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诗人姚燮,在山水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理论主张“诗道性情”,且有复古倾向。其山水诗题材以描写浙东一域的山水风光为多;风格雄奇俊逸,造语奇特。其诗风前后期变化较大,后期风格转向沉郁;其诗歌也有不够含蓄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贵州近代诗人黎庶焘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一部分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咸同农民大起义中人民的苦难、政治的黑暗;山水田园诗描写了家乡山水田园美景;咏贫士诗歌咏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深情.  相似文献   

3.
唐代山水诗与十九世纪英国湖畔派以描写自然山水为立足点,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大自然,用诗歌表达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本文着重从唐代山水诗与英国湖畔派诗两诗派的诗歌内容上进行阐述,加以比较分析,以探求两诗派内容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体诗是我国璀璨文学宝库中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有一些是描写音乐的。诗人们调动各种表达手段来描绘那些久离我们的乐曲,使我们后人能够领略其艺术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修辞的角度,对几首描写音乐的诗歌进行分析,并对其修辞效果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并学习诗人们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还能够加深我们对这类诗歌的了解与欣赏。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的特征;三是受楚地巫觋文化的影响,自然景物与诗人感伤的心境互渗映衬、缱绻缠绵,使景物描写呈现为神灵化的特点,从而使诗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天地神人共舞的审美境界.《楚辞》的景物描写虽总体上仍服从于诗人主体的抒情言志,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价值,显示了古人山水审美意识的端倪.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确立抒情体物的新的诗体内涵,形成了新的赠答诗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7.
孙绰玄言诗中存在两种状态 :玄理 ,玄境。玄理状态的玄言诗谈说玄理 ,淡滋乏味 ,是其主流 ;玄境中山水这一小状态的玄言诗较多地描写了美的自然。孙绰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诗人 ,在中国玄言诗、山水诗乃至整个山水文学、整个诗歌发展史上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华兹华斯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继承和发扬民歌诗风,使用人民的语言和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情节创作诗歌,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他强调感情的力量,善于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探索隐蔽的内心世界,抒情中交织着淡淡的忧郁和感伤。他的描写大自然的诗篇是诗人从描写现实转而寄情山水的艺术结晶,既流露有隐逸山水的闲情,也蕴含着对社会世态炎凉的悲叹  相似文献   

9.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0.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不仅有清新优美的田园、农事诗歌,充满农村乡土气息,韵味悠长,而其诗集中也还有许多描摹自然山水的诗歌,于山水诗中寄托着自己的山水情怀。这些优美的山水诗,犹如一幅幅逸笔草草,气韵生动,不求形似,自娱其神的泼墨淡染的文人山水画。而其山水诗歌亦具有求其气韵,不求形似雕琢;情景交融;清新简朴,婉转悠扬,灵秀隽美的艺术风貌和丰富而悠然不尽的情蕴。  相似文献   

11.
略论齐梁咏物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梁前及齐梁咏物诗概貌咏物诗,是通过歌咏物的属性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诗所咏之物,范围相当广泛:花卉草木、鸟兽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以及日用器皿等,几乎无物不可入诗。山水、田园诗也是以物(自然物)作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但一般人并不把它们看成咏物诗。还有一些诗,“物”表面上看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敦煌《咏廿四气诗》,共二十四首,作者依据气候、农事活动以及民俗,叙述了二十四节气的面貌,其内容贴近生活风格朴素构思手法新颖,是同类题材诗歌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绍了《咏廿四气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与同类的唐代咏节气诗、宋代咏节气诗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对比,以更好地感受这组咏节气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可以发现 :《诗经》多以山水景物作比兴之背景材料 ,景真实而语简朴 ;《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 ,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 ,情景交融者较少 ;《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 ,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人世道路之艰难 ,情景交融者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 ;《楚辞》从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山水等自然神的亲和感和热爱感。较之《诗经》 ,《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 ,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 ,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 ,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东晋以来,庐山逐渐成为文化昌盛之地。六朝庐山诗至今保存有20余首,这些诗歌的主题是佛学、神仙、隐逸三方面。慧远等人的庐山诗阐发了佛理的感悟,已有出色的山水景物描写;湛方生、鲍照等人的庐山诗有着神仙色彩,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陶渊明的诗歌展现了隐者的愉悦。六朝时期庐山主要是遁世诗风,又受到玄学影响。诗人们也刻意营造庐山与世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崇尚自然、吟咏山水的峰巅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山水自然作为主要审美对象、全力投入创作而留下大量佳构名篇的著名诗人。大谢登山;临水、探幽抉微的诗歌,把人们的审美视野扩大到自然山水,推动了山水诗的勃兴,使山水之作从片段描写、渲染衬托的文学“附庸”一跃而蔚成“大国”。他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发现自然”并表现自然之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的山水诗人。本文拟从自然审美的拓展及山水艺术的开掘入手,探寻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一、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晋宋士人对山水的留连及其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语 言 文 学诗歌大众化的旗手:蒲风…………………………………………………··王玉树(1,57)论赵铬理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黄建国(1.61)论汁湖派的诗歌渊源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张瑞君(1.67)一怀幽愤寄山水—一论柳宗元山水景物诗中的情…………………………张俊亭(1.T6)文艺修辞学与诗歌修辞……,………………………………………………··罗淑芳(1.82)诅楚文辨疑……………………………………………………………………赵平安(2.23)论现代汉语词的偶发义……………………………  相似文献   

17.
范崇简是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综观其全集,描写山川景致、旅途感触的写景纪游诗占了所有诗歌的1/3,其纪游写景诗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寓禅佛理思于山水之境,含清新画意于自然诗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颇高的艺术价值.对其纪游写景诗的研究,是了解诗人全部创作风貌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18.
清初著名诗人陈允衡诗作自成一家,成就为世人瞩目。诗歌多表现个人愁苦和漂泊哀伤,情调凄切,尤工五古;其创作心态具体表现为遗民心态、山水心结和亲友情谊三个方面;其创作诗法杜甫,诗歌呈现温柔敦厚与精深孤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黄仲则的精神品格与诗歌风貌,选择其山水游历为研究视角,采用了文献分析和文本细读等研究方法,结论认为山水游历占据了黄仲则生命的重要位置,可以作为解读其心灵与诗歌创作的一条线索.游历的见闻、客寓的感怀成为他诗歌的重要内容,同时,山水游历亦是促其诗艺大进、诗境大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君诗妙趣我能识 正在山程水驿中——读《桂林山水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历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以山水起兴,屈原、陶渊明等都吟咏过美丽的山水;尤其是唐宋以来,随着整个诗歌高潮的出现,山水诗空前繁荣.“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及同时代的杜甫、孟浩然、王维,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他们留连自然,寄情山水,或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