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案头摆着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著作,这就是夏先培先生所著的《左传交际称谓研究》,此书最近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仅看书名,就觉得此书并非平庸之作。于是,我立即捧起仔细阅读。越读越感到高兴,越读越对此书的作者充满敬意,并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中国是...  相似文献   

2.
傣族历史古籍研究的新硕果──《泐史研究》评介吴永明1993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德普先生所著《泐史研究》,是我国傣族历史古籍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当地傣族自称“傣泐”。1947年,李佛一先生首次将傣文历史古籍译成汉文,并...  相似文献   

3.
读吕文源先生主编的《论文写作发凡》,真是大饱眼福。此书集论文写作经验之大成,创论文写作理论之丰碑,不少章节的论述,为这一领域填补了空白,是一部开拓性的指导论文写作的好书。此书有四大特点。 第一,内容新颖而又实用。全书十五章中“论文的资料”和“论文的创见”是一般同类书所没有的。每个章节在继承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又有新的开拓。如在阐述横向的“比较论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赴京学习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北京大学书亭购得一部《季羡林传》(蔡德贵著,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64.3万字)。读之受益良多,深感传主学行高尚旷代,修传者笔力优卓。贺麟先生曾说“中国传统的著作家有一个错误的、不健全的态度:就是他们对于同时代的人...  相似文献   

5.
语言规范化需要楷模──读王勤先生主编《论毛泽东语言艺术》王均王勤先生:您好!承赠您所主编的大著《论毛泽东语言艺术》,非常感谢!此书写得好极,真不愧为毛泽东故乡最高学府语言文学家们传世的杰作!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他的胆识、气质、博大精深的思想,别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读《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印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学界朋友秦涛、杜春耕、邬小慧等 ,为纪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于 2 0 0 3年斥资在江苏金坛古籍印刷厂重印了《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甲戌本” )。重印本在 2 0 0 4年问世。我虽然过去也读过“甲戌本”影印本 ,但正如冯其庸先生在“甲戌本”《题记》中所说 :“至今红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要读此书 ,却成为难事。”因此我收到香港红学家梅节先生寄赠给我的“甲戌本”以后 ,我仍然从头至尾将该书细读了一遍。由于“甲戌本”第五册附录了几幅刘铨福和他父亲刘位坦的手迹 ,还附录了胡适先生当年购得甲戌本时原…  相似文献   

7.
为诗而奔忙     
捧读《中国当代新诗潮论》(梁云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是因为此书的作者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虽说她大学时代学习的学校和中文系,也是我读于斯、长于斯的精神家园,但,我却一直未曾见过她。按鲁迅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肖复兴 《社区》2012,(32):5-6
从美国小住回京,才看到邵燕祥老师转赠的《学者吴小如》。燕祥老师附信说,此书是吴小如先生的学生所编,今年小如先生整整九十周岁了。我知道,燕祥和小如先生交情弥深。且长达六十多年。书名便是燕祥所题。燕祥知道我喜欢小如先生的书法.特意转赠此书,并特意在目录上标出特别值得一看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1924年)至今已有六十年了。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书。此书到1957年为止,已经重版了二十四次;现在商务印书馆又作为“汉语语法丛书”之一重新出版。它在同类语法书中,销售量之大和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此书的体系(包括它所采用的术语)在四十年代以前的我国,可说是“一统的天下”。四十年代初期,它曾受到“文法革新”派的一些批判,但黎先生本人和他的继承者并未更弦易辙,多年来一直恪守着这“一家之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6年所拟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仍保留着不少它的术语和观点。因此,此书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价值和地  相似文献   

