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性解读着眼于育人实践的思考。致力于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及其功能实现途径等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具有普及传播、教育引导、改革创新和价值实践等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亦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主阵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这一载体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多元时代,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环境塑造、活动话语、实践载体中,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追随者、行为示范者、主动践行者。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建设大学文化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讲,必须认识到新时期加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大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自觉,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创新和健全大学的制度文化,创建全员育人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能够引领大学文化?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本文从有关基本范畴明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必要性分析、可能性论证、现实反思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做一学理性思考,以求明确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能够引领大学文化?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本文从有关基本范畴明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必要性分析、可能性论证、现实反思以及理想追求等方面做一学理性思考,以求明确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3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比较而言,我们更应看重后者,也就是看重风气。大学文化最好表现是大学精神,集中表现是大学学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之魂,大学文化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才能大力推进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坐标。本文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并具体分析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性文化体系是高位与低位、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岭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具体到包括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具体落实到包括体现岭南特色。岭南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文化载体和实践形式;通过与岭南文化结合可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民众基础;岭南文化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鲜活的养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岭南文化整合引领,使之超越地域和历史局限,成为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和人民需要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及精髓大学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途径。文章提出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塑造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且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凝聚力、价值观念和提升品位三方面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概括周恩来精神,指出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阐述了周恩来精神育人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全程育人理念、系统理念和主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周,巴来精神育人的理念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而引领社会思潮的重任。应该通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传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辅助,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辅助教学为补充,解决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疑惑等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开放大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一个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着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基本内容,同时开放大学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利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置于同一过程,可以达到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其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培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其校园思潮引导上坚持四个结合,即将尊重差异与批判错误结合起来、将包容多样与确立主导结合起来、将预测趋势与引领方向结合起来、将净化思想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价值观的迫切要求,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内在形成规律的要求。要通过切实巩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建的核心功能等有效途径以及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修身.明德"、"明礼.诚信"、"理想.信念"、"成才.感恩"等主题活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实施特点,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对学生日常服务、管理、指导、咨询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相似文献   

17.
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素质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为素质文化价值构建的主题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素质文化的践行标准,旨在解决素质文化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与如何实践问题。把社会主义素质文化建设提到应有高度,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更为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教育引导着手,使大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自觉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践行,逐步达到生活化、大众化、普及化。从而实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效果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手段。为实现教育目标,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二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四要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统摄、双向互动的辩证实践过程,其教育实效建基于二者主体性的高质量发挥.由此,笔者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依循先后有序、相互衔接、内在循环的逻辑过程,表征为自主学习、主动内化、积极投入情感、自觉践行和积极评价效果等主要环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增强教育实效的内在逻辑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