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多义词语义扩展的最主要形式,多义词义项间的理据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习得多义词各义项;语料库语言学则认为多义词习得可以通过观察检索行,特别是通过识记显著搭配词实现。利用介、副词over,above进行英语多义词短期和长期习得实验,实验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认知方法有利多义词义项记忆,语料库方法有利于同义词区分,整体上则认知方法略优于语料库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两者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以Halliday的"共现趋势"为基础,分析翻译中同现词语在词语搭配、语境可变性、语义模糊性等问题上,对一词多义和一物多词这两种形式的多义词在词义选择上的制约与干扰。  相似文献   

3.
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多义词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隐喻在多义词形成过程的作用,并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提出通过注重基础词汇和加强多义词各义项间的关系的方法来促进多义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约三分之一为多义词,以多义拟声拟态词"ごろごろ"为例,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了其不同词义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原型意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词义之间的联系,提高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词汇判断法对多词义多义词(如:twist)、少词义多义词(如:pupil)、多词义意义多义词(如:bark)、少词义意义多义词(如:court)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类似twist之类的多词义多义词和类似bark的多词义意义多义词比其它两类都有显著提取优势。由此推知,引起多义词提取优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多义词有多个...  相似文献   

6.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视感为认知模式的物态意象是多义词词义原型,也是词汇衍生多义的规约,可用多义词词义原型对事物典型和特征的共性把握确定待选多义词义、和建立多义词待选词义定义的参照模式,这对语篇水平上多义词语义的翻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遵循会话原则进行的,但也有例外,出现"语不达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话语意义进行推导,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语境与歧义、词义及幽默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帮助消除歧义、确定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幽默。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已发行了两版。这两版在关键词的选择与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在LLA2中,不同义项被看作同一关键词下的次关键词,体现了多义词义项之间的相关性,更符合多义词的心理表征方式。LLA2中对关键词分类方法的调整以及关键词下词汇位置的调整,是为了帮助使用者更快地找到合适的词。合并关键词时,LLA2对多义词与非多义词分别对待的处理方式显然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词的多义性是人类语言基本且普遍的特征。基于语言模体框架对英汉多义词模体进行基本的数据统计,探索两种语言多义词模体的计量特征,讨论英汉语中与多义词相关的语言个性特征,表明,英汉多义词模体符合齐普夫—曼德布洛特分布,英汉多义词高阶长度模体遵从混合负二项分布;语言模体框架下的多义词对比分析能揭示英汉语的诸多个性特征;英语多义词在意义上比汉语多义词具有更高的灵活度,在理解上具有更大的上下文依赖度。  相似文献   

11.
语言磨蚀与语言习得互为逆过程。运用词义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年级大学生英语多义词义项磨蚀的情况,旨在推进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的保持,促进词汇习得的长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多义词基本意义和直接引申意义上没有磨蚀,在多义词间接引申意义上有明显的磨蚀。  相似文献   

12.
一个词通常都会有多项内容,于是就会有多义词的出现。本文从多义词的不同类型谈起,指出多义词分为辐射型、链锁型以及辐射链锁型三类;接着从语言与现实生活存在的三个矛盾:探讨了不同类型多义词产生的历史渊源,最后在前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义词义项排列有效模式的几项原则,以期对英语学习和词典编纂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英语多义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词汇教学中的难题,枯燥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多义词的兴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隐喻可以导致许多新的意义的产生,掌握它们对语言学习和教学都非常有帮助。以隐喻为基础,探讨其在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以使英语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4.
多义词语用充实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义词义项的确定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实现的。笔者基于Blumer和Wilson词汇语用学理论,探讨了英汉多义词的选择和理解,发现多义词的本质是经过语用充实之后,其原型意义在一定语境下的收缩和扩充,以期表明词汇语用学和一词多义现象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词汇都是最基础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而英语词汇中绝大部分单词都是多义词,多义词的教学往往是词汇教学的难点。本文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影响词义变异的心理因素——隐喻和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当代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以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作了细致分析,同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形成多义词义项的心理因素,认为语言变异中的词义变异体现在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上大致分为相似和相关,这两种关系主要是由人类的两种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单音多义词在降级为语素构造复合词的过程中,多个义位可能都参与构词,从而形成一组"同源语素",而那些在构词过程中意义唯一并且不会发生变化的语素则是一个个"同一语素"。复合多义词义位之间的关系与构成复合多义词的语素在不同的义位上是"同源语素"还是"同一语素"有重大关联,它们造成了复合多义词的平行义位或引申义位。  相似文献   

18.
汉字多义词的比例非常大,其多义性给掌握词义造成了困难。多义词诸多义项间关系如何梳理,如何追本溯源是掌握汉字的重点、难点。其中,本义是源,引申义是流,义项间具有演化派生关系,因此抓住本义是理解和掌握多义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词语多义的句法表现,能够更好地认识多义词在组成句子时的句法、语义制约条件。多义词在句法层面往往表现为歧义,而多义词歧义句的句法功能通常表现为幽默、讽刺和双关。  相似文献   

20.
多义词一直都是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对多义词"头"、"手"、"口"、"打"进行语义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梳理词义脉络,发现汉语多义词的词义演变基本遵照人类的认知规律通过隐喻和转喻演变而来,其中身体隐喻更是直接体现了从人→物→事的认知过程,从而使多义词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见,将认知策略运用到汉语多义词教学中,不仅能强化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汉语学习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