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的假设进行修正,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新概念和假设,并根据"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的多段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但其特征既不同于刘易斯对劳动力同质的假设,也不同于市场分割学派对于教育和培训仅仅是劳动力信号作用而无助于人力资本提高;教育和经验影响劳动的供给弹性和供求关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缺乏供给弹性-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其中,"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符合"生存工资假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别,包括教育和有工作经验在内的人力资本对"缺乏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贡献较大,性别歧视在该市场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回答多重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问题。采用CFPS2014基线调查数据,基于Neumark和Brown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城乡户籍劳动者的工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行业、所有制、职业与区域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劳动者;Neumark分解的结果表明,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82.24%是由劳动者个体特征引起的,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引致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有17.76%的差异由户籍歧视造成。进一步Brown分解显示,无论在行业、所有制、职业及区域分割下,就业机会差异均不是导致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部门内部城乡户籍劳动者同工却不同酬是户籍歧视的主要原因。文章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研究:利用Neumark和Brown等多种工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工资差异的影响,从劳动者个体特征和市场歧视两个视角为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收入差异的特征事实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采用微观数据考察城乡劳动者工资差异,更加深入揭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背景下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的微观差异,为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城乡户籍劳动者工资差异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越来越大.文章利用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匹配分解方法,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女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差异达到了10%左右,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起薪工资的重要变量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使用了Oaxaca-Bim-der分解方法对这一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这一工资差异有至少77%无法用男女性别特征上的差异来解释.当进一步使用改进的匹配分解法,即考虑到了男女大学毕业生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的分布不可比差异之后,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到98%.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性别工资差异不可解释部分的低限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2年、2013年的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数据与基于RIF-OLS回归的分解方法,在劳动力市场所有制与区域双重分割框架下分析了两时期中国所有制分割效应对国有与非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差距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证实,国有与非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差异决定中的所有制分割效应存在,且与区域分割有叠加作用.从2002年到2013年,所有制分割的贡献率下降,且直至2013年,工资分布中位数上的所有制分割扩大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工资差异的作用仍然显著.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职业类型、合同类型在工资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城镇劳动力工资、农民工工资和务农收入这三个层面,考察城乡劳动力报酬的波动关系.VECM模型分析表明:在长期均衡路径上,城镇劳动力工资对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资对务农收入均保持增速上的稳定优势;在短期波动关系上,务农收入上涨会导致农民工工资的持续上涨,而农民工工资上涨又会导致城镇劳动力工资强劲上涨.但反过来,城镇劳动力工资上涨对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务农收入,均无显著影响.这些非对称的变动关系将进一步加剧城乡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对双二元结构双二元结构是指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嵌入城市内部或农村内部的小二元结构.比如蒋永穆、戴中亮(2005)发现,在农村,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分野.而在城市内部,也存在以公有制垄断部门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和以个私经济、灰色部门为代表的传统部门的分野,并进一步导致城市就业的分野.本文所关注的双二元结构主要指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叠加.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男、女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利用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状况调查农村住户数据,对农民工职业和其性别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农民工而言,城市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割,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仍是导致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想要探讨的是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中的这种性别工资差异到底有多大,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从事的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劳动力输入和输出地区的性别工资差异状况与程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减小性别工资差异,创造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同劳动力市场上维持着大量持低水平工资率的超额劳动力供给。导致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是劳动力在劳动力子市场之间非充分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并非是一元、统一的,而是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市场分割可能是由人力资本差异和制度差别造成的,并会扩大两个子市场工资率的差异。要减少市场分割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通过教育缩短人力资本差距,还需要消除制度扭曲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9.
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然而两性间的工资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首先对男女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明塞尔(Mincer)简单工资回归,再利用奥克萨克(Oaxaca)和科顿(Cotton)的工资分解方法,将性别工资差异分解为特征差异和歧视部分,并分别计算了各因素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程度,发现歧视性因素解释了至少40%的性别工资差异,而个人特征只是形成工资差异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在劳动力市场理论方面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对立的所有理论的总称.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在约翰·穆勒的著作中首次强调了制度可以在工资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劳动力需求本身.自此之后,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同时,制度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也对分割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由于制度本身以及社会经济分层的多维性,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由许多派别共同构成,比较典型的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激进理论和职位竞争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名义最低工资和实际最低工资水平都在稳步增长,最低工资的增长量、增长率和调整频率在不断提高,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之比在不断下降。月最低工资标准应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所取代,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最低工资覆盖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地调查的数据,根据分组统计的特征,从层级形成、层级标示、层级固化3个方面研究了中小制造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性,进而研究了层级与工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工资对层级具有依附关系,层级是中小制造企业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层级与农民工的稳定意愿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进而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民工职业的稳定性;同时将内外劳动力市场相关联,提高企业和农民工双向选择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对在企业与农民工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雇佣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就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先行市场经济国家非正规就业演进规律的分析 ,本文探讨了中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拓展与市场化进程的关联 ,并就我国现阶段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进程中,国有部门与我国体制的先天亲和性,使得其与非国有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备受关注。以这种差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为研究对象,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改革阶段部门工资差异的异质性分布和来源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经历了从折价到溢价的演变,工资分布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的演变,改革早期国有部门工资过分集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消解,各分位点上普遍存在的溢价在2009年后开始缓解并回落。分位分解发现,国有部门通过门槛提升形成的劳动者特征差异,在早期不是主要差异来源,但后期则逐渐占据了主导,表明国有部门通过进入壁垒,部分维持了工资差异。部门工资差异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改革阶段性和政策相关性,研究为认识和化解部门工资差异问题提供了结构性的详细数据支持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对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间对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现状、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其工资水平,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随时间扩大的趋势,而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正相关性则有所下降。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之间的关联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企业的规模、劳均固定资本存量,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主义理论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市场达到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等能实现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这是把劳动力作为纯粹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观念.如果考虑到劳动力所有者作为人的利益和需要,那么将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仅仅限于劳动力配置的静态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还体现在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性和安全性的根本保证.我国在优化劳动力配置的同时,应加强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安全,实现劳动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渐发育。总体而言,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同时,劳动力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日趋固化的市场分割严重损害了市场效率。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劳动力市场规制,加强立法规范,以提高劳动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2年中国各地区工资的演变。研究发现:(1)虽然各地区工资在1978—1991年间表现为显著收敛,但在1992—2002年间呈现显著发散。即使控制了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也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工资相对低的、东部区域的工资相对于中西部持续上涨并超越导致的。(2)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相对(全国的)工资的时间序列,单位根的假设不能被拒绝。但混合所有地区数据的、考虑地区固定影响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表明,工资序列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总体上是暂时性的。证据还表明,劳动力的流动在改革以来是不断加剧的。基于以上的发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借助于二元经济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假说,说明工资发散可以与劳动力流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阐释民工讨薪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诉累的客观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搭便车与巨大的交易成本导致民工自发讨薪的激励不足与高昂的司法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的动荡;分析了政府帮民工讨薪的合理性:政府的讨薪反映了私权的不足与公权的救济,具有规模经济与公共产品的特征,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也是对劳动力市场失灵的规制;最后,从立法、行政、司法和普法方面探讨了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制结构的私有化大大刺激了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的增长,从而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非正规就业是某些群体被挤到低级市场的结果。非正规就业市场不等于低级市场,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张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