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和实践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建党到列宁的组织建党、毛泽东的思想建党、邓小平的制度建党,再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建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理论和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教条主义的任桔,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和党情出发,提出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特殊问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得出的重要结论,是面向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上,对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创新.发展和创新体现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党的建设大思路上,它赋予了党建理论新的时代内容和研究课题,它从新的高度概括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阐述了党的广泛代表性,从而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新的党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国内外变化的新形势指明了党的建设方向,从时代发展的新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视野总结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一项伟大创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提出的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建设要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民主集中制是发挥全党积极性和巩固发展党的重要武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等建党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根本标准和若干具体评价标准的新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这些标准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尺度,对巩固党的先进性、阶级性,增强党的代表性、群众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 ,深刻揭示了我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 ,对党的建设目标、标准作了新的概括 ,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建党理论新体系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行动路线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政党主要解决了夺取政权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中主要探索了关于如何执好政并长期执政的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问题 ,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力等关系的认识 ,提出了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客观准绳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是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马克思政党建设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为新世纪党的建设开辟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党建思想系统地论述了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建设和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由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党的建设方针及方法原则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了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解决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初心使命践行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情怀,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以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情怀。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涵养的三大情怀,对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携手奋进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政党的演进来看,一个政党的兴衰,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时俱进则兴,不与时俱进则衰。共产党人在人类社会中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出现的。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曲折,则是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致。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准确判断形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国内、国际诸多考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我们用“三个代表”思想把党建设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经历了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中共执政多党参政三种模式的演变,呈现为从多极化向一极化转变、最终走向一极为主多元参与的中和格局。这种由两极走向中和的政党政治模式的转变格局,既与中国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水平紧密相关,更取决于大转型时代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政党政治,是在世界政党政治大潮中产生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政治进一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发展.在新时期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关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政治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列宁《怎么办?》关于思想建党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宁通过揭露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阐明了重视科学革命理论、强化革命理论灌输、创立全俄政治机关报、培养职业革命家队伍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建党的重大意义,推动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怎么办?》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当前思想建党的启示就在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姓马”和“姓党”的辩证统一;坚守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践行“实干”和“严守”的内在统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注重“线上”和“线下”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和壮大的百年进程,就是其立足不同时代审势、识势、谋势、造势、用势的过程,按照历史发展逻辑,经由因势而生、据势而成、借势而为、顺势而兴、应势而强、乘势而上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掌控百年发展之势,从根本上讲就是形成和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尤其注重了自身建设和尊重了百姓意愿。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力量与主体力量的关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全力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的目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立足民族战争的视野,不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立足民主建设的视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人民民主,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立足形势变化和实践推动的视野,十分重视理论创新,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不仅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而且凸显了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全国抗战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0.
以民为本是贯穿于毛泽东执政党先进性建设思想始终的主线,也是毛泽东执政党先进性建设思想的根本特征。在以民为本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将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执政方式上采取了群众动员与群众监督的结合,在执政合法性的构建上则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核心,并将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