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48年,在沉寂了几年之后,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左翼文化界内部争论的焦点。胡风通过把《狂人日记》作为五四思想革命的起点,舒芜通过将鲁迅早年形成的“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生命意识,视为鲁迅的“基本认识”和“道路的路基”,皆暗示了鲁迅思想的一惯性和别样性,从而引发了激烈而严厉的批评,并“株连”到已故的鲁迅。虽然此后对“前期鲁迅”的批评再也没有如此激烈而严厉,但这场批评所包含的逻辑,却延伸到后来,导致鲁迅思想遗产的彻底偶像化和空洞化。  相似文献   

2.
有关鲁迅思想阐释及“鲁迅”形象的再叙与重构,是建国初年文化再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键当事人,鲁迅弟子出于位置不同、对鲁迅精神理解与继承方式的差异,在其内部酿成两个“鲁迅”相冲突的理论争辩。它从胡风、雪苇等对冯雪峰等的不满开始,以耿庸《〈阿Q正传〉研究》的出版为标志。耿著批评“两期论”,表面上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统摄鲁迅前期和后期,实意在回避《讲话》有关思想改造的权威论述,申张启蒙知识分子独立的价值探求。这一论述策略,被另一鲁迅弟子唐弢在《文艺月报》组织文章予以批评、揭露。由于丧失公开的文学资源,胡风、耿庸等只得以私信、讲演等方式展开论辩。但由于主客观的多重因素,这场论辩终于因陷入批判旋涡而流产。  相似文献   

3.
鲁迅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毕生献身于革命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文教战线上向敌人冲锋陷阵,为革命培养人才,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县城.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才暑名鲁迅.鲁迅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度过的.1898年(光绪24年)18岁时,往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肄业.次年改入江南陆军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时正值康梁“变法维新”,并读到英国赫胥黎《天演论》的译本,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毕业.同年4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学医.1909年回国,开始从事教育事业.但是鲁迅由学医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应该追溯到1906年弃医从文,决心做“精神界之战士”的时候,这是鲁迅战斗历程中的重大转变,因此《年谱》从1906年起.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五四",是审视胡风思想内质及其与左翼主流分歧的一个关键角度。两者在"五四"总主题的认识上并无差异,而在"五四"领导者的认定及历史意义的阐发上却有不同。胡风认为:经过真切实践的鲁迅在"五四"时期已经成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理当居于"五四"领导者之列,这与权威的"鲁迅转变论"产生龃龉;"五四"的历史意义主要在于文学/文化层面,而非政治范畴,"五四"的反封建传统较之其反帝传统更为根本和重要。这些独异之见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的逻辑,是导致胡风悲剧命运的重要祸根。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论文《主观战斗精神:胡风文论的思辨基点》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主观战斗精神”论的形成曾受厨川白村及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经再创性接受,最后化合为胡风文论。  相似文献   