10.
读李衡眉先生的《先秦史论集》(齐鲁书社1999年10月版),“令人有探骊得珠之感”(李学勤《先秦史论集·序》)。这部论文集是从李衡眉先生100多篇学术论文中选编而成,凡58篇,涉及先秦史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诸多领域。李学勤先生对此书评价道:“这充分表明李衡眉教授于广博中有其宗旨,对先秦史研究有特殊的建树。”(引语同上)。“有特殊的建树”一语是中肯之论。近二三十年来,史学界在两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一是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史学理论的突破;二是以考古学为代表的各学科研究的长足进步,使方法论更完善了。李衡眉先生的论文集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一王季思先生于1980年7月在吉林省召开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座谈会上发言中有这一段话: 要研究古代戏曲,还应对古代戏曲剧目来一番清理,下功夫校勘,注释,这项工作,是进行戏曲研究的基础。十七年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例如,我们刊印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可是没有人认真进行整理,似乎也还没有人能把它读通读懂。王先生这番话真是语重心长,慨乎言之。我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一书,虽说是“新校”,其实是1966年完成的“旧”稿。最近我又辗转读到郑骞先生所著《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此书出版之后二十年,我才能读到,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郑书  相似文献   

12.
《广韵》“只读”中的假借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无字假借和音近而通的一些规律.无字假借包括专名借用和一般借用两种情况,其结果都改变了该借字的音读.这是“又读”形成的原因之一.音近而通与先秦古籍中的音近通假也有所不同,前者往往已经取利约定俗成的地位.而后者只是临时的借用,一般不会构成“又读”.  相似文献   

13.
明史之源的潜心研究--读《明实录研究》王余光史学研究总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史料的研究对史学研究影响很大。明代现存最为原始的史料首推《明实录》,《明史》、《明通鉴》等一系列史书大都源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明实录》可以说是明代史学之源。谢贵安先生的《...  相似文献   

14.
在山西古籍书业界,曹渤先生被公认为是古籍版本学鉴定研究的“第一人”。曹先生自1929年起从事书店工作,至今已有73年,期间从未离开过这一行当;曹先生一生独处,全身心投入古籍一门;曹先生鉴定收购过的珍本嘉椠多多……。如此经历,造就了曹先生在专业上的精湛透辟、高超神妙,称其为“第一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曹渤1913年生于天津一个铁路工人之家,16岁初中毕业后即进入天津华洋书店当练习生,从此开始了其漫长的与书籍打交道的一生。后来,他又到黄河书店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曹渤随黄河书店回到太原。19…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编年史钜制,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人所称誉,推许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的编撰,主要是司马光个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前人论及此书,都视为私撰,忽略了史馆制度给司马光提供的便利。全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已约略看  相似文献   

16.
古书经钞录翻刻,易滋讹舛,其义难通。然古人用字多通假,亦有字本不讹,后人因不谙通假而误判为讹字。明人刻书,每有臆改之失,近年排印古籍,亦偶见此病。曩读汉魏六朝碑刻及金石文字专著,见碑中有通假字,有俗字,亦有讹字。而判通假字为讹字,虽学者通人亦复难免,征例考订,往往后出转精,因摭记通假字之可于先秦两汉古籍中取得互证者,以为校读典籍之助。一日,从前辈某先生游苏州之网师园,额题“纲”师园,先生诧曰:岂非“网师园乎?余举汉唐碑刻中网省作冈(曹全碑)、纲(褚书圣教序)之例,以证额题不误。先生莞尔,并怂恿整理碑刻中之迎假字以飨读者。盖书经翻刻,殊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30日,余与同事建海先生赴京,在海淀区知春里某栋,拜访了曾国藩直系玄孙女宪源先生。告别之时,宪源先生出示《毛诗》一册,称此书上之眉批,即其父昭权先生手录文正公之眉批。可供研究之用。余得之,惊喜不已。惊者,曾集《读书录》上,并未见曾文正公读《毛诗传疏》之眉批,不意在此发现;喜者,感谢宪源先生之信任,文正之《读书录》又将增益。  相似文献   

18.
柯昌济先生《殷墟书契补释》一书对一些字的考释颇有见地,但书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缺陷。校读此书,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考察注明其引器的出处,二是对其考释的字做全面的校正。  相似文献   

19.
《两宋文学史》刍评马村宋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上上足可媲美秦汉盛唐的极其辉煌的文学,而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由程千帆、吴新雷两教授所著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此书材料宏富,立论精审、新见迭出,充分体现出著者宽阔的视野、深厚...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批评当时的学生“吟诵功夫太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读.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读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