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问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的分析,确认科学发展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林坚 《东方论坛》2009,(1):7-11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需要用总体性(整体性)方法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整体性。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应从系统整体性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力建设,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全面发展的总体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并鲜明地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里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入手,在阐释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就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之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宗旨,为实现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双向促进提供新的进向思路.  相似文献   

6.
林世选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从哲学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发展范畴,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发展的统一,促进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文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各自涵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由此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大学思想品德与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是大学生德育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五位一体,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大学首先应当建设好校园的生态子系统,继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今后的发展目标后提出的新的文明形态,也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在。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生态文明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新意,它是一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观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制定出先进的环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在生态领域建设的又一次升华。了解生态文明的形成、范畴内涵、理论依据,可以对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抢抓叠加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生态环境意识、环境法律政策、环境行政执法和司法等诸多因素,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纠纷解决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ADR争端解决机制等环境法治保障机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的报告首次提到生态文明。这一提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提供了生态化的思路。本文旨在从本体论、实践论、历史论和价值论的生态哲学维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重新梳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理论和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导致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首次写人“生态文明”。这证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重新认识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以来的实践成果为实践依据。科学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个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方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背景出发,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全党全国人民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之际,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这是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北京大学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具体而又重大的行动。对于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新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