6.
姚文元和胡风,明明是一路货,却偏要把自己打扮成反胡风的英雄。他在《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这本黑书中,煞有介事地写道:“胡风想把五四运动说成‘以市民为盟主’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把鲁迅的思想套上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帽子,正说明了他同胡适一样,是用歪曲历史的方法来反对无产阶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文化观经历了一个由复古向反复古的根本转变,语言文字观的转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文章具体论述了鲁迅语言文字观的转变过程及文化内涵,从而指出,鲁迅文化思想的伟大转折,鲁迅历史角色的最后定位,是在十年沉默期间经过地狱般的逼拶与煎熬,经过痛苦的观察与思考,才在1917年得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对于“胡风反革命小集团”案的冤案性质,大家比较容易取得共识。但由于某种习惯性思维作怪,有些人总觉得胡风的文艺思想与主流意识不合,因而还是错误的。但是,判断一种思想的正误,不应以另一种思想作为标准来衡量,而应该用实践来加以检验。几十年来文艺实践检验的结果,证明那种主流文艺思想是不利于文艺发展的,而胡风的文艺理论倒比较符合文艺规律。他坚持着鲁迅文学道路,发扬着五四文化精神,对中国新文学起着推动作用。胡风虽然被打倒了,但后来的作家们针对现实情况所提出的种种文艺理论观点,大都是胡风理论的再版和发挥,这也可见胡风理论的现实意义。由此文艺实践出发,需要重新评价胡风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过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感到与鲁迅心灵相通可能是在深层次的心理体验和性格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是强烈的孤独者的感受和抗争心态.以及极其自尊、极为敏感,反对恕道和中庸.在表现形式上,鲁迅主要是通过小说、散文特别是杂文等文本呈现,毛泽东则主要通过讲话和少数的文章反映.通过对中国历史现实的深刻而独特的体验和批判,鲁迅一生致力于个人主体精神的确立.而这必然会与强调理论权威和绝对统一的文艺体制相矛盾冲突,于是有了胡风的悲剧和毛泽东对假如鲁迅还活着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七月》和《希望》作为胡风编辑出版生涯中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围绕着他们形成了一批作者群。这批作者群代表了胡风的文艺思想,阐释和践行了胡风的文艺见解,同时,《七月》和《希望》前后作者群的差异也体现了胡风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西大学人     
王福湘,男,1946年生,湖南和沙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青海农村中学任教10年,1978年起先后在衡阳师专、长沙炮兵学院、湖南帅范大学,西江大学工作。现任西江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1980年以来,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约40万字)。代表作分:《鲁迅与“同路人”又学》、《伟大的民族之魂-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关于周作人研究的几个问题》、《周作人研究中的价值标准问题》、《试评胡风的现实主义义艺思想》、《对胡风现象的反思》、《简论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战斗的一生,经历了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主要标志,是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正如毛主席所说:“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所谓根本转变就是要“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就要研究他的社会观、历史观、文艺观的发展。鲁迅的文艺观是他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艺思想的发展明显地表现了他的整个思想的发展。而且,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征在是首…  相似文献   

13.
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来看,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三大分支.胡风无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在胡风文艺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苏联“拉普”理论和中国左的思潮的影响,胡风并没有完全避免那个时代左翼理论家共有的不足.但是,由于他接受了鲁迅的言传身教,并大量地阅读了国外文学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个忠于艺术,有着丰富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感受力的诗人,使他更能将理论的触角伸向艺术创造的广阔天地,从而取得了别人无法取代的理论贡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4.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15.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16.
左联内部有关"雪峰派"、"胡风派"、"鲁迅派"的说法,"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联内部潜在的宗派矛盾明朗化尖锐化,对七月社的生成有缘起作用.在鲁迅身边成长起来的"少壮派",在鲁迅离世以后,依然是胡风主要依靠的同道伙友,有些直接成为七月社的核心同人;而在"口号"论争中认识和理解胡风的更大一批文学青年,则成为后来陆续走进<七月>的"初来者".左联的解散和左联成员的分化,使文坛的社团重组成为可能,七月社就是在这种分化和重组中萌生出来,并成长为上世纪40年代中国最富影响的文学社团.以实证为基础,努力还原左联到七月社生成和流变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7.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一 鲁迅在1919年曾写过一组散文诗,名为《自言自语》,这几乎是不为人知的。她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是新文学园地里一朵鲜艳的小花,花虽小,却为新文学百花园增添了异彩。《自言自语》既是鲁迅先生最早的散文诗,也是新文学领域里最早的散文诗之一。她不仅写出了鲁迅心里沉积着的思想、情感、 理,而且在艺术表现上大胆吸取西方象征主义手法,为推动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鲁迅前期思想和鲁迅思想发展的问题,成为鲁迅研究领域中注意和讨论的中心。这种讨论和研究,对于正确理解鲁迅思想,更好地接受我们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以提高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廓清“四人帮”在鲁迅研究和宣传上制造的妖风迷雾,捍卫鲁迅的光辉形象,以推动当前现实的阶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对尼采思想的接受,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在他的思想结构中又掺合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思想元素,形成了一种拨正进化论思想的内在动力.进化论和现代主义的两种思想元素的交织,使鲁迅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使他的思想充满悖论,形成一种张力,也使他获得一种思想创新能力.尼采的"权力意志"、"惟大士天才",以及有关卓越个人、独特个体的学说,都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