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尧 《国际公关》2023,(19):110-112
工业区位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被中国学者引介至国内。战前中国工业布局缺乏规划,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在战时只得匆忙转移。这一教训促使中国学者寻求借助工业区位理论来为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建设提供区位布局方面的指导。在此问题上,多数学者认为一方面要吸取战前工业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的教训;另一方面仍应以经济效益作为工业布局的优先标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战后在国家主导经济建设的条件下,工业布局无须以经济效益为优先考虑,而应以国防考量为优先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西部新型工业化及其路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低,空间组织和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依据区域经济学的工业区位理论,在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中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育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增长极;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西部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优化西部工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工业区位中最低运费点的求取武一最低运费点的求取是现代工业区位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它的圆满解决,不仅是对区位论的贡献,而且对现实的工业布局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一、工业区位论及其发展沿革工业区位,简言之就是指工业企业所在的空间位置。它一经确定,就不依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看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囚势力导,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区位论主要是探讨有关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寻求经济事物在空间分布上最优化的理论。从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到城市区位论,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又为区位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工具。由此本文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园区的区位选择问题,指出科技进步与区位论的发展研究之间存在密切的互相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台商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 ,取决于台商所偏好的区位投资环境。影响台商投资区位的因素 ,既有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经济增长、优惠政策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因素 ,又有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等其他因素。集聚经济和市场规模是影响台商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是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但是 ,影响台商投资区位选择的传统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信息成本和人才因素在台商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人均经济产出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出制约甘肃省地理经济"区位塌陷"的主要原因,总结出"区位劣势"对内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以改善交通区位,"聚点带动县域"的反位势发展,以及进行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区位结构等措施,改善内陆偏远地区区位的边缘化状况。  相似文献   

8.
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和共轭研究领域,区位思想的演变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互相促进.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区位思想的演化进行回顾,笔者概括了区位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明晰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概念完善及其社会实现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位思想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的应用领域,指出"面向宏观、兼顾微观"是现代经济地理学区位应用的主要方面,"微区位研究"将会纳入到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及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区位因素对湖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展开全面综合分析,分析了湖北在吸引FDI方面所具有的产业、市场、人力资源、科技研发、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交通设施等七大优势,以及经济结构失调,政务、政策、法律等软环境建设滞后,观念保守、文化陋习等对利用FDI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位因素对商业用地地价的影响——以烟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商业用地土地价格高低变化中区位因素的影响,将传统区位因素按照对商业的影响归纳成三类,并依据烟台市实际数据依次分析了这三类区位因素对地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位因素的优劣影响地价的高低变化.从宏观上来说,烟台市各区之间的区位差异导致各区之间地价的起落;从微观上说,同一区内的区位因素差异导致区内的地价高低变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步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文化的地域格局也相应发生变化,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地域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文化传播学以及媒介地理学,旨在对中国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在介绍出版业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历史形成的出版产业特色街和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的出版产业园区进行研究,并对出版产品与城市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论证。分析认为,把交通运输业定位成基础产业的传统产业定位,不能全面反映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业是先导产业的观点;运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和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阐述了以交通运输业作为先导产业在物质传输、区位转换、产业生成和城乡协调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提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先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完善农村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吸引外资、提高区域交通运输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制约产业转移及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禀赋、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产业聚集等;非经济因素包括政府行为、制度安排、环境保护、投资环境等。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则取决于上述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知识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方式、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指出知识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将得到极好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生存空间,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平原区域林业产业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原地区是木材和粮食的重要产地,也是非木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速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林业产业优势,体现区域规模效益。以我国平原地区26个省、868个县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集中度和区位商的理论,对平原林业区域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我国平原地区6大林业经济区域的林业优势产业,并提出各区域的林业主导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的国情出发,介绍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茶叶产业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茶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定是定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以法律思维方式为视角,探讨了构成要件实事认定的基本方法,认为在认定构成要件事实的过程中,应该从规范到事实、从形式到实质、从客观到主观、从类型到特殊,谨慎地认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20年,如何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三步走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蓝色经济高技术产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色经济高技术产业为突破行业巨头设置的"专利+标准"的保护壁垒,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构建一个快速高效的专利预警机制,以防范专利侵权行为发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研发成本,维护自身经营安全。可以采用信息采集模块、分析评价模块、反馈报警模块、应急应对模块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在专利质量、专利实施、专利市场、专利环境等要素中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具有可以定量及定性判断的具体指标,构成专利的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判断专利警情,并针对蓝色经济高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专利预警情况,施行进攻型、防御型和圈地型等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市会展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也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整合优化。基于产业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功能支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等,但展览、会议和节事三类业态各有侧重。通过定量评价,发现青岛各区市三类业态各具优势,由此需要进行空间功能整合布局,形成"一区四园多节点"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