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安徽省有必要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研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并提供安徽省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文章运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根据对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得出目前安徽省应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新型建材及优质金属材料四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结论,安徽省应该制定和运用政策来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的主导产业的产值增长都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就决定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文章围绕主导产业的选择的理论问题,分别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条件和原则方面分析探讨,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农业的主导产业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区域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对确立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区域主导产业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并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的政策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各级区域的重视.我国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的一个误区是沿用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体系和方法.文章认为,区域主导产业不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它有着不同于国家主导产业的研究背景,这是界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基础.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本质在于其输出功能;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不能照搬国家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具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定性;此外,文章还设定了一套指标体系,对区域主导产业的成长性进行了评价.这些无疑对各级区域政府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创新及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技术融合情况的影响下,不同的主导产业群之间以及主导产业群中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并进而最终导致了主导产业群的融合现象与趋势的产出。此外,各国政府放松经济性管制也是主导产业出现融合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主导产业的融合趋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技术融合基准主导产业的融合趋势改变了主导产业群的演变规律,主导产业的融合趋势在促使一些新兴产业涌现的基础上,还促进了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论三峡库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三峡重庆库区主导产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 ,提出库区主导产业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认为可以有选择地把食品、旅游业、建筑建材、中药材加工业作为库区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7.
县域主导产业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根据县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内在要求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安徽省五河县产业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确定五河县主导产业,同时对五河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取决于区域主导产业的演进,主导产业的演进则由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导产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与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主要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及其主导产业特性、主导产业选择依据进行了探讨,试图从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视角解读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应依据的4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镇江市主导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在符合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的条件下 ,运用了以多元统计为主结合层次分析的方法 ,同时在合理确立评价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选择了以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业和食品业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镇江市 2 1世纪的主导产业 ,并对所选出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一直是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各方面分析表明,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的发展,会造成我省工业产业结构失衡和工业产业结构低水平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已成为我省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恩施州支柱产业的历史发展、产业贡献率、产业关联度、市场环境这四个角度对恩施州的支柱产业进行评价,并提出在恩施州发展支柱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找特色,关注新兴产业,旅游开发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的“八大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引进外资成效明显,外贸支撑作用增强等方面。但同时,这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却普遍偏低,因此应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优化源头,实施产业链招商工程;优化主体,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优化市场,实施多元市场拓展工程等措施,加快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预测与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的设想,原先是从经济行业部门的分类来评价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贡献,我们从产品部门的分类并基于全国(福建)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从投入和产出流量方量来研究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构建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群体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岷峰  张惠 《南都学坛》2012,32(2):120-126
文化与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杠杆,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轨迹、特征、成因及存在特殊的问题。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现代文化产业逆势而上,而在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多维视角对文化产业群体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创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将是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任务:制定详尽化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创建专业性的金融组织支撑模式;搭建多元化的金融运作支撑平台;完善文化产业金融要式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文章以关联系数描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运用关联系数、增长值贡献率模型,测度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推动效应.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直接经济效应,也取决于其间接经济效应.经济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其他支柱产业的关联程度和与其他支柱产业的产业距离.产业位置靠前,其拉动效应小于推动效应,产业位置靠后,其拉动效应大于推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业位置相对靠前,其前向推动效应大于其后向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主题公园"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本文试图指出夯实冰雪文化产业基础,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是东北地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拥有丰富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及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但京津冀地区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贡献率低、区内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对此,京津冀地区应该强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促进相关城市发展动漫、影视、娱乐、出版等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由传统的物质经济向未来的文化经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社会支柱产业,实现衡阳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文章提出了衡阳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要立足本地,开拓视野,打造具有衡阳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三是要创新机制,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下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文化生产的自身规律,又要重视高新技术的引进。作者以新媒体技术为研究背景,探讨新环境中文化产业的新兴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