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意象和意象群落蔚为大观,其中主体性鲜明、文化内蕴丰富、现代意识较强、具有主题史意义的水土意象群尤为突出,它不仅承接着中国文学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积极地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合理内核,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更具主题意蕴,展示其艺术审美境界的新的意象群落.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在意象群的使用上,注重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意象词的使用。这既是对《诗经》的继承,亦是对《诗经》的发展。其使用的各类意象群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成的整体意象群是鲜明、生动而深刻的,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在意象群的运用中,其多化用前人诗句,多植入传统故事,多叠字、叠词等手法,给予后人诗歌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象征历来是作家们钟爱的写作手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象征,并且在象征中除传统意义之外还赋予了自己特殊的主观感情和意义,从而形成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的有机交融。她的象征中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她的小说中有一个特殊的意象群,形成了特殊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展示了小说的寓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6.
中英诗歌中水和风的自然意象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是其标志特征;西方诗歌同样异彩纷呈,形象生动。虽然中西方诗歌的传统和创作背景存在差异,意象理论也是同中有异,但是无论中西,诗歌中的意象都指心与物的融合,是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本文在分析了中西美学和诗学对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后,选取了中英诗歌中重叠较多的水和风这两个自然意象进行对比,考察相同的自然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不同呈现和不同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英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文学传统的美学范畴。本文在时贤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态意象中离析出动作意象,即由表示人的行为动作的词与其涉及对象联合构成的动态意象。有些动作意象由于长期沿用而形成传统意象,如“折柳”、“寄梅”等。动作意象大多表达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目的、动机和心理活动等寓意。  相似文献   

8.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相似文献   

9.
东门意象在《诗经》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对东门意象的文化根源进行了探析 ,在《诗经》中的多重体现进行了解读。东门意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独特的地缘根源。同时东门意象多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多次出现 ,反映出了它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地位。东门意象的文化蕴含丰富而又独特 ,是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习俗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意象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习语中的文化意象凝聚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加以保留、替换或舍弃。译者需要兼顾源语中的文化意蕴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依据语境需要灵活处理习语中的文化意象,尽可能传递源语中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11.
红柯小说弥漫着丰沛的生命气息,众多引人瞩目的审美意象的诗性展示使之更加充实和浓烈。其中,河流意象出现频密,且意蕴丰富。这既来自红柯十年北疆生活的经验积存,也源于作家文化寻根的自觉诉求,并试图用河流这一古老意象冲刷现代文明的孱弱,重建原始而野性的西部文化世界。由此,既体现了红柯小说风格独特的生命意识,也形成了对西部文学雄健浪漫精神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2.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家史小说。小说在追溯家族七代黑人曲折命运的过程中,清晰折射出黑人祖先身上不同的文化身份。通过对黑人家族三个典型人物文化认同的分析来探析黑人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建过程,这将对文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少数边缘人群寻找精神归宿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金光大道》表面上局限于三个女人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小说文本经过作者精心层层编码,糅合了西方神话传统中的蛇发女妖戈耳工.美杜莎、鸡头蛇怪、替罪羊、狼人等神话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将小说人物相互联系起来,而且与小说的中心旨趣联系起来,加深了作品的死亡主题,展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生活全景图,扩大了文本的社会维度,突显出当时英国的畸形社会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尖锐批判。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云南民族节日传说中的女生形象丰富多彩,类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的反映,伦理道德的折射,审美追求的体现,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然景观的文学解释和妇女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三个女性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但她们却都不失为她们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代表.她们三者都体现了女性本身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勇气.作者设置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深化主题,代表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把较早接受西方文明思想的知识分子放在那个仍然被封建传统文化冰封的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进行冷静的思考,并加以灵魂的拷问,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因文化分裂而导致的审美和日常生活相悖谬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反映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再是程式化形象,而是"中"与"美"的相融.作品主人公文化源头在中国,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无意识淡化了传统,融入了多元文化,对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作了新思考,折射出作者华裔族性意识的淡化,对美国属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原作、原作者动态对话这一现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汉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探讨三位译者运用的翻译方法及其背后的缘由。结果表明:三位译者对文化意象的解读和翻译过程正是各自所处历史环境、个人视域以及翻译目的不同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面向普通人 ,把情欲作为切入点 ,以一个世俗家庭为审视中心 ,广角度摄取当代社会的全息景观 ,构成了《金瓶梅》与此前古典名著迥异的艺术视角。特定艺术视角使小说作者与人性弱点及社会人生悲剧这一永久性话题正面遭遇 ,独特的审美观照与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 ,使作者的思考进入哲学层面 ,从而对社会人生悲剧的宿命性及永恒意义 ,有了一份真切独到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清代作家陶贞怀在其创作的《天雨花》中塑造了大量婢妾形象。对这些婢妾作者始终持有一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对她们违背封建纲常的行为进行大肆批判,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她们所经历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对待这些婢妾的矛盾态度,可以作出两种解读:一种是阶级立场使然,作者对下层女性的悲惨遭遇无法感同身受;另一种解读是通过对婢妾深重灾难的客观直白描写,以期引起社会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