巨大的,多方面的。瞿秋白不愧为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  相似文献   

11.
创立中国人民的新型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秋收起义后,这项使命落到了毛泽东的肩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的规律、任务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及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从而历经了提出、实施、完善三个阶段,把它锻造为我党领导革命军隊克敌制胜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工业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的工业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毛泽东都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但两者这一思想的形成明显不同。在形成时间上,列宁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而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在形成途径上,列宁是通过直接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的,而毛泽东是通过从理论上分析革命实践形成的。对此加以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初步改革思路,这对于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理念和措施,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最终形成了指导党和国家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的起源和基础,是指导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文章结合当前形势和国内外反腐倡廉的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反腐倡廉事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这一"结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受过挫折,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总结了革命时期"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了,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无疑,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和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屯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从战略高度规定了兵团的任务和具体组织形式。这是在新形式下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观的基础上,印上了船山历史哲学特点的烙印,比如:社会本体论、社会交易论和实践理性论等。同时,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与船山历史哲学也有一定的渊源。这对于研究毛泽东"实践论"在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