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的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对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犹太作品的分析,对美国当代犹太文学中以大屠杀为主题的小说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保罗·奥斯特(1947-)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之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评论家的注意,而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笔者择要从犹太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法国空间理论的作用两个方面,解析了影响奥斯特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索尔·贝娄的犹太身份和美国生活的双重背景使得他的作品兼具浓郁的犹太性和美国味。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犹太性逐渐减少,而美国味逐渐增强。对索尔·贝娄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主人公进行分析,探索他写作中的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表现了贝娄的跨文化写作特性和世界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戏剧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也是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对美国女性主义戏剧代表作家玛莎·诺曼的创作进行考察,以其普利策获奖作品<晚安,妈妈>为切入点,在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解析玛莎·诺曼的女性主义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讨美国女性主义戏剧的一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7.
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小说家马拉默德,以严肃认真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从犹太移民的角度,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向读者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使他能跻身于美国杰出作家的行列,多次获奖,成为和辛格、贝娄相提并论的优秀犹太作家代表.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主要收在四个集子里:《魔桶》(TheMagic Barrel,1958.  相似文献   

8.
祛魅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斯通过描写犹太青年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犹太人心理层面上的祛魅,表达了犹太人对犹太传统的复杂情感。罗斯采用揭示、嘲讽、戏谑、颠覆、解构等作为其文学祛魅的方式;既祛犹太传统与犹太主流话语之魅,又祛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之魅,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特点;而还原人真实、本来的面目,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目的。罗斯的创作彰显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艾·巴·辛格(1904—1991)是当代著名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创作在美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既深深地植根于犹太传统,又具有现代意识,他笔下的犹太大街就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辛格用他精湛的叙事艺术,以大街为人物交流的媒介,描述了犹太大街的无限变化,突出犹太传统与现代城市身份的交汇,展示多种文化背景下各种人物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欧茨小说《掘墓人的女儿》讲述了主人公丽贝卡在美国隐藏犹太身份、追寻美国身份、回归犹太身份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犹太移民终其一生在反犹环境下寻求文化身份的心路历程。本文从文化身份的视角,探讨了导致丽贝卡身份变迁的主要原因:第一,丽贝卡从隐藏犹太身份到追寻美国身份并不是美国文化简单地消解、同化犹太文化的结果,而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历史汇合;第二,丽贝卡回归犹太身份也不意味着犹太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否定,而是其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即犹太文化始终以各种方式制约、规范和影响着美国犹太移民。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第一个把戏剧看作严肃文学的剧作家.在二十多年中,他共创作了四十五个剧本,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一九三六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成就激励了其他剧作家,使美国戏剧一时百花齐放,空前繁荣,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成为与美国小说、绘画和音乐发展水平并驾齐驱的文艺形式,开创了美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从独幕剧开始.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八年是他的学徒期,主要创作描写海洋生活的短剧.一九二○至一九三四年间,是他的成熟期,写出了二十个有名的多幕剧和一些短剧.其中《天边外》(1920)、《安娜·克  相似文献   

13.
解读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和《童爱》两部小说,分析犹太格托和格托精神,认为美国犹太小说是对犹太文化的反衬,折射出犹太文化进入美国社会,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并在碰撞中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由来已久,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他们以写实的笔法记述了犹太移民的生活际遇、文化人格,特别是作为美国亚文化体系的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的冲突,塑造了各种各样极具"犹太性"和"异化感"的文学典型.  相似文献   

15.
"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是犹太民族恒定的文化母题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伙计》对这一犹太文化母题进行了移位运用和艺术阐释。从犹太文化角度上说,承载马拉默德犹太观的小店是主人公的精神家园:莫里斯的精神隔都(Ghetto)①和弗兰克的迦南圣地。同时,弗兰克的追寻之旅体现了马拉默德在犹太文化影响下的现实主义创作策略。他对全人类追寻精神家园这一主题颇富见地的哲学思考则表明其文学创作主旨衔接了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与普世性。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罗斯在《退场的鬼魂》中运用了元小说的艺术手法:五个对白场景剧实现了人称和叙述视角的转变,尽显现实与虚幻交错的色彩;在小说中大量地探讨小说创作;并玩弄文字游戏。这些元小说的创作技巧既有效地表达了罗斯的创作观点,更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复杂多变和犹太作家及犹太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戏剧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优秀的美国华裔剧作家不断涌现,他们的戏剧作品成为华裔族群表达心声,争取权益的重要载体,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被称为美国戏剧最杰出的声音之一,更被推崇为华裔乃至亚裔群体的代言人。黄哲伦创作力旺盛,他的创作生涯贯穿了华裔戏剧发展的整个三大浪潮,并且他的作品主题更是典型体现了三大浪潮的戏剧主题变化。由此从分析黄哲伦系列作品的主题变化来一窥华裔戏剧发展脉络无疑是个新鲜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后大屠杀语境下,美国犹太人背上了受难者的历史包袱。菲利普·罗斯通过创作试图让美国犹太人摆脱受难者形象的束缚,走出犹太大屠杀所留下的阴影。在《复仇女神》中,罗斯以隐喻的方式直面大屠杀灾难,通过犹太青年坎特在精神上被彻底击垮的例子来揭示受难式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衍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只争朝夕》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以犹太文学传统的"父与子"母题为主题而创作的作品。本文主要从父辈因素与子辈因素的对立关系分析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犹太人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犹太家族在美国的寻梦之路及梦想破灭的悲剧.故事中主人公犹太佬在父辈那里继承家族事业,并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但却不幸地被女儿梅丽毁灭.菲利普·罗斯在此揭示了“美国梦”的脆弱性及美国犹太人丧失犹太性之后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