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谈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史料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后更成为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因而记载和研究汉族以外各民族历史的少数民族史学发展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史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整体史学史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湘军与晚清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原本是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南地区创建的一支地方武装,但是湘军出现后完全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生态、社会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湘军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湘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既是军事集团,又是政治集团,同时还是一个文化集团.<湘军史料丛刊>的整理出版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野史中有关高丽国的史料,与中国正史中的朝鲜史料具有互补价值。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中朝两国历史研究,尤其是两国关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就中国野史中的高丽史料(主要是宋人所撰的笔记小说中的有关史料)尝试着整...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与建构需要大量而充足的史料(作品、文献),所使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历史上有不少伪造文献和伪作,给史学的研究与建构带来了干扰和难度。无论是何种专门史的建构,都需要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甄别和鉴定。中国艺术史学的建构同样如此。"史境求证"是研究与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一项基本工作。"史境"这一概念,包含了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与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交流环境等,即强调历史中各种环境之综合。史境与史料(作品、文献)直接发生联系,没有脱离"史境"的"史料",也没有无"史料"的"史境"。故此在"史境"中考证史料的真实性和解读其各种含义,史料才是有效与有价值的。"史境求证"是建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效的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史学的批判思想是古希腊人理性精神的产物,它既深受其早期自然哲学的影响,又与其诗歌以及雄辩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希罗多德写《历史》,于史料的取舍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上都显示出较为自觉的史学批评意识;修昔底德不仅更为自觉地将史学的批判思想融入文献史料的处理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之中,而且他还以人性不变论的历史观为基点记述人事、解释历史,呈现出极具批判性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明朝成化年间,王臣在苏州索括书画、古玩,引起了秀才的抗议活动,这在史学典籍和小说中都有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位立场、关注角度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两者在记述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从而使小说对此事件的记载有弥补史学典籍不足之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小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如果采用合适的运用方式,小说也是很好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东西文化交汇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张佩国从大文化的角度看,任何社会历史的进程均应看作文化演进过程。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七十余年的历史也不妨作如是观。晚清时期,物器制造、体制演展、民众文化心理诸文化层面都发生了空前深刻的变动。晚清史学作为精神文化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傅斯年的名字和“史料学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他的明确倡导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派别,而这一派别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史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又无疑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使他成为本世纪初史学界的名流,因此,提到傅斯年,就不能不提到“史料学派”,而谈到“史料学派”,也不能不注意到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渊源,以及他的史学思想对这一学术研究派别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博斯年是“史料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史料学派”,是本世纪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具有庞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派别。因他们曾提倡“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科学派。但  相似文献   

9.
《海关医报》(Customs Medical Reports)是1871至1910年海关医官所编写的中国各个通商口岸的医疗卫生报告。《海关医报》中记载有晚清时期南京、镇江以及苏州等三个江苏通商口岸的疾病流行与救治、公共设施、气象数据以及社会风貌等珍贵史料。来自欧美各国的医生把西方医学带到了中国,在“西医东渐”的历史背景之下,江苏通商口岸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海关医报》不仅是研究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非常重要的外文史料,还能反映近代不同国家的医学文化与医学技术水平,对于深入开展相关的医疗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季野史笔记表现出“举刺予夺”的重要特征。政治腐败、社会险恶是其社会土壤;官史失修、史官失职是其史学动因;存史意识、立言情结是其心理基础。这种史学风格自明中叶开始兴盛,明清鼎革之际达到颠峰,入清后逐渐跌入低谷。“举刺予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品格。这一特征延续宋代以来注重褒贬的史学风气,一方面有利于史家主体意识的彰显,另一方面也助长了驰骋议论的空疏之风。明季“举刺予夺”之风纵然炽烈,也未能挣脱桎梏,反映出中国史学中保守因素的难以抗拒性。  相似文献   

11.
晚清对外军事借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晚清军事借款肇端于1853年,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根据对外借款的用途不同,其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殊,这类借款也呈现出多重性质。军事借款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研究晚清对外军事借款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福成是晚清著名的资产阶级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和卓有成就的文学家,是一个正面影响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的风流人物。他丰赡的著述,是研究近代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最好史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巨大。论文梳理薛氏著作的各种版本,辨伪求真,基本考辨出薛氏著述的历史全豹。  相似文献   

13.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原料。一部史书,一篇史学论文,首先要求史料翔实,论据充分。要善于叙事。历史事件有始末,有曲折复杂的情节,有细微之处、关键之点;事件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等都很重要。对于这些都要用合乎写史要求的史笔按顺序、分层次、有重点地叙述清楚,书写正确。切忌时序颠倒,叙事笼统,事事相混,误甲为乙。在善于叙事的基础上,发议论,讲看法。只有史料充分,史实准确,所论才有科学性,有说服力。资料工作是长期的工作,经常的工作,也是艰苦的工作。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人,除了要经常地、不断地积累大量普通史料之外,在一定时间,还要选择专门研究课题,从事特别史料的搜集。特别史料,一般是非常见史料,是为了专门研究而寻找的史料。搜集这种史料,要特别花费时间和气力,会碰到许多实际困难。除了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精神之外,还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 在选定研究方向或题目之后,先要为特别史料的搜集做好准备工作,其步骤是了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间网络历史书写变得日益普遍,它与以往学界历史书写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关系,显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有关义和团运动时期山西事件的学界书写和民间网络书写,探讨了两种书写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影响。文章指出学术性的山西事件书写是随着时代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断在变化的,新中国以后有关义和团的许多学术著作一般都不提山西事件这类有某种负面影响的故事,造成在这一问题上长期只有海外研究者声音的状况。晚近兴起民间网络书写对山西事件猎奇式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但其非专业性影响了这种叙事的质量。本文最后在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民间网络史学的出现提醒了学界史学在网络时代如何恰当处理晚清历史中的某些负面故事,建设和运用好历史知识话语权的问题。本文特别指出,民间网络史学在破除学界史学曾经有过的偏颇倾向时,自身也要警惕对特定人和事的情绪化及神话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西医经传教士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至晚清时期,西医东渐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对晚清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公报》(1902—1912)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报刊之一,是研究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在晚清时期所刊载的大量医学广告充分反映了该时段西医东渐的史实与过程。通过对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的研究,可以归纳出该时段西医东渐的鲜明特点,即新式医学学科的出现、西医医疗器械的传入及医院的大量创建等。同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也起到了促进中西医融合汇通、强化国人卫生观念及催生近代医学教育发端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深远。因此,通过分析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可以为研究晚清时期的西医东渐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并呈现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6.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唐代经济资料的研究整理、发掘利用可谓硕果累累。然而,这些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其可靠性也值得商榷。运用文学作品中的经济资料来考察某一时代经济状况,能够有效地弥补现存史料、文献、文物记载的缺失,或者与之形成一种互证关系。文学与史学的跨学科结合为经济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荣维木随着史学领域的拓宽和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历史研究的辅助学科史料学及其与史学的关系,也日益重视.怎样把史料的搜集整理同史料表述历史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正是想从这个角度,探讨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的关系,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生涯中,大量运用了史学批评,他以史学批评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论。与同时代其他人的史学批评相比,朱谦之史学批评更多地关注了西方学人及其历史哲学。其史学评论是在宏大架构之下展开的,不同于传统批评方法,突出了对史学现象、史学观念及史学思想的评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笔记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为正史所取材;补正史之阙佚;纠正史之谬误;提供全方位的丰富史料。研究中国历史,包括进行典章名物、风俗礼制等等方面的史学研究,笔记是极